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林 《教书育人》2006,(6):33-34
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最早是清华大学研究生于1997年发起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随后,北大、人大等高校的学生纷纷参加。1998年,全国举行了“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其中不少成果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2002年教育部确立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还有一些高校举办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举行“校园创业计划”竞赛等。这些活动对全国各地高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高校目前的创业教育活动存在诸多不足,突出表现在:  相似文献   

2.
创业计划竞赛既是理论学习和模拟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与社会资源联系的纽带。在分析创业计划竞赛的宗旨和定位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创业计划竞赛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由多个主体参与、多种资源整合、多技能培养和多种培养方式等方面构成,拥有四大纽带功能。该研究能为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构建提供崭新思路和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3.
举行大学生创业竞赛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通过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帮助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但创业竞赛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主办方管理体系和高校教育体系尚不够完善,加之参赛学生对创业竞赛的认识不足等,致使创业竞赛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从主办方体系建立、高校创业教育普及和强化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创业竞赛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加快大学生创业步伐,近日,龙口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烟台南山学院联合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此次活动是在今年龙口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的基础上,对经创业培训的应届大学生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进行一次检验。  相似文献   

5.
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创业计划竞赛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载体和平台。高校创业计划竞赛的开展,可以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潜力,对培养广大青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繁荣校园科技文化,并促进产学研用之间紧密结合,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例,从历届竞赛情况回顾、竞赛典型特点解析、竞赛现存问题简述、竞赛改进建议举措四方面进行了阐释,旨在帮助研究者对大学生这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典型载体有更加深入且全面的认知与理解,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及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杨明 《华章》2010,(32)
随着高校的扩招,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重,大学生船业教育也随之开展起来并日益成为各个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本文论述了创业教育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并结合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对大学创业教育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8.
面对目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各高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在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不约而同地纷纷加强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从《赢在中国》到《头脑风暴》再到《我为创业狂》等一系列的创业节目,反映了大学生创业的激情与梦想,创业成为目前大学校园最热门的话题。同时,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也在近几年风靡高校。本文结合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第三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就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及如何将创业计划大赛进一步引向深入,谈了几点自己的认识,以期对各高校创业计划大赛的开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创业和创业教育备受关注的今天,农业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处于正在进行时,农业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犹如初升的太阳也即将迎来灿烂的光芒。在对农业高校948名在校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创业的认识、创业障碍、家庭对创业的态度以及创业活动的计划、筹备、实施过程中存在异同。通过调查我们认识到创业和创业教育虽越来越受各界关注,但在创业还只是个别现象、少数现象,创业教育形势还不尽如人意的今天.农业高校的创业教育前途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一、目前国内外的创业教育状况 大学生创业活动,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而萌发的。它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3年,美国奥斯汀德州大学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创业竞赛(他们称之为商业计划竞赛),接着,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10多所大学,每年都举办这一类的竞赛。并逐渐波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大学。从1990年开始,每年都有几家新企业从大赛中诞生。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全球掀起了科技创业的热潮.工科大学生因其拥有的技术优势成为了潜在的科技创业者.为了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型工科人才,高校开展了科技创新创业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为探索科创竞赛在培养科技创业型工科人才方面的有效性,本研究在计划行为理论的指导下,以"双一流"高校S校的大四工科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N=145),研究结果表明:1)参加过科创竞赛的学生的创业意图要普遍高于没有参赛经验的学生;2)在科创竞赛情境下,工科大学生的创业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其创业意图具有显著影响;3)虽然参加科创竞赛对工科大学生的创业意图未存在直接影响,但对其创业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本研究为科创竞赛的人才培养成效提供了实证依据,并为优化科创竞赛的组织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创业计划竞赛因催生了大量高新企业,被认为是经济驱动力之一。而在中国,社会各界的认可度差异很大,创业计划竞赛甚至一度被认为是我国创业教育的缩影:场面热闹、实效欠佳。其实质是因为高校更关注创业教育的"教育"本质,即启蒙意识、传授知识、提升技能;而政府、社会机构更关注高校创业教育的"创业"功能,即创业促进就业、创业催生经济、创业驱动创新。这种关注重心的错位造成创业教育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缺乏衔接、彼此脱节,造成高校创业教育的困境。虽然短期内这种重心错位依然存在,但长期目标基本一致。文章通过论证创业计划竞赛作为创业教育体系中心的可能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创业计划竞赛为基础的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引发的大学生创业热潮及其争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争论反映了创业计划竞赛存在的问题乃至中国高等教育的弊端,即应试性教育与功利性竞赛、精英化教育与理想化竞赛、学生对科研参与度低与竞赛作品学院气浓、高校科研的封闭性与企业对竞赛参与的冷漠性。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体系:走出竞赛功利化的误区;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解构人才的“被格式化”;打破“以赛代学”模式,构建创业教育“立交桥”。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现有的创业教育模式还不够完善,致使创业教育现实状况满足不了大学生学习创业的迫切需求,努力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模式势在必行。结合高校的实际,文章提出由创业教育方案、创业指导课程、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训练、创业培训论坛、创业项目实战构成的"六轮驱动"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创业计划竞赛是理论学习和创业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载体,研究其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研究在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六维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取北京市典型大学参与"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大学生为样本,对参赛前后的大学生创业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和测评,发现创业计划竞赛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影响,提升最快的是大学生机会识别能力、控制应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挑战杯"竞赛为平台,从完善培养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教学改革等方面不断提升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创业计划竞赛能够与诸多创业教育资源产生联系,从而可以成为创业教育体系的"核心"。通过对创业计划竞赛的国际比较,可以发现,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创业计划竞赛的显著差异在于背后创业环境的差异,这也恰恰反映了我国创业计划竞赛的大致发展方向。从创业计划竞赛的发展变迁可以管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趋势:建设生态系统促进资源协同、创新型创业将更受鼓励和政策支持、注重系统化基础上的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创业失败教育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双创活动"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失败率居高不下,把创业失败学习融入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更具现实意义。基于创业失败学习内涵阐释,从失败观、失败修复技能和失败学习等方面剖析创业失败学习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从丰富课程、完善实践和塑造氛围等方面探索创业失败学习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路径,为高校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创业计划竞赛在中国和美国的社会认可度及实际效果所存在的明显差异进行了原因分析,然后依托东南大学的创业教育实践,论证了创业计划竞赛成为创业教育体系核心的理由和可能,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基于竞赛模拟的高校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以竞赛和活动为驱动,还存在理论与实践不均衡、创业试错成本过高等不足。以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模式为基础设计“互联网+”创新创业决策竞赛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及虚拟仿真技术构建商业模拟系统,符合社会需求和大学生实际诉求,形成面向现代企业的创新创业决策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全天候、规模化以及开放式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