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作为构建稳定社会结构的重要因素,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对于整体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当前部分大学生就业存在就业观念的认知脱嵌和价值偏差、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出现结构性脱节、就业制度供给与共同富裕目标协调联动有待完善、就业市场供需不匹配造成人岗失落等问题。在社会分层结构变迁视角下,大学生高质量就业路径应从学生自为、高校助力、政府助推、系统整合等四个方面一齐发力,形成人、资源、环境互相促进的良性就业生态,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够推动民生、改善民生,加快建设社会经济,也是构成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亦是建设创新国家的必由之路。就社会的大方向而言,加强学生组织社会工作,形成良好的就业评估很有必要。当代大学生毕业与就业存在颇多问题,结合社会、高校、单位等社会团体,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目的,从各个方面形成就业预警,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案与思路,从而提高就业质量,促进高校办学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女大学生遭遇的就业歧视和就业难等问题形成了女性就业困境,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动员社会、法律、高校等层面力量,建立保障就业的长效机制,更希望女大学生挖掘自身优势,提升就业力,摆正心态,直面竞争。  相似文献   

4.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女大学生遭遇的就业歧视和就业难等问题形成了女性就业困境,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动员社会、法律、高校等层面力量,建立保障就业的长效机制,更希望女大学生挖掘自身优势,提升就业力,摆正心态,直面竞争。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形成机制及现实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竞争机制的不完善,我国就业市场供需出现了失衡,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建设已成为高校的一种共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适应就业市场的综合能力,包括就业社会心理适应力、自主就业的能动力,以及职业发展的潜力等方面,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是主体与高校、社会人才培养要素之间互动选择的结果。一方面,高校要通过机制创新来克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内部组织要为培养个性化毕业生人才提供平台。可以说,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高校人才培养制度支撑和组织承载的综合体现。因此,组织设计和制度安排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的关键,现实地看,互动共进模式则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由于竞争机制的不完善,我国就业市场供需出现了失衡,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建设已成为高校的一种共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适应就业市场的综合能力,包括就业社会心理适应力、自主就业的能动力,以及职业发展的潜力等方面,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是主体与高校、社会人才培养要素之间互动选择的结果。一方面,高校要通过机制创新来克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内部组织要为培养个性化毕业生人才提供平台。可以说,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高校人才培养制度支撑和组织承载的综合体现。因此,组织设计和制度安排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的关键,现实地看,互动共进模式则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高校扩招,我国高校在校学生的数量逐渐增长,就业难的问题愈来愈激烈。过去对大学生就业方向的研讨主要集中在设置专业、就业辅导、公共服务、就业范围等层面上,但是把大学生人力资源和就业结合在一起来研讨的并不多。大学生是社会的人力资源,他们的就业问题关系着社会的安定与祖国的繁荣。因此,主要对基于人力资源理论的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毕业生就业是涉及政府、高校和社会用人单位等多个层面的系统工程,而高校是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主体。因此,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全面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建立高校大学生就业动态系统,对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模式和运行机制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促进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落实,涉及到社会就业环境、高校教育及学生本人等许多因素。宣传是落实政策的第一步。政策的落实需要高校教育的配套措施来推动。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正确看待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则是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有效落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将就业提高到民生之本的高度,更提到要推动社会实现高质量就业,大学生作为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来出现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如何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成为政府、高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相比外部因素,大学生个人的就业动机、范围选择、目标期望、就业方式等价值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导因素,对大学生顺利就业起关键作用。本文将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分析就业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进一步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高校如何创造条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辅导员与就业指导中心是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的中坚力量,构建两支队伍就业创业指导协同机制,形成合力,使之共同服务于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已成为一种时代要求。可以从意识形态、制度保障、工作实践等层面来构建两支队伍的就业创业指导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2.
叶卉 《时代教育》2012,(11):85+96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个社会问题。从宏观层面来说,涉及到国家的稳定与社会的和谐;从中观层面来说,影响到社会对高校的评价、优质生源对高校的选择以及用人单位对高校的信赖;从微观层面来说,关乎到每个毕业生的个人生活幸福。高校辅导员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力军,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磊  董颖  朱明辉 《文教资料》2013,(23):134-135
本文从大学生社会实践同大学生就业的关系入手,分析当下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四个层面探讨如何发挥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作为贫困大学生就业前受教育的最后一站,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影响深远。以重庆市5所高校的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探究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的高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就业指导、就业渠道、学历与专业知识及技能、专业设置、就业政策以及专业实习是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高校因素。在探究贫困大学生就业高校因素的基础上,从高校层面提出推动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工作显得更加严峻。从国家宏观政策层面看,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方针、政策、措施是清晰、有力的,但效果并不理想。从微观层面看,大学生的就业意识、观念、自身素质、传统文化、社会心理等对就业工作政策的落实影响很大。由此,政府和高校应对大学生就业策略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6.
谈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心理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社会实践等活动,还会影响他们将来的工作与生活质量。本文从高校层面谈了其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以及高校优化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就业地区选择和就业取向方面分析,得出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就业较为灵活的特点出发,探讨基于高校层面艺术类高校应注重个性化服务、整合就业资源等相关就业对策,以期对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合理、有效、充分就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状况下衍生出的“慢就业”现象逐渐引起社会关注。目前关于“慢就业”的概念尚未形成定论,但其特征较为明显,“慢就业”的形成有高校、家庭、社会和个人等多方面原因,而深层原因是就业供需双方的诸多不匹配,因此提出以精准就业的方式破解“慢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民本工程,但是由于受到经济形势、区域发展、就业体制和观念等综合因素的限制,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的一个常态问题。本文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分析,指出可综合社会、高校等多方力量的积极参与。探寻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20.
日本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支持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下也面临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本政府、社会、高校和企业为此采取的不少有效措施,分别从不同侧面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进行,形成了立体的指导、援助和服务体系,这一就业支持体系对促进日本大学生的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