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亮 《中学生博览》2023,(15):11-12
<正>初二上学期,小然被医院诊断为抑郁症,害怕上学,休学在家,遵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下学期一开学,医院建议小然复学,小然也做好了准备,可是每次都说明天一定上学,第二天又会开始害怕,无法上学,吵闹着要回奶奶家。班主任为此特意到小然家,陪他一同上学,可是到学校后小然表现得非常紧张。反复几次后,小然父母向学校心理老师寻求帮助。于是,小然走进学校心理辅导室。  相似文献   

2.
《教育与职业》2003,(20):48
通过QQ,学生可以向老师倾诉自己真实的想法;通过QQ,学生可以坦率地对老师的教学提意见;通过QQ,老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嘿!大眼田鸡上线了!”林禹才刚上网,宁波大学科技学院的学生们马上就做出反应。“大眼田鸡”是学生们送给林老师的昵称,因为林老师的QQ头像是一只青蛙。“现在很多学生都在寝室里装了电脑,学生课余经常会在网上冲浪,我就把自己的QQ号公布给学生,告诉他们若有什么问题或困难可以给我发帖子。”林老师一边聊着,一边在键盘上忙碌地回应学生的帖子。林禹才今年25岁,是宁大科技学院英语系老师,去年刚参加工作,同时兼任…  相似文献   

3.
星期六晚上,我正在网上冲浪,忽然屏幕右下方的QQ头像不停闪烁起来.我轻轻点击了头像,对话框里立即跳出一条消息来:沈老师,您好!您在吗?我想应该是学生找我吧,大凡他们找我聊天都是这么开场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的普及,学校与家长的交流互动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了。2011年初,我们10级利用网络,建立了年级、班级及家长QQ群,得到了老师、家长们的支持和认可。现在已有全部学生和一半以上的家长加到了群里面。在班级QQ群社区里有现阶段班级里所授课内容及当天需完成的作业;学生优秀作业及学生上传展示自我风采的照片;家长QQ主页;家长对于教育孩子的一些困惑;心理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对家长、学生困惑解答;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经过两年时间的探索与尝试,觉得利用班级QQ群开展家校互动有着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照例,我早早来到学校,打开电脑,登录QQ,看有无工作通知。一个头像在闪动,我点开看到这样一段文字:“王老师,您好!我是天天的妈妈,今天因为加班.我刚来时儿子准备睡觉了。和儿子交谈发现,他特别兴奋,说今天您表扬他了。我告诉他要继续努力,小婴辜负老师的期望。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少有的激情.原来王老师的表扬有如此大的能量!他的作文已经按您的龆求打好,发到您的邮箱里,请注意查收。  相似文献   

6.
嘟嘟:在芸芸Q友中,超炫的QQ头像总是让人垂涎三尺。知道吗?现在流行时尚个性从头开始。想一想,我那靓丽的个人形象(自我感觉良好)、最喜爱的卡通人物甚至我的信手涂鸦都可设置为QQ自定义头像,真是太酷了呀! 西西:9494(QQ国语言:就是就是)! 嘟嘟:西西,听说你珍藏了许多好玩好看的QQ头像,能否让我们一饱眼福? 西西:当然可以,就请你们到我的“珍宝”馆走一趟吧!  相似文献   

7.
小然是我班很优秀的男孩,聪明好学,守纪律,团结伙伴,老师很引以为骄傲。早晨,小然和小毅早早来到幼儿园,老师说:“请你们把桌子抬到小活动室,准备吃早餐。”小然说:“我不吃早饭,不用抬桌子。”说完自己玩玩具去了。老师说:“那我和小毅抬桌子吧。”  相似文献   

8.
李天宇 《初中生》2013,(23):31-33
每当听到《灰色头像》这首歌,我就想起QQ里他的灰色头像,就想起那一段美好而又艰难的时光。那时候,我刚随妈妈到广东。开学了,见到的是陌生的校园和陌生的同学,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我读的是寄宿制学校。刚开  相似文献   

9.
张磊 《辅导员》2012,(15):75
"叮咚"短信铃声响起:张老师到家否?向您揭秘:您今天用的那个悠悠球是坏的,所以您永远赢不了金XX,哈哈!上当了吧。"嘟嘟"QQ头像闪动:您今天的数学课讲得太牛了,我听得特明白,原来数学并不像我想的那么难。我和我的学生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在学校,我就像被蜜蜂围着的花朵,读书声、欢笑声、谈心声、争论  相似文献   

10.
尹正陶 《四川教育》2004,(10):18-19
时下学生爱上网。我曾对一千多名学生作过无记名问卷调查,上过网的学生占93.7%。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娱乐、阅读新闻及聊天、游戏。堵不如疏。我暗暗注册了一个QQ,并在学生中搜集QQ号码加为好友。因为熟悉学校和班级情况,所以聊起来很“投机”,很快和他们成为“无话不谈的密友”。直到他们高中毕业后我公开了QQ,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班里的许多秘密是他们瞒着“班主任”亲口对我说的。一、“破案”的工具打开电脑,狐狸、小兔子和各式头像会在显示屏里“闪亮登场”。对照所记号码,班里有多少同学在上网,是上学时间还是课外时间都一目了然。与…  相似文献   

11.
照例,我早早来到学校,打开电脑,登录QQ,看有无工作通知.一个头像在闪动,我点开看到这样一段文字:"王老师,您好!我是天天的妈妈,今天因为加班,我回来时儿子准备睡觉了.和儿子交谈发现,他特别兴奋,说今天您表扬他了.我告诉他要继续努力,不要辜负老师的期望.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少有的激情,原来王老师的表扬有如此大的能量!他的作文已经按您的要求打好,发到您的邮箱里,请注意查收."我准备礼节性地回复一些客套的语言,但我发现头像是灰色的,再看留言时间——23:39:46,昨天深夜.  相似文献   

12.
现实生活中个人的名字是不能轻易更改的,而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QQ呢称则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更。这一特点给中学生展现自我个性,表达自己的思想提供了一个途径。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快速发展和价值观、个性特征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个性特征投射于外界事物上,QQ昵称的选择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随着手机上网的普及和QQ功能的进一步开发,越来越多的学生使用QQ进行交流。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QQ,当学生有困惑时,他们往往喜欢在QQ上和老师进行单独交流。2007年4月,我们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13.
如今,QQ已经成为网络上连接你我他的重要聊天工具之一。每当和好友聊天时,好友个性的QQ头像都让人过目不忘。但对于不是QQ会员、QQ等级不到16级的淀粉来说,自定义QQ头像成为了一种奢望。难道没有秘技能够帮助淀粉们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吗?NO,NO,NO,请先跟我一起默念一遍秘诀:细心+认真+秘技=自定义QQ头像(*^__^*)嘻嘻……默念完后,就和我一起学习DIY秘技——扮酷你的QQ头像。  相似文献   

14.
对"许"与"不许"的思考--谈谈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为和某校的老师们研究学校心理咨询的方法,我们"监听"了一个学生的咨询.其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学生:我真想不通,为什么我们想做的,老师、家长却不让我们做,而我们不想做的,老师、家长却非要我们做不可呢?  相似文献   

15.
马春霞 《宁夏教育》2011,(11):71-71
双休日,闲来无事的我登陆了QQ。呵,好多头像闪个不停,都是我原来的学生。点开一看,一条条祝福映人眼帘:马老师,教师节快到了,节日快乐!马老师,您是最好的老师,我爱您!老师,您还好吧?教师节到了,您可得开心啊……坐在电脑前,我笑了,虽然平时工作很苦、很累,但这时的幸福却是别人无法体会的。  相似文献   

16.
沈丽玉 《班主任》2006,(7):24-24
星期六晚上,我正在网上冲浪,忽然屏幕右下方的QQ头像不停地闪烁起来.我轻轻点击头像,对话框里立即跳出一条消息:沈老师,您好!我想是学生找我吧,他们找我聊天都是这么开场白的.我正欲查看用户信息时,对话框里又发来了一条:我是阳阳的妈妈,感谢您对阳阳的关心和爱护!原来是阳阳家长!惊讶之余,我的脑海里立即闪现出阳阳的身影:中队委员,学习努力,比较懂事,但略显娇气.  相似文献   

17.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正在学校心理辅导室整理学生的心理咨询资料,初一(9)班的班主任艾老师推门进来了。这是个责任心非常强的中年女教师。艾老师开口就说:“我们班来了个哑巴。”我大吃一惊:开学一个多月了,没听说初一有个聋哑儿童呀!“是这样,这个女孩叫菲菲,外表看起来与其他同学没什么不同,就是在学校一言不发,老师提问时,只用点头或摇头表示,如果有同学向她借东西,就不声不响地递过去。课间从  相似文献   

18.
QQ作为互联网普及中的新贵,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世人展示着一个美妙的交流空间。现在的高中学生都有QQ,都会QQ,在学校,老师一般会反对学生玩QQ,却往往禁不住。既然禁不住,那可不可以将QQ用于教学?本文是笔者利用QQ即时交流的特点,将QQ应用于信息技术复习课的实践尝试,并就QQ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几个月前,一位中学教师给李燕杰教授写了一封信,谈到他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不少,希望李教授能搞一个心理咨询教育软件,把他学生的一些问题输入电脑,打印出一个治疗学生心理疾患的药方。李教授将这封来信转交给了我刊编委、大学生心理咨询员李彩英老师,现李老师就这位教师提到的有关心理咨询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老师:您好!我在高校兼职作心理咨询已有6年的时间,这期间帮助了一些同学,我自己也从中获益良多,这是一项助人又助己的事业。心理咨询在国内开展十多年,在社会上形成了蓬勃之势。您来信讲到的一些想法我们已…  相似文献   

20.
星期六晚上,我正在网上冲浪,忽然屏幕右下方的QQ头像不停闪烁起来。我轻轻点击了头像,对话框里立即跳出一条消息来:沈老师,您好!您在吗?我想应该是学生找我吧,大凡他们找我聊天都是这么开场的。我正欲查看用户信息时,对话框里又发来了一条:我是周阳的妈妈,感谢您对阳阳的关心和爱护!哦,原来是周阳家长啊!惊讶之余,我的脑海里立即闪现出了周阳这位同学:中队委员,学习努力,比较懂事,但略有娇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