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小诗欣赏     
一幅山间静景图——(六朝梁)吴筠《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从游人的视角看:大山间有烟飘出,太阳从竹缝中落下,鸟儿飞向人家的房檐,窗户里流出云雾…….这一幅山间静景图(画幅边,还有一位游人),由烟飘“来”,日“落”下,鸟“飞”檐,云“出”窗——四句动景汇成.四句景语,尤妙在句“云从窗里出”,所谓“篇终出人意表”(姜夔《白石诗说》),“收场—(齿句),即勾魂摄魂之具”(李渔《闲情偶寄·大收煞》);无此句压轴,则前三句景,皆平常寡味矣;而连成一气读,则如清人沈德潜《古诗源》评曰:“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相似文献   

2.
“轩”是“檐廊”还是“窗户”安徽青阳县沙济初级中学曹日煊九义初中《语文》第一册中的《过故人庄》诗,编者将“开轩而场圃”的“轩”释作“檐廊”(12页)似为错注,应作“窗户”为妥。查《新华字典》“轩”(525页):①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②有窗的长廊或小...  相似文献   

3.
吴承恩是否有蕲州之行?笔者在写《蕲俗·孙大圣·西游记》(见《黄冈师专学报》1989年第3期)一文时,已从蕲春民俗诸方面进行论证,认为吴承恩蕲州之行是可信的。后来在查阅资料,翻看《吴承恩诗文集》时,又发现了吴承恩有一首《夏日》诗,全诗如下: 高堂美人不禁暑,冰簟湘帘梦秋雨。岂知寒燠运天功,我为黎民实禾黍。笔者认为,《夏日》诗是吴承恩蕲州之行的又一重要诗证,其理由有如下两条: 一、《夏日》诗所咏“冰簟”是蕲州地方宝物之一的蕲竹簟。对蕲竹簟,历代文人墨客对它都有不少吟诵,而且均从“冷”、“寒”、“冰”入手,如白居易《病中逢秋招客夜酌》诗:“卧簟蕲竹冷,风襟邛葛疏。”南宋王觉《谢刘本玉先生惠簟》诗:“旧时正尔冷  相似文献   

4.
山水游记,是《柳河东全集》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文学史家以为,《永州八记》是我国山水游记文学的典范性作品,而《小石潭记》又是《永州八记》中的极品。包括《小石潭记》在内的《永州八记》是游记写作的楷模,让我们从《小石潭记》中揣摩游记应该怎样写。?《小石潭记》告诉我们:写游记,要把自己写进去,首先要写自己的游踪,不过,游踪只须写必要的,不宜过繁。文章开头就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最后又写“坐潭上……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写了这次游览…  相似文献   

5.
课文写旧北京春天的大风,把无形的风写得如此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完全得力于作者深入、细致的观察。板书设计按课文的层次结构,分列了作者对风的“总写”、“分写”和“反写”三部分。课文开头,作者简略地总写了旧北京春天大风的起因和气势。接着,在主体部分,作者又细致地分写了狂风肆虐的各方面。这里,作者仿佛是信手拈来,姿意写去,其实层次井然,结构缜密。板书设计在这方面点明是必要的:先写“铺外的风”,是从“物”写到“人”;再写“屋内的风”,是从“人”  相似文献   

6.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咏雪"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历代不乏佳句名篇。王维的"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写得浑然敦厚;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洋溢着绮丽芬芳;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驰骋着诗人浪漫想象,论名篇则有谢庄的《雪赋》、  相似文献   

7.
张之仪 《成长》2021,(2):182-182
窗外的风裹挟着雨点砸碎在灰白的窗檐上,尖锐而急促的喇叭声仿佛要将这灰蒙的天空撕裂。从何时起,这城市日日夜夜车水马龙,行人只是匆匆,大家裹挟在奔涌向前的浪潮里,谁人还记得凭栏听雨的闲趣,谁人又遗失了悠长缱绻的幸福?我顿住削尖又磨平的铅笔,透过层层雨雾向外眺望,仿佛瞧见了我曾无比珍视的过去,重拾了差点被我弄丢的惬意和甜蜜…...  相似文献   

8.
山中杂诗南朝·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想象这样一幅图画:山腰际,烟云缭绕,似朦胧,却清晰;竹隙中,落日镶金,疑伫步,实西沉。屋檐上,鸟雀归巢,齐欢叫,旋寂静;屋内外,云气氤氲,多涌动,窗吐吞。声色俱备,动静结合,高低俯仰,情景交融……置身彼时彼景,仿佛走进桃源幻境,又好像进入仙山道观,多么令人陶醉!这是怎样的一幅山水画?哪一位  相似文献   

9.
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要描写它确实有很多困难。然而十二册的《风》却把它写得有声有色,生动具体。由于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了同风有关的事物,因此把风写得生动形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呢? 一、从声音上描写作者先写风声,说它像“鬼哭神号地吹来”,又从“高空呼啸而去”;然后写事物发出的声音,“风来了,  相似文献   

10.
<正> 《诗经》分为《风》(即《国风》)、《雅》(《大雅》、《小雅》)、《颂》三大部分。对“风”“雅”“颂”三字如何理解,实际上已构成了探求《诗经》主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我国学术界,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所谓“风”,是指“音乐和歌谣”;“国风”就是各国的音乐歌谣。有的同志还写道,对此,“大家似乎已经有了一致的意见”(孙作云《说雅》(见《文史哲》1957年1月号;又见孙著《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一书)。  相似文献   

11.
吁请写短文     
已经很有过一些呼吁写短文的意见了,改“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为“有话则短,无话则免”,提得多好啊!七月四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又登出了《提倡写‘百字文’》。文章讲的是机关行文,其实写任何文章都应该如此。但写短文的呼声仿佛一直也没有引起作者的重视。即如本刊,每期仅四万五千字,而我们收到的稿件动辄六、七千言,甚至  相似文献   

12.
云自由舒卷,悠闲飘逸,变幻无穷,牵动着诗人的情思:“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的静谧;“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的渺远;“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洒脱……在中国古典诗歌里,云一直是文人墨客钦羡吟咏的对象。《诗经》中就有“英英白云,露彼菅茅”的诗句。《楚辞》里有“青云衣兮白霓裳”和“冠青云之崔巍”的描写。曹丕有“西北有浮云,  相似文献   

13.
<正>【真题再现】窗是屏障,更是我们与外界交流的通道。推开窗,美景如风,理想如风,亲情如风,文化如风……缕缕清风,徐徐吹来,丰盈我们的心灵,激励我们成长。请以“推窗风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等。  相似文献   

14.
我思如风     
《新作文》2002,(29)
“风”,乃《诗经》中的“风、雅、颂”之风;“竹风”,犹谓抒发竹西人心声。以“我思如风”为口号,意在张扬我们的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生命,我们不愿意人云亦云,也不愿做某种意念的奴仆,  相似文献   

15.
<正>一、真题再现窗是屏障,更是我们与外界交流的通道。推开窗,美景如风,理想如风,亲情如风,文化如风……缕缕清风,徐徐吹来,丰盈我们心灵,激励我们成长。请以“推窗风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二、试题解读  相似文献   

16.
找准切入点———《记念刘和珍君》例析浙江/毕人柱《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两次写“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又接着写“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样几乎完全相同的语句接连出现了三次。教学过程中,在让学生找出或直接指明“作品中几乎完全重复的语句...  相似文献   

17.
<正>写好一篇叙事作文,既要做到善于巧设波澜,又要做到入情入理。《北窗古樟》一文围绕北窗外的一棵古樟树展开来写,“我”由最初的畏惧到渐渐走近,并与之发生了一系列深深浅浅的故事,这是一条主线。古樟的形象也因此变得生动、亲切起来,给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风雨》是贾平凹初期的作品,却显示了作家敏锐,精细入微,且充满想象的艺术感受能力和丰富、独到的艺术表现能力。《风雨》在描摹意象上有如下特点: 一是丰富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写“树林子像一块发面团”, “鼓”了“陷”,“陷”了“鼓”,实写风的时强时弱;而这样写,风又给了读者想象的“游刃有余”,即风与树林嬉戏的情趣与美感。  相似文献   

19.
所谓“更换”,就是指对文章中使用得不恰当、不准确的字、词或写得单调平淡的语句进行更换。据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记载,黄庭坚在《嘲小德》一诗中有“学语春莺啭,书窗秋雁斜”的诗句,后来改为“学语春莺啭,涂窗行暮鸦”。“学语春莺啭”,形容小孩学说话时,声音像春天里黄莺的叫声一样婉转动听。“涂窗行暮鸦”一句,形容小孩子在窗上乱涂乱画,像黄昏时归巢的乌鸦那样无次序。  相似文献   

20.
“春风”一词在唐宋诗中既指自然界的风,也有比喻上的意义。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意思。一、专指自然界的风。“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这两句都是写春风给人们送来了温暖,给大地带来了生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