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许洁洁 《作文》2023,(13):38-39
<正>有个小男孩叫彼得·罗杰,他8岁那年,开始写书。他在封面写下自己的名字,在里面写了一些单词,在旁边写出它们的意思。他写的书并不是故事,而是单词表。有一次,妈妈问他:“你还好吗?”他回答:“很好。”但他发现“很好”这个词并不合适,还有更好的词可以表达那时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在日前参加的一个国内在线教育论坛上,很多嘉宾都提到了“内容为王”的观点,例如某公司CEO认为,“在教育行业,内容才是关键点……在线教育最核心的是内容。”某投资人认为,“基于互联网的UGC(用户生成内容)的模式,无法保证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产生。”对于这些观点,我个人认为是值得进一步思考或商榷的。例如,之前我基于对在线学习的研究曾提出过“运营为王”的观点,因为内容固然重要,但它并非目的,也离不开学习设计、技术呈现与交付等环节;在“如何用好e-Learning”一文中,我认为“开发自有内容,增强针对性与用户黏性”是用好e-Learning的有效方法之一,而且我并不认可UGC模式必然导致“差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一天,我拿出一张洁白无瑕的纸,在上面点了一个黑点,问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不假思索地回答:“一个小黑点。”我又说:“再看看。”他们仔细端详了一阵,看着我说:“就一个小黑点。”我再一次郑重地说:“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这下,他们摸着脑袋,一脸迷惑地望着我直摇头:“我们只看到了一个小  相似文献   

4.
班里的自然角有孩子们自己种植的洋葱、大蒜、白菜心、小豆苗…它们一个挨一个地排列在窗台上,沐浴着缕缕阳光,自由自在地舒展着自己葱绿的身姿。这么可爱的一群小植物,却常常受到孩子们的冷落:有时,它们的小主人两三天不去看它们一眼;有时,它们会因为小主人的粗心而喝不上水,变得萎靡不振,垂着脑袋。怎样激发孩子们对植物的兴趣,让他们乐意照顾它们呢?我想了一个办法。一次晨间谈话时,我高兴地告诉孩子们,他们要当爸爸妈妈了。孩子们被这个有趣的话题逗乐了,一个个捂着小嘴高兴地问:“我是谁的爸爸妈妈呀?”我一指窗台上那…  相似文献   

5.
一次,我们班上的一个小女孩琳琳对我说:“老师,我真想我的妈妈也是老师。”“为什么?”我问她。“老师真好。”她这样回答。“你妈妈是干什么的?”我故意问她。因为我对幼儿家长的职业是比较熟悉的。“我妈妈在商场卖衣服。”她说。“卖衣服不好吗?如果没有人卖衣服,我们穿的衣服到哪儿去拿?”接着我又告诉她:“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人干,卖衣服也很好嘛。”  相似文献   

6.
“1千米到底有多长?”说实在的,很多大人,甚至是数学老师对此也毫无把握。我问过他们原因,他们都说:这是读书的时候数感和空间观念没有建立好,因为当时数学老师没有带领他们实地走一走,而都是在教室里、黑板上纸上谈兵。我不禁扪心自问:难道我也要让我的学生有这种遗憾吗?仅仅因为带领学生出教室走一走太过麻烦,就放弃了吗?不,我不能!  相似文献   

7.
9月10日第18个教师节,上海东华大学评出了该校的第三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13位教师获得了“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在这份学生自己评出的“好老师”的名  相似文献   

8.
袁辉  刘柱石 《湖南教育》2005,(22):20-21
古代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得了怪病,去请教医生。医生问他病情如何,他回答“:每当我说话时,肚子里总有一个声音要重复这句话。”医生说:此乃应声虫在作怪。”在我们的课堂中,这种“应声虫”现象并不少见。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或让学生评价某个同学的发言时,总有一些学生不加思考,随口以“好”“对“”知道了”等简单词语作答,至于别人是不是真正答得好,是不是答对了,他对别人的回答是否真的听明白了,他们根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类学生他们也许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他们的回答只是对教师问话的一种回应而已,这就是课堂中“应声虫”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9.
龚莉 《今日教育》2007,(2S):45-46
“1千米到底有多长?”说实在的。很多大人,甚至是数学老师对此也毫无把握。我问过他们原因,他们都说:这是读书的时候数感和空间观念没有建立好.因为当时数学老师没有带领他们实地走一走.而都是在教室里、黑板上纸上谈兵。我不禁扪心自问:难道我也要让我的学生有这种遗憾吗?仅仅因为带领学生出教室走一走太过麻烦,就放弃了吗?不,我不能!  相似文献   

10.
说起外婆,我和妈妈给她起了个绰号——“好记性”。记得有一次,“好记性”来我家小住,准备出门买东西,刚“啪”的一声关上门,紧接着门铃就向了,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好记性”忘带钥匙了。还有一次,妈妈陪“好记性”去银行,刚到楼下,“好记性”就叫起来:“呀,我忘带身份证了!”两人气喘吁吁地爬到五楼,把家翻了个底朝天,最后“好记性”不好意思地从她的口袋里找到了身份证。弄得我和妈妈哭笑不得:亲爱的外婆,记性不要那么“好”好不好?  相似文献   

11.
史峰 《今日教育》2013,(1):79-79
2012年,浙江卫视播出的一档音乐节目《中国好声音》火遍全国。歌手的“好声音”总是令人难忘.而老师的“好声音”同样令人难忘。上学的时候,我因为调皮好惹事,学习成绩又差,经常是老师批评对象。我听到的老师的声音多是些“责难之声”“讽刺之声”“嘲笑之声”,鲜能听到老师的“好声音”。  相似文献   

12.
15岁男孩钟晓磊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因为他看过我的文章,就写信给我,想请我帮助他:最近,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他“肥猫”。过去也有过同学叫他外号的情况,虽然他也不高兴,但并不特别在意。可是这次,  相似文献   

13.
我第一次走进美国课堂时,学生坐桌子上的、坐地上的、站着的、随意走动的、嘴里嚼东西的……千奇百怪。当时我都蒙了,这是课堂?如果老师批评他们,必将遭到强烈的反对,因为他们需要“自由”!我对美国自由散漫的课堂纪律有点儿不太适应,但不知美国人怎么看,因此不敢贸然评价。一次,出于礼貌,我和一位家长说:“美国的孩子多轻松、多自由啊!上课一点儿负担都没有,轻轻松松一堂课,真的不错。”那位家长却满脸无奈的表情:“不错什么呀!糟糕极了,简直是个严重问题!”原来,美国人并不欣赏这样的课堂氛围。在我出国之前我们教委胡…  相似文献   

14.
大家知道 ,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 ,具有高度抽象、严密准确、应用广泛特征的学科 .数学知识的逻辑和精确在同学们从小到大的数学学习中日趋深刻 ,所以很多同学见了这个题目不免有点惊奇 :数学和“模糊”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这“模糊”现象和模糊数学又是从何谈起呢 ?好 ,我们就从生活中的几个例子开始谈起 .如果我问你 :“你今年多少岁了啊 ?”你一定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说 :“我 1 8岁了 .”没错 ,不过你的回答并不精确 ,因为你回答的只是你年龄的近似值 .假如你的同学也是 1 8岁 ,那如果要比较你们两人年龄的大小…  相似文献   

15.
“将”得好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就学得活、想得宽。他们常常提出一些连老师也难以回答的问题,“将”了我们。如,我教《给颜黎民的信》一文时,学生提出:“‘祝你们好’的后面为什么不加标点?”  相似文献   

16.
我有过这样一次经历:上《石头》(鄂教版自然第三册)一课让学生讨论石头的作用时,我引导学生看图回答,像挤牙膏一样,好半天学生才回答出“石头能做房子”、“石头能修路”。这时,有一个叫刘拓的男生喊起来了:“老师,石头能吃”。顿时,教室里一阵哄笑,我也望着他不吱声。刘拓同学一见这情景,急了,  相似文献   

17.
当学生问“老师好”时,老师都是怎样回答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访了部分学生,他们的回答令人震撼和深思,同时也在意料之中。学生甲:“老师冲我点点头,可能是老师太忙了,没有顾得上回答。”学生乙:“老师一点表情也没有,从我面前匆匆走过。这很伤我的自尊心,从此不再问这个老师好了。”学生丙:“‘你的成绩那么差,老师  相似文献   

18.
我上小学的时候,数学成绩很差,每次数学考试.不会超过20分。四年级结业的时候,我留级了。留下来跟下一届的同学在一起,心里很不自在。这时,教我们数学课的是一位年轻的老师。学生们听他上课完全着迷,个个认真听讲,积极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不知怎的,一直不爱学数学的我,他的第一节课就使我转变了态度。这位老师第一次布置的数学作业,我放得很顺利。作业本发下来了,我打开一看。啊!我平生第一次得到了100分;心里美滋滋的,看着一个个红“”和醒目的“100”分.“100”分的下面还有一个红红的“好!”字,我…  相似文献   

19.
●coffee豆:从小到大都是 “三好学生”、“乖乖女”。后来长大了,突然间觉得,自己或许已经不再算是个“好学生”了,因为我不知道究竟什么样的才叫“好学生”。:)●孔令文:我来告诉你,所谓好学生就得成绩好,其次才是品德好。因为没有高分就不是“好学生”。:)●夏本:有高分就行吗?恐怕不是这样吧。我心目中的“好学生”应该是这样:无拘无束,性格豁达,但绝不是不守规矩。成绩不一定很棒很棒,聪明而不是精明。关键是对人处事不虚伪,也许应该是一种沉默派。也许外表应该很“酷”,但却不是一味玩深沉。:)●coffee豆:这倒…  相似文献   

20.
熊益军 《班主任》2013,(2):35-35
小A行为散漫,经常拖拉作业,尤其怕写作文。一次作文课,小A实在“被逼无奈”,竞抄袭一篇文章应付了事。放学后,我叫小A到办公室,问他为何要抄袭别人的文章,小A说自己不会写。我又问:“那你为何要抄这篇而不是其他文章呢?”小A怯怯地回答:“因为这篇写得好,我喜欢这篇文章。”我的心一动,赶紧问:“你觉得它好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