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每个人的声音中,都有真声和假声之分。这些都是在歌唱和练声时需充分利用的。有的人对自己的声音潜力挖掘得比较充分,因而显得音域宽广,音色统一,表现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我们大家在欣赏动听的歌曲时,能够想起古人说过的一句话: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人的声音是世界上最自然最优美的声音,这声音源于人的本身,是气息通过声带振动而产生了声音。歌唱的声音是由呼吸的支持而发出的,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有了好的呼吸,就有好的声音,也就能产生气声语言,气声和语言相互联系,是一个完美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3.
在唱歌教学中,咬字吐字问题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一、唱歌时语言要连贯生动,清晰整齐,要注意把握咬字吐字时后一个字仍然保持前一个字的声音位置,要找到所唱歌曲的主要音,指导主要音的口型、舌位、吐字方法,歌唱时向主要音靠,保持较统一的口型,整首歌曲就容易唱得整齐而清晰了。  相似文献   

4.
王淑娟 《山东教育》2003,(13):58-59
一、轻声唱是合唱初期训练的重要手段儿童唱歌不像成人那样善于控制声音,天真的儿童歌唱时多数是大喊大叫,而喊叫只会破坏合唱的统一,损坏学生的嗓子。针对这一现实,我就启发孩子们用轻声的方法唱歌,轻声唱是合唱初期训练的重要手段。首先让儿童学会用正确的呼吸轻声歌唱。在轻声唱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充分注意到声音、音准、节奏、乐感的准确,学会有控制地发自内心地歌唱,然后引导孩子们在优美的意境中以情带声,体会声音运用的感觉,以唱得轻松自然流畅为好,同时培养运用正确的呼吸进行歌唱的良好习惯。在训练中尽量少用g1以下的音,应努力把声…  相似文献   

5.
歌唱艺术是通过声音和语言来表达内容的,所以歌唱艺术的基本功训练除了发声系统训练外,还包括声音与语言结合的训练,因为,歌词是富有歌唱性的语言,每一句歌词是南很多词汇组成的,要想让人听得清楚.就得把每个字咬得清楚,吐得清晰.再加上训练有素的发声技巧,这样唱出来的歌声才能纯正悦耳动人.我国传统声乐上的"字正腔圆"的提法,也是要求字与声有机地结合.因此学习歌唱的人,必须重视语言与声音技巧相结合的训练.  相似文献   

6.
如何把握歌唱的状态,如何把握用耳朵聆听的正确声音概念及声音控制,歌唱的纵向呼气与吐字咬字的密切关系,如何把握状态呼吸的方法,如何把握吐字咬字和触音及音韵的归属,如何把握声音的走向、气息的对抗及声音的支点,如何解决真假声的混合.  相似文献   

7.
当演唱者从演唱自然声区的音转换到高声区的音时,发声就会感到不顺畅,声音突然变得纤细,音色发暗,或者声音不容易发出来,常常会因控制不良而出现破音,有的高音根本上不去,好像遇到一个“沟坎”。这种现象在声乐教学中称它为“换声点”。“换声点”大部分人都会遇上,那么解决方法有:  1.将“换声点”前移  在练习中可以采取提前改变发声器官的组合状态。有的人能无异样地从中央C往上唱到c2,那么便可以从d2开始,调整其发声操作方法,也就是将“换声点”前移,来达到“换声点”以后的声音统一。比如:中声区向高声区转换,自然…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给孩子按年龄阶段摄影留念以外,有的家长还给孩子“留音”。从婴儿呱呱堕地起,用录音磁带录下他各个时间的声音:出生时第一声啼哭、吮吸吃奶、牙牙学语、逗引嬉笑等声音:随着年龄的增长,童声歌唱、诗歌朗诵、识字、数数等充满稚气和天真无邪的富有童趣的声音,都是“留音”的重要内容。每次录制前,家  相似文献   

9.
彭筱屏 《湖南教育》2002,(12):32-32
我校的幼师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基础较差,年龄大都在十五、六岁,声带发育不十分成熟,大多用真声歌唱,到了中声区偏高后就出现一些喊叫现象,不仅不悦耳,也很容易损坏嗓子。让她们运用假声歌唱时,音量很小,声音虚弱,一下子很难把声音唱出来,并有些不习惯,思想上还有些疑惑。为了让学生尽快地把假声放出来,得到圆润、明亮、结实的声音,笔者作了如下的实践与探索。消除思想顾虑,增强自信心。要让学生明白,用纯真声或纯假声歌唱都是不科学的,科学的声音是真假声的有机混合。并告知学生,刚开始,假声音量小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0.
小学音乐课应从把握音准、节奏和气息入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丽 《现代教学》2013,(3):58-59
歌唱其实是一种运动,它同任何运动一样,都需要基于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能够以最自然、最舒展、最美的声音去表达内心的感受,是进一步表情达意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只有当学生能准确歌唱时,他们才能充满自信地生动歌唱。只有当学生能大胆、生动地歌唱时,他们才能享受到歌唱的美妙和快乐,他们才能由歌唱走进音乐的殿堂。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我也常发现歌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的“音准”问题——全部齐声演唱时,总能听到个别低八度或是没有找到音高的不和谐声音,当独唱时,学生往往也会因为不够自信,导致音偏高或者偏低;学生的“节奏”问题——对于节奏感不强的学生,他们听伴奏的能力会比较弱,通常都是自己演唱自己的,而不跟随音乐节奏;学生的“气息”问题——部分学生不会运用气息歌唱,盲目追求自己个人的音量,导致声音过大而嘈杂。因此,小学音乐课应从引导学生把握音准、节奏和气息入手。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加登纳在《智能的结构》书中说道:“在个体可能具有的所有天赋中,音乐天赋是最早出现的。”婴儿对于声音和音乐有一种天生的敏感与反映,其实在胎儿期就有了。妊娠的第三个月,胎儿在腹中就能感受母亲的心律声,有科学家用微型集声器,在孕妇子宫里录下各种声音。在婴儿出生后,哭闹时放给他听,婴儿就显得安静了。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与说话能力的发展是平行的,当婴儿语言进入到“咿呀”学语期时,其歌唱能力也出现“咿呀”学唱期。在婴儿期,为其提供反复声音的音乐刺激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发展,也有助于大…  相似文献   

12.
如何能将文学语言的字咬得真切到位而又不失优美的声音,是歌唱技巧的一个难点.本文通过探究生活语言中的子音咬字、母音咬字规律,从而揭示歌唱发声中声字结合的技巧规律.  相似文献   

13.
"声"、"音"都可以表示声音,并且在现代汉语中二者组合成词表示声音。但是"声"、"音"并非完全相同。从词源学的角度分析"声""音"的不同之处,"声"多指器物之声,"音"则多指人之声音。由于词义的扩展,某些情况出现混用。  相似文献   

14.
气息与声带对抗失衡的原因及其纠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是声、气的合理对抗。而这种对抗的失衡,则表现为一部分是声、气无法对抗或对抗不力造成声音的空、虚;一部分是声、气对抗过度,造成声音的挤卡,气息不畅等,难以表现出歌者应有的音质和潜力。一、过分强调咬字所造成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唱民歌的女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过分强调咬字,动作极为夸张,有时让人觉得嘴唇似乎才是发声器官。这种问题造成声音的浅、白现象。歌唱需要清晰的咬字,但同时也需要其他部分的合理配合,如声带恰当的挡气,共鸣腔合理的运用等,这样才能使微小的基音得以扩大,发出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在学习唱歌艺术的过程中,为了强调歌唱发声的方法,掌握更好的发声技术,往往导致“重声轻情”的现象,忽视了歌唱艺术最为关键的环节——情感体验。一个没有感情的声音,即使歌唱者有再高的技艺,也不会感动人的,只能给人留下遗憾。那么,歌唱艺术的情感体验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16.
“字是骨头韵是肉,腔随字走,字领腔行。”咬字吐字是歌唱中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除哑巴和婴儿,人人都能用它来交流,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往往对控制气息、扩大音量、美化音色等较为重视,对于歌唱时如何更好地吐清字音,表达语意却不大注意。歌唱中往往会感到发声与吐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照顾了声音的圆润和共鸣,却吐不清字音,吐清了字音,却又感到声音失去了气息的支持而变得扁、白。于是便不顾字音语意,单纯追求声音的完美,结果是语言不自然不亲切,出现音包字,音吞声,声音不自然也不美。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完善歌唱表现力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一、唱中情感把握与运用的误区1.情感成份的夸大。很多的歌唱者会片面强调或夸大情感表现,而忽视基本的声音训练,仅重视以情带声,从根本上脱离了歌唱用“人声”感染听众这一本质特征。以情感带动发声,用充满情感色彩的声音来表现感情。其中不唯技术,但又必有技术,技术融入于艺术之中。演唱中,歌唱者以自己的情感去再现作品的感情,并沉浸于两情相融的情意之中,技术在感情的炽热中充分的发挥。2.情感运用不适度。我们强调情感的投入对歌唱的重要影响,并不意味着对情感无限制的宣泄。对情感运用的适度控制也是每一个歌唱者所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音"和"声"通常被认为是同义语素,关于"音"和"声"的关系,目前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一、"音"和"声"在现代汉语中有所区分,但在古代汉语中并无区别;二、"声"是自然的声音,"音"是人为加工后的声音;三、"声"是主观感知的声音,"音"是客观存在的声音。本文认为"声"和"音"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交叉关系,既有重合部分,也有只属于自己的部分。  相似文献   

19.
声乐与其它演奏乐器不同,声乐的"乐器"就是人的嗓子,而这乐器的功能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加以改造和建立,经过训练学到了一种好的歌唱方法,就是制造歌唱乐器的过程,有了好的歌唱方法,既能自如地传情达意,又能延长艺术寿命,这是声乐教学过程中,师声共同努力的目标。可是,由于我们这一乐器的内部动态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喉音问题是声乐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常见发声问题,一些初学者由于观念及认识上的错误或在训练中存在片面性,忽略了正确地用喉,而出现喉头不稳定产生喉音。许多爱好唱歌的人,不知道歌唱时喉头要稳定这个要求。有些人听说之后还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他们说:唱高音时,喉头就得往上跑,怎么能不动呢?他们已经习惯用喉头上下移动的方法唱歌,所以,要求他们歌唱时喉头稳定,是不容易做到的。许多人就是因为喉头不稳定,唱歌时挤卡,喉咙打不开,音越高声音越窄、越细,自己唱着费劲,别人也跟着着急,总担心他唱不上去。所以虽然唱了许多年,但歌唱水平不见提高。喉音对于声乐学习者和演唱者具有很大的危害,是声乐学习和演唱的一个障碍。不解决喉音问题,声乐学习者就不能进步,不能掌握正确的歌唱发声方法,因此,克服喉音、稳定喉头及正确用喉是声乐训练中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正确的发声训练法举隅云冬青小学生最初发声歌唱时音域都较窄,真假声差异大,听起来“两截”声音的感觉大。唱高音气息上“浮”,中声区向下发声胸声多。为了使学生克服这些毛病,学会用统一的声音,逐步扩大音域,掌握发声技巧,我认为须从基本音训练开始,让学生从唱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