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公开课上任课教师是否可以看教案?围绕这个问题的讨论从公开课现场延伸到网络之中。通过对不同场合、不同评论者观点的整理与分析,逐渐厘清"体育公开课上看教案"这一行为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一个教学高手,不能只体现于"教案写得好",更要体现于"课堂作课好".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一直习惯于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认真执行预设的教案,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是"导演",好学生是"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和"听众",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应该建构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音乐课堂,凸显_学生个性,调动学生的精神世界,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案例1】学唱了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后,教师引导: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达对妈妈的爱与感激?生:我想表演一个舞蹈给妈妈看。师:这个主意不错,妈妈一定会很高兴的。如果哪位小朋友和她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对编写好了的教案情有独钟,表现为不论课堂怎样"开放"和"民主",也不管课堂情景发  相似文献   

5.
上好一堂课,课前备课尤为重要.目前,多数教师的备课呈现往往还停留在教案阶段.其实"教案"无论从字面或者内容、形式已经框定了以教师为中心,已经严重偏离了"生本教育"的航向.因此,既然课堂已经以学生为主人,已经以学习为重心,已经成为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师的备课何不将"教案"变成"学案",教学何不将"教堂"变成"学堂"?用以学生为主本的"学案"逐步替代传统的以教师为本的"教案",用备课内容的改革促进课堂改革,促进师生改革,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正>我曾经参加过这样一次赛课,课题是《摆的研究》。我研读了教材、教参,明确了本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即在摆长、摆重、摆角三个因素中,哪些因素影响了摆的快慢?我沿着预设好的教案试上了这节课,没想到看似有条不紊的教案到了课堂上却搞得"天下大乱",结果此课的有效性与真实性就可想而知了。课后我静下心来,结合自己课堂上忙里偷闲的观察,进行了深  相似文献   

7.
正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其中最出色、最活跃的是少数好学生,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同学在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受到压抑和扼制,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动脑思考,质疑问难,而使课堂闪烁着"创造"的火花,学生必将学习得更深更好。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8.
一场场成功的舞台艺术表演,离不开故事情节生动、波澜起伏的剧本,也离不开导演的精心策划和组织,更离不开演员高超的表演技巧。"讲台"犹如"舞台",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其作用如何发挥?其角色如何分配?谁是编剧,谁是导演,谁是演员?无疑,由教师"主持"的每一堂课,其实就是一场场"演出"的舞台。这个教学的"舞台",同样离不开教案的整体设计者、教学现场的组织者、教学活动的融入者。而设计教案、组织教学、融入教学,就需要教师集编剧、导演、演员能力于一身,关注课堂,研究课堂,深化课堂。  相似文献   

9.
教课,有两个重要的关注点:一是教案,二是学生。既关注教案,又关注学生,这是我们的追求。一心想着教案,能把课教好吗?我们先来看一个教学片断。一位教师教《白杨》一课,师生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师: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的"心"指什么?  相似文献   

10.
谈课堂生成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有重视备课的好传统,许多老师课前精心设计教案,并按着教案上课.但是,不少老师的课堂教学只是按着预先的设计"走教案",较少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让"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活"的学生,遏止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变得机械、刻板与程式化,这是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缺憾.  相似文献   

11.
新课堂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教师在新课堂中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发展,实现教学为学生服务的目的?我想,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三转变"。一从"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过去,教师手里捧的是教案,心里装的是知识,眼中的学生则是一个个知识的"容器"。教师成了舞台上的"独奏者",独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实效的"教案学案一体化",既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也能实现素质教育,教案学案一体化的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进行了"教案学案一体化"的概念界定,并依据相关的理论对"教案学案一体化"的编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本书从一个新的视角,把课堂划分为再现课堂和生成课堂两个不同的类型,倡导生成课堂,提出"预备说",设想出"板块式教案",并自主研发出一套完备的课堂运作环节:用模、切入、展开、互联、聚焦。本书分为上编"不可预约的精彩"、中编"不可或缺的味道"、下编"不可扼杀的个性"。对生成课堂的构想,是本书最大的亮点。作者对"先学后教"的教学观念作了一次重大的超越,在"独学"的基础上增加了"汇学"  相似文献   

14.
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怎样守好阵地,提高教学效率呢?许多教育工作者一直在不懈地努力着.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但教师根据教案组织教学时,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只能是被动地接收.可想而知,一个教师闭门造车的教案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新的课程标准首次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重要理念,说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一体化教学方式也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每位教师课前在钻研教材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编写而成的教案,不管经过怎样的精心设计,毕竟是用文字绘写的教学蓝图,拿到课堂上付诸实施,必然会出现许多课前估计不到的情况,是"得",是"失",是"得""失"兼而有之,经过回顾反思,皆可择其要者收入笔底。怎样写小学语文教学后记呢?笔者认为:记一孔之见;记疏漏失误;记精彩生成;记再教思路。  相似文献   

16.
李清祥 《考试周刊》2014,(20):30-30
<正>反思农村初中传统语文教学,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课堂上教师"填鸭式"地"满堂灌",学生接受,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是主角,好的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教师的主导作用几乎完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缺乏民主和谐的氛围,气氛沉闷,忽视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  相似文献   

17.
梁丹丹 《教育》2015,(8):71
什么是意外?意外是指意料之外的事情。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因此,在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时会给教师制造一些"意外",当"意外"发生时,如果教师忽视仍依照原教案实施,这必然会使课堂索然无味。应利用这些"意外",解决"意外"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走近音乐,体会音乐独特的快乐和美好。笔者就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几个小事例,谈谈对于"意外"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一教师在试教语文第二册《树林里》这课时,由衷地感慨:"我只是在完成教案,而不是在演绎生命!"其实在课堂上,这样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了:"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着它转;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  相似文献   

19.
上好体育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也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个人认为,体育教学应抓好如下八个环节不放松.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首先要认真写好教案.在教案中要做到"四备":备目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教师通过教案设计教学过程,其原则是:①为完成课时的目标,做到"两紧扣"、"四有"和"三学",即要紧扣课的任务,紧扣教材,有主有从,有先有后;体现出"变"、"动"、"活"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效课堂逐步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和方向,也是符合为国家各行各业培养真正有用人才的必然要求。笔者感到,搞好高效课堂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课前准备要精心巧妙、富于创新这里我们说"课前准备,"不说"备课"或"写教案",是因为高效课堂的课前准备不是"普通的备课"或"普通的写教案",而是假如你打算明天要打造一节高效课堂,那么你在今天就首先要把这节课看作一个"需要精心编排的小品",小品的导演(或主持)就是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