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界》2021,(11):56-64
互联网成为人们开展维权抗争行动的新工具和场域,技术赋权被认为是互联网带给权利抗争的红利,这一红利是否有助于形塑政治机会结构呢?本文通过对上访人微博的内容分析,探讨上访人如何利用微博上访的关系网络、抗争策略和政治机会结构改变效果。研究发现,上访人借助微博所开展的抗争行动是一种具有本土概念特征的"微抗争",在抗争发生的场域、抗争手法和抗争效果等方面都体现了"微"的特征;"以理抗争""以势抗争""摆事实"等是上访人惯用的抗争策略;在政治机会结构方面,由于微博作为政治参与通道的局限、"有影响力的盟友"介入抗争效果不明显以及上访人既定社会位置限制,微博上访的形式难以带来政治机会结构的改善,互联网赋权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社会各阶层和群体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重大变迁,社会矛盾交错重叠。互联网,特别是各种社交媒体,为广大的草根阶层提供了表达利益诉求的平台。掌握网络公共事件的特征及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将有利于我国政府公权部门积极有效应对和化解网络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3.
网络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它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而产生。在网络语言交际工具中,英语一直是主导语言。在互联网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与英语抗争。时尚网络英语词汇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它不仅丰富了英语词汇,充实了词汇的语义,而且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新概念,拓宽了人们的知识结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对网络英语新词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得心应手地畅游网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事件、媒介和动员三个维度入手,对33个反性侵网络抗争案例进行定性比较分析,探究各维度因素对反性侵网络抗争行动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媒介维度、动员维度的条件变量可从不同角度发力促成反性侵网络抗争的成功,但协同发挥优势的效应、最佳反性侵网络抗争路径应是:事件维度作为道义起点,为其提供事理支撑并吸引足够多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信息传播者身份的多元化与网络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趋势逐渐形成.网络新闻语言作为网络信息语言的一部分,其反映着各个社会阶层的利益,为广大民众讨论公众话题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本文将从网络信息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网络新闻语言与话语权进行有效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园园 《大观周刊》2011,(47):21-21
从本质上看,著作权是一种通过控制作品的传播,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网络著作权侵权现象在现代社会日益严重,互联网环境下的著作权问题和与之相关的制度困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互联网产业持续发展和我国著作权法制度完善的重要因素。网络著作侵权保护问题的研究刻不容缓.本文对构建新的网络著作权保护体系以及著作权公诉保护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依据现有著作权法律、法规,对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和合理使用行为进行界定分析,讨论网络传播中著作权保护与合理使用的利益关系,平衡各方的利益,进而推动互联网发展,促进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8.
对记忆的调用实质是一个权力问题,因此记忆也是网络抗争中不容忽视的因素.本文探讨记忆对网络抗争行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记忆可以通过对话语机会的形塑来推动网络抗争发展.首先,网络抗争的前提是获得可见性,抗争行动者可以通过对个体记忆的唤醒来"制造新闻"获得可见性;其次,要实现话语机会的扩张,抗争行动者可以利用集体记忆的建构性来划清群体界限获得群体认同进而实现情感动员,促进公众产生更多共鸣;再次,为了避免抗争被遣散,抗争行动者需要通过对社会记忆的再现来保障抗争的合法性.通过记忆来形塑话语机会是网络抗争的重要手段,但为了避免社会矛盾的激化和社会心态的恶化,需要对偏颇记忆的构建及时进行规制和引导.  相似文献   

9.
占莉娟  胡小洋 《编辑学报》2018,30(3):298-301
中国知网推出网络首发创新应用,对推进我国科学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有重要意义.但推行网络首发将遭遇现实瓶颈:知网与期刊利益博弈不尽均衡、网络首发成果实践认定有待观察、传统出版流程的局限、人力资源的短缺及已有数字平台的功能重叠.推进我国学术论文全面实现互联网首发,需要知网与期刊双方舍弃部分利益,寻求共赢之路;期刊出版流程应在保证原则性的前提下兼顾灵活性,如优化定稿流程,确定首发稿合适的编辑标准;知网应规范平台管理,实现平台差异化发展.克服现实瓶颈,全面推进学术论文网络首发,需要多方携手共进,方能实现我国学术论文互联网出版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根据网络上提供的线索,挖出涉案金额数百万10名厅处级贪官,进一步彰显了网络反腐的强大威力,进一步说明网络舆情成为纪检监察机关重要的办案线索来源之一。我国如今已经拥有6.3亿网民、12亿手机用户、5亿微信及微博用户,日均200亿条信息交互传递,成为世界第一互联网大国。当今时代,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不仅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也成为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传递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1.
张春丽 《兰台世界》2017,(14):50-52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要以网络为载体,实现云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等形式的创建,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需要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馆藏资源的优化组合,建立图书数据库,促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互联网+"的内涵及对图书馆的影响,探讨"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策略,旨在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5,(22):37-45
利益表达机制属于政治学中"权利"的范畴,本文在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Binary Logistic回归,考察了"内在政治效能感"和"外在政治效能感"以及"媒介使用"对居民"利益抗争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内在政治效能感"对"制度性利益抗争方式选择"和"非制度性利益抗争方式选择"都有很大影响;而"外在政治效能感"对"利益抗争方式"影响力不足;"媒介的使用"对"非制度化的利益抗争方式选择"存在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舆情作为一个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包含了新闻传播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内容。而网络舆情,是在舆情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媒介进行的进一步界定。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互联网用户也逐渐增多。网民的逐年增多更是为网络舆情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保证。从2005年起,网络舆情开始进入我国的研究领域,虽然许多学者表示,我国目前对于网络舆情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但是,从我国社会发展的进度来看,这一新兴热点问题仍有很大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一块重要阵地。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参政力量,网络舆情研究也成为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对我国的网络舆情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对我国舆情研究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对我国舆情研究提出了反思。。  相似文献   

15.
发展困局:我国网络著作权制度的嬗变及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环境下的著作权问题和与之相关的制度困境,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互联网产业持续发展和我国著作权法制度完善的阿喀琉斯之踵。从我国互联网与著作权十年来博弈生存的现实,到网络市场化背景下全球著作权制度面临的文化转型的尝试,我国著作权制度体系中应当尽快建立或者完善开放创新与保护权利间的平衡机制、著作权集体管理的中介机制、著作权利益扩散的回馈机制、网络信息领域的共享机制,以实现著作权保护与互联网发展从对立向共赢的结构性转变,建构良性和谐的网络著作权生态。  相似文献   

16.
信息交流     
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网络作用的评价。随着我国步入网络生存时代,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言论倾诉、利益表达、社会参预的工具,成为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网络中立"是近年来美国立法和理论研究的热点,也是互联网自由和互联网规制政策的争议焦点.本文从立法价值的角度对美国"网络中立"进行分析,结合大量法案文献和资料,探讨"网络中立"的立法背景、立法尝试、价值内涵、价值争议、价值缺陷和立法路径选择等一系列问题,为我国传播学界进一步研究美国"网络中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互联网环境下潜水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化梳理,重新界定网络潜水者及其内生角色类型,整合网络潜水者研究的理论基础体系,并基于国内外潜水动因研究成果,构建内在动因和外在动因在经济利益、社会、知识技术三个维度的关联分类体系,分析面向内在动因和面向外在动因的激励类型,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版权保护问题现状与趋势 在互联网日渐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今天,网络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与此同时,网络产业所涉及的版权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拥有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利益格局,引发了版权拥有者与网络技术产业之间的激烈冲突。网络环境下,网络音乐、网络视频及搜索引擎等网络产物的蓬勃发展给版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基于目前业内对阅读疗法研究理论多,实践少的研究现状,结合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文章通过对我国阅读疗法网络实践的案例进行搜集和对比研究,发现网络阅读疗法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我国网络阅读疗法实践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