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生是个奇特的人.他曾经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70岁前决不写自述性的文章,为此他多次谢绝了有关杂志社、出版社的盛情邀约.有一次,全国《金瓶梅》研究会的两位先生主编一部《我与金瓶梅》的学者自述录,人选者为正式出版《金瓶梅》研究专著的海峡两岸学者.作为当代《金瓶梅》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并且出版过研究《金瓶梅》专著的先生理所当然在邀约之列.但先生不愿破自己立下的规矩,同时又为了照顾到主编者不致于因为没有约到稿而引起他人的猜测和误会,提出了可用别人所写的一篇访问代替.这样《我与金瓶梅》一书,前面的70多篇都是学者的自述,而最后一篇竟是别人所写的访问记,在体例上非常特别,使得主编者不得不在后记中说明其事.  相似文献   

2.
1991年11月10日,我参加省中心组会议归来,一眼看到金祖孟先生治丧委员会寄来的讣告,鼻子一酸,眼泪扑簌扑簌掉了下来……我终于没能见先生一面,甚至连给先生追悼会发个唁电的机会都失去了。我是一个普通的师范教师,与先生从未见面,但从学生时代起,就对先生十分崇拜。1977年,作为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一届本科生,我进入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学习。说真心话,我并不喜欢地理,我是怀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跨进地理系大门的。然而,开学后的第一堂《地球概论》课就把我吸引住了。当时,我们用的教材是油印的,由金祖孟先生主编。这是我第一次知道金先生的大…  相似文献   

3.
王庆 《中国教师》2012,(11):62-64
<正>敬爱的启功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七年了。七年前那个不幸的日子我永远记得,当时的情形还如在眼前。那是2005年6月30日上午,我到学校图书馆续借图书。一进主楼大厅,迎面正中是一则讣告,因为当时着急去图书馆,走得匆忙,没有仔细看讣告的内容,心里只是想,不知哪位先生又不幸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等我从图书馆出来,再在讣告前细看,沿一长串头衔一路看下去,等到看到中央文史馆馆长的头衔时,我的脑子  相似文献   

4.
<正>我1990年至1993年跟随黄济恩师读书。读书期间与先生成为忘年交,先生真正堪称为良师益友,他好几次称我"老金"。先生住院治疗的时候,虽然去看过他,但没能说上一句话。这是我一生的遗憾和悔恨。在先生日渐衰弱的这些日子里,我曾梦见山顶的冰雪,也梦见恩师脸色苍白,在寒冷中颤抖,我在给他寻找御寒的棉衣。2014年12月30日,我梦见恩师来到学生区,去看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编辑老师: 你们好! 我是一名中学生。我对《科学启蒙》似乎有着特殊的感情,每次邻居家的小孩一领到最新的《科学启蒙》,我就和他争着看,常常闹得不亦乐乎。我很遗憾我们学校没有订阅《科学启蒙》,我也曾到邮局去找过,但都没有。今天我又向邻居借《科学启蒙》看。  相似文献   

6.
11月22日星期三晴每当知道有学生感冒了,我会给他倒一杯热开水,轻轻问一声:“好点了吗?”我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这么做,似乎只是一种习惯。但有一篇学生作文《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师》,让我感到很欣慰。那是我曾经教过的一位并不起眼的学生,他在作文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有一次我病了,纪老师给我送来一杯开水,我觉得她就像我的妈妈一样。”读了这些,我好感动,感动学生给了我那么高的评价,感动学生真正让我理解了情感教育的巨大作用。学生感冒了,给他倒一杯水,让学生感到一种尊重、信赖和激励。12月3日星期五晴星期二早上,唐校长在办公室里批改学…  相似文献   

7.
三看孙犁     
很久没有收到孙犁先生的来信了。1998年6月初,接到《天津日报》通知,让参加孙犁作品研讨会,就想再去看望先生一次。他在多伦道时我去过一次,在鞍山西道又去过一次,后来他搬到他儿子家去了,联系就少了。有一次,我给他寄了点松蘑菇,不久邮局就给退回来了,上面...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2月12日,受县教育研究进修学校的邀请,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送课到校"活动,在古路小学执教一堂高段阅读教学研讨课《伯牙绝弦》。课后,留下了许多思考和遗憾,我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一、聚焦教学精彩1.音乐渲染,营造氛围新课伊始,我在学生静息时以古筝曲《高山流水》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古文的意境,以达到"未见其文先生情"的效果。在学生进行句式练习(口头说话)和课堂练笔时,又分别以《知音》《琵琶  相似文献   

9.
废名先生在《泪与笑·序》中这样写道:“若从秋心在散文方面的发展来讲,我好象很有话可说,等到话要说时,实在又没有几句.”是啊,如果梁遇春不是英年早逝,如果他能以更多更好的思致飞动飘逸的散文馈赠后人,如果他能象其他革命作家那样斗争、生活与写作……那么以其才气和笔力,其知名度似乎应比现在高出许多倍,有关他的研究资料就不会是寥寥无几了;然而遗憾的是:梁遇春毕竟是梁遇春,其薄薄的两本散文集《春醪集》、《泪与笑》在现代散文园地毕竟难与其他  相似文献   

10.
<正>我的恩师孙喜亭先生不幸于2018年11月12日11时40分仙逝,享年88岁。2003年9月17日,先生不幸罹患脑梗,从此口不能言、行动不便,绝大多数时间只能坐在窗前或阳台上,默默地看着外面熟悉而陌生的世界。在师母、亲友和弟子的鼓励下,身病志愈坚的先生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练习用左手写字,一直坚持到2013年。经师母慨允,我把先生写下的五万余字记载他病中生活的文字整理后印刷成一本名为《日子:2005—2013年日记》的小册子。在整理的过程中,我强烈地感受到,这些文字饱含着先生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挚爱、对学校的关爱、对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我的师承     
我终于有了勇气来谈谈我在文学上的师承。小时候,有一次我哥哥给我念过查良铮先生译的《青铜骑士》:我爱你,彼得兴建的大城,我爱你严肃整齐的面容,涅瓦河的水流多么庄严,大理石铺在它的两岸……他还告诉我说,这是雍容华贵的英雄体诗,是最好的文字。相比之下,另一位先生译的《青铜骑士》就不够好:我爱你彼得的营造,我爱你庄严的外貌……现在我明白,后一位先生准是东北人,他的译诗带有二人转的调子,和查先生的译诗相比,高下立判。那一年我十五岁,就懂得了什么样的文字才能叫做好。到了将近四十岁时,我读到了王道乾先生译的《情人》,又知道了小…  相似文献   

12.
我的老师孙止畺(讳望)先生辞世已经六年了.先生喜好远次山,他早年即撰写《元次山年谱》和《箧中集作者事辑》,后又编校《元次山集》,皆为学术界所推崇.元次山以聱叟和漫叟为号,先生晚年亦自号蜗叟.元次山人品仁厚高洁,文风则淳古淡泊,“独挺于流俗之中”,世所敬仰;先生的道德文章亦似之.  相似文献   

13.
12月19日晴假日里,我读了一篇文章叫《顶碗少年》,让我明白了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必须不断地去努力,不怕失败,而且还要有一个平稳的心态。读了《顶碗少年》这篇文章,更让我懂得了成功源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顶碗少年》第一次顶碗的时候失败了,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但台上并没有乱,少年只是微笑,重新拿起盘子,但是遗憾的是盘子又掉了下来。第三次,少  相似文献   

14.
卓民先生逝世已有10多年了,他是我父亲的同窗好友。少年时父亲曾以卓民先生手不释卷的好学精神勉励我勤奋读书。他说,卓民先生每逢假期都定下阅读计划、读书之多令他惊佩.30年代初,卓民先生在武昌华中大学主校政,那时我刚进中学,适值长城抗战,局势日紧,北平谣言纷传,一夕数惊,我们举家南下暂避,整整一个暑假就寄居在华中大学校舍中。这时我第一次见到了卓民先生,当时他曾利用余暇授我们几个孩子《大学》和《中庸》。暑假后,北方  相似文献   

15.
向您推荐     
《书院中国》:江堤著,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万卷图书·文化之旅”之一。中国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厚的文化,江堤先生最近的文化散文力作《书院中国》会引导我们完成一次文化漫步。江堤先生是一位极富才情的诗人、作家,多年来他一直在岳麓书院从事相关的文物古迹的研究工作,于是就有了他在《中国文物报》、《文物天地》的一个个专栏,就有了《山间庭院》、《书院中国》等一部部专著。于是在文博界中,又多了许许多多文笔生动、感情丰富、个性色彩很强的文物古迹文章,而在文学界中,又多了许许多多的具有深厚历史感,具有书院文物专业色…  相似文献   

16.
戴套袖的孙犁先生 铁凝 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相似文献   

17.
追忆陈省身先生 11月初,我又到宁园住了3天.陈省身先生刚刚度过93岁生日,满屋是祝贺的花篮.他告诉我,美国的私人医生刚刚来看过他,说身体很好,只是血糖稍稍偏高而已.大家都很高兴.  相似文献   

18.
唐弢先生在《琐忆》一文里说到一段文坛掌故:“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之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为了避免反动派的检查,他不断更换笔名。我当时初学写作,也在这个副刊上投稿,偶尔写些同类性质的文章。我的名字在文艺界是陌生的,由于产量不多,《自由谈》以外又不常见,那些看文章‘专靠嗅觉’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出版社的教材中有一篇马克·吐温先生写的《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先生的作品以幽默诙谐见长,在这里选了一篇他写的《童年》,请同学们想想自己写的童年与之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天堂与五月》和《花一般的罪恶》1926年邵洵美自欧洲回国,到上海的第一件事便是拜访《狮吼》杂志同人,与滕固、章克标成了至交,并成了《狮吼》的主要撰稿者.1927年1月,他的第一本诗集《天堂与五月》作为“狮吼社”丛书,由光华书店出版发行.朱自清编《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时,在《选诗杂记》中说:“还有邵洵美先生的《天堂与五月》,到底没找着.赵家璧先生来信说,上海也没有.清华有,丢了.我托李健吾先生问过沈从文,同时自己写信去;他写过《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