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正平 《江苏教育》2023,(25):60-62
<正>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品德,是教师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风是教师行业或教师职业群体的风气和风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中,提出了新时代好教师的标准与要求,尤其强调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结合案例中的情景,从教育主体来看,  相似文献   

2.
教师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传递、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古往今来,无数人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讴歌教师,赞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赋予了教师职业以崭新的意义.我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门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大力提倡尊师重教,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逐步提高.一言蔽之,正因为我们教师担负着这样崇高的职责和历史使命,也就决定了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介绍了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支持平台的整体功能结构,并具体介绍了家校互动支持平台的家校互动服务设计。该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家长、学生和教师互动交流的栏目设计;(2)支持教师作为家校互动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角色的栏目设计;(3)促进学习型家庭的栏目设计;(4)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设计。本文对平台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从结果可见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获得了家长极高访问率,体现了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平台服务,提高了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家校双方的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4.
当班主任13年,积累了一些自以为是的经验,但真到了年终小结时,却又不知从何写起。班主任的工作是零碎而又全面细致的。每个班主任的个性及处世方式的不同也决定了其工作方式的不同,只要能达到好的教育效果,那就是好的教育方法;班主任的工作是很难参照和学习的,只有用心观察、用心尝试、用心体会才能逐渐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5.
高明 《教师》2013,(22):20-20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赋予"家校互动"以新的意义: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长远目标,注重学生的精神人格和未来走向社会所需能力的基础性培养。基于这种教育理念上的"家校互动",就不能以知识和分数为唯一目的,要以"人的发展"为本位,面对社会环境中的多层次问题,进一步积极探索新的"家校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6.
百年教育,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修养,立德为本。庞大的教师队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师德建设在教师队伍的发展过程中更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 ,法治与德治并重 ,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在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基础上 ,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同时 ,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到治国方略的新高度 ,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和邓小平同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重要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贡献。这一思想对于加强“以德治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 ,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深入学习、研究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本刊特开辟专栏。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8,(80):8-9
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营造良好愉悦的家校合作关系,而和谐的家校合作必然离不开有效的沟通交流与互动。那么,小学班主任要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合作呢?双方才能达到共赢的目标?笔者一直在思索,从自身工作的经验出发,在"家校联系""家校合作""家校互动"方面进行了以下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建健康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于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创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都非常重要,是建设健康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人民群众对享受公平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思政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要具有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而良好的师德师风又为思政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支撑,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我园通过健全教育、监督、评价为一体的师德顶层设计,立师德、  相似文献   

11.
《教师》2018,(10)
一名班主任必须学会营造良好、愉悦的家校合作关系,而和谐的家校合作必然离不开有效的沟通交流与互动。那么,小学班主任要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合作?双方才能达到共赢的目标?作者一直在思索,从自身工作的经验出发,在家校联系家校合作家校互动三方面进行了以下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现代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回避了显性思政教育单向性和片面性,更注重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意识。该文重新审视高校隐性思政教育,立足于抓作风、促教风、带学风,发挥三风建设这一隐性思政教育资源的作用,从打造先进型、服务型、教育型、创新型作风;塑造重师德、重学习、重感染的教风;通过自治管理、标杆管理、活动开展、氛围导向,构建优良学风等纬度提出高校隐性思政教育路径创新的策略,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现在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而教师自身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敬业精神。教师的思想道德,简称师德。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即师魂。教师的师德高尚与卑劣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高低和优劣,关系着教育这一伟大事业的成败和兴衰。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重要。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  相似文献   

14.
在今天的网络时代,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渠道不再局限于家访、面谈、电话、家校联系册等形式,Email、网上论坛,班级QQ群、学校微官网、网站发布等成为家校沟通的新载体。而其中,有着新平台、新资源,新创意特色的学校网站,班级博客网页,成为家校共育的一大亮点,在合作交流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更是在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构建起一种全新的沟通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以来,"以生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家校共育"也是未来学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家长要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成才创造和谐的环境,搭建良好的平台,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笃勇  曹国朵  陈雄 《教师》2020,(13):7-9
2019年3月,湖南省永兴县成功申报为湖南省师德养成教育示范项目县,并被纳入教育部“国培计划(2019—2020年)”综合改革项目。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高尚师德,永兴县结合县情,立足“站高起点、守住底线、种下大树、突出特色”总基调,探索“1+2+3”模式,扎实推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各项工作,“1”即突出党建引领,“2”即找准两个着力点(诵读经典、混合研修),“3”即做到三个相结合(基地校建设与整县推进相结合、示范引领与全员参与相结合、建机制体制与严厉惩处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微信,使传统的一对一家校互动方式向跨越时空、多元化交流的互动方式转变,尤其在小范围(为部分学困生组建的群)内,它能有效加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空间层面的联系。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微信小群的"打卡"来促进家校间的沟通,提升学困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西部素质教育》2020,(10):83-83
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及任务举措,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文件强调,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严格制度规定,强化日常教育督导,加大教师权益保护力度,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尊重规律、坚持聚焦重点、坚持继承创新,严管与厚爱并重,强化多方协同,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19.
高校的师德师风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同时也面临着现实的困境.师德是教师之魂,体现、承载和发展着大学精神,它是大学精神的灵魂和基石,是高校的立校之本.文章从地方本科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着手,进行深入的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可操作性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刘金燕 《教师》2011,(36):19-19
"校讯通"的开通,为学校与家长架起了一座快速沟通的桥梁,提供了一个学校与家庭同步教育孩子的平台,促进了学校与家长的和谐沟通,也方便了学校、老师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