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南苏格  浦翰林 《传媒》2020,(10):55-57
融媒体时代,人民日报社积极探索媒体融合,成立了以财经类时事为主导的融媒体工作室——麻辣财经,将看似不接地气的财经新闻报道做成一道道符合大众口味的“家常菜”。本文结合人民日报社“麻辣财经”融媒体工作室打造新闻“爆款产品”的成功经验,分析主流新闻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值得借鉴与尝试的媒体融合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周强 《新闻前哨》2021,(3):24-25
地市媒体融合是大趋势,融媒体中心建设是重要支撑,内容建设是融合的核心。地市媒体融合要实现从“相加”到“相融”,做到“全媒体、融传播”,打造全媒体时代的新型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环境下,媒体经营能力的提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南方农村报的探索来看,要在不断做大做强影响力的基础上,深耕垂直领域,打造媒体矩阵,实现立体传播,推动融媒体建设。创新媒体服务方式,以重度垂直的方式提供智慧服务,构建服务型队伍,向服务型媒体转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媒介环境变化急剧:移动客户端取代PC端、新闻行业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视频从批量生产变为定制生产。在媒体融合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国内走在媒体融合前端的媒体,如近年来融媒体工作室做得风风火火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湖南卫视以及河北广播电视台等,都纷纷尝试"工作室"的传播和经营的运行模式。本文以国内传媒纷纷出现的"融媒体工作室"现象为蓝本,进行学习并初步探索,为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杜烁 《新闻战线》2022,(10):59-61
邢台日报社以融媒体工作室为抓手,发挥传统媒体在新闻采编、信息资源、媒体品牌等方面的优势,以产品导向和服务导向重构内容生产流程,加快“转场升维”,生产了不少具有专业性、差异性、分众性的优质融媒体产品,未来,将继续分类分阶段建设、改造、提升一批特色鲜明、定位明确的融媒体工作室,让其真正成为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6.
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是主流媒体的职责使命。《小强快评》是广东广播电视台曾小强工作室的融媒体品牌,以时事评论见长,自2020年初开通以来,推出近千条“小强快评”。截至2022年4月,全网粉丝超800万。《小强快评》通过加强故事化讲述、知识型输出、情绪疏导与舆论引导,以及人格化运营等途径,打造“透视热点、娓娓道来”的融媒体时评品牌。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媒体融合发展的迅速推进,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也迎来发展关键期。为什么要建设高校融媒体平台?建成什么样的高校融媒体平台?怎样建高校融媒体平台?本文围绕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对新闻宣传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的重塑再造,打造“六大平台——学校融合宣传服务平台、学校思政工作服务平台、学校舆情监测分析平台、学校媒资汇聚服务平台、学校教学实践服务平台、学校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进高校构建媒体融合“大宣传”格局。  相似文献   

8.
潘琳  李珮 《中国出版》2022,(20):41-46
县级融媒体在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成为舆论治理、综合服务及信息传播枢纽“下沉”的重要载体。在县级融媒体“下沉”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以媒介生态位理论为指导,基于时间生态位、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和功能生态位等维度构建了县级融媒体“下沉”建设逻辑,提出优化策略:实现以县域用户为中心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打造多元化、极具基层特色传播平台,动员多元主体参与融媒体建设,重视商业逻辑下的业务设计与服务延伸。  相似文献   

9.
夷陵区位于美丽的长江西陵峡之滨,是湖北省宜昌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市辖行政区。夷陵区融媒体中心于2019年3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按照“455”媒体融合建设思路和目标,以“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目标,以“不是试点、争创示范”为动力,加快媒体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0.
媒体融合,不仅要着眼于融合的过程,还要关注通过融合取得的最终成效。在媒体深度阶段,生产出具有价值的“爆款”融媒体产品,对媒体和社会来说都是获益匪浅的。本文分析了当前融媒体内容生产在议题选择、体制机制、人才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以及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生产“爆款”产品时在思维意识、人才转型、叙事角度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
发展融媒体是地市广播电视台的重要工作.媒体融合要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打造“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融媒体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内容产品”,“扬优”是融媒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地市广播电视台在发展融媒体的道路上还处于探索阶段,正在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  相似文献   

12.
葛鸿 《出版广角》2019,(20):44-46
融媒体时代,党刊融媒体建设要发挥主流引导价值,顺应时代、适应潮流、完善平台建设,打造基于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数字化舆论新阵地。《当代贵州》融媒体中心“中央厨房”实现新时期党刊融媒体发展“聚通用”的功能,为党刊融媒发展积累了经验。文章以《当代贵州》融媒体平台建设为例,讨论新时代党刊融媒体平台建设、流程再造、一体化管理等方面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入改革攻坚期,国内各级主流媒体纷纷探索融合发展规律和战略路径,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的有机结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建立健全融媒体工作室制度,赋能主流媒体“转场升维”,实现共“融”互“通”,是拓展广电产业领域经营新路径、提升自身造血能力的关键抓手。  相似文献   

14.
张晓源 《采.写.编》2023,(12):117-119
本文从媒体深度融合的视域出发,研究高校融媒体建设中的困境与发展路径。首先文章指出高校融媒体建设是时代所需,是现实所需。在此基础上,我国高校融媒体建设现状存在传播内容同质化、传播链不完整、舆论监管能力差、尚未形成专业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文章指出高校融媒体建设的三条合理路径,一是构建院、校、社会三级联动,打造“新闻+服务”平台,二是加强舆论信息的把关,打造高校融媒体舆论责任制,三是打造专业的、闭环式、开放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现实中,很多传统媒体记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动进入了“融媒体”时代,但自身思维和实操能力离适应融媒体环境、胜任融媒体工作还有很大差距。这就需要传统媒体记者主动学习、快速转型。本文就融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记者转型升级提出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16.
刘婷婷 《传媒》2024,(3):78-80
新媒体平台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传媒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开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创建融媒体工作室,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媒体环境下传媒业态的发展,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是一项颇具意义的教育实践。本文以吉林外国语大学“吉外之声”融媒体工作室为例,论述了高校融媒体工作室在传媒专业教学中的新探索及其在“产学研用”中发挥的作用,并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张国强 《传媒》2023,(6):39-41
深度融合是当下新闻业发展的重要议题。在各大媒体探索深度融合之际,作为都市报的《大河报》以专业性较强的法律服务为抓手,打造出垂直类融媒体产品“律媒团”,积累了丰富的融合经验。本文对“律媒团”模式和运行思路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未来发展路径。文章认为,以“律媒团”为代表的融媒体发展模式,要从构建内容生态、深挖垂直内容、打造品牌IP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融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王锐锋 《传媒》2019,(12):72-75
深入贯彻“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总目标,需要秉承“融合传播、转型发展、有用有效”的发展理念,围绕谁主导、怎样建、怎样用、怎样管、怎样连、怎样转等核心问题,落实“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总要求,坚持“一体化”理念,围绕打造县级融媒体中心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目标,站在全局角度谋划县域媒体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青年报在组织结构性融合、技术融合和新闻叙事形式融合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具有以下特点:"融媒小厨"建设量力而行,合适最好;用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保障融媒体转型;确定移动优先,图文、视频直播为核心,H5牵引的转型战略;用新闻理想激励采编人才,用市场化薪酬留住技术人才;建立工作室搭建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20.
栾轶玫: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媒介生态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传播手段与平台都不断迭代更新。中央有“央级融媒体中心”、各省有“省市融媒体平台”,具体到“县级”这一基层宣传阵地,在媒介新生态的情境下也要转型,通过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横向整合县级宣传渠道,纵向对接省级乃至央级融媒体平台,上下齐动、全面整合,才能最终实现自上而下的融媒体转型。作为基层传播阵地的县级融媒体,是实现融媒体传播自上而下全面融合的重要一环。如果中央、省市都已建立了融媒体机制,而处于基层的县级媒体还是彼此分离的媒体机制,显然很难顺畅对接,传播的力度、效度也很难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