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我国古代传统教材在编撰使用上,为了达到它的维护封建统治,培养符合封建道德品质,进行识字教育,传授知识等目的要求,也提出了一些“教育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一)“习与智长化与心成”礼记“学记”上曾提出了“禁于未发之为豫”的原则。到后  相似文献   

2.
暑假在网上闲逛,一位博友向笔者推荐了一个“名师”QQ群,而且很神秘地透露群里面都是些重量级的“大腕”。带着几分好奇,“敲”了几次门,管理员却一概不理。请教博友,此君面授机宜道:“再申请时,注明自己教出过高考状元!”我如法炮制,大言不惭地在申请理由中自我吹嘘了一番。果不其然,随着一声轻微的咳嗽声,管理员终于向我敞开了大门。我终于也成了“名师”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3.
得知我正整理教育随笔准备出版,朋友颇为惊讶。的确,这“进步”有时连我也觉得不可思议。2004年,我第一次真正接触教育书籍,第一次尝试写教育随笔。6年的时间完成了自己梦想中的一件“大事”。叶澜教授有个著名观点:“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相似文献   

4.
重视对幼儿的启蒙教育和养成教育,强调“家训”培育良好家风,为“治国”、“平天下”打好必要的基础,这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中国道德文化中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古人已经认识到,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处于初始与基础的重要地位,如果能够在一个人的“幼稚之时”,就对其训诫诱导,使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那么,在他们成人之后,就能对应当履行的道德规范,自觉地予以遵守,不会有所谓“扞格不胜”之患。中国古代思想家们之所以重视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是从无数的经验教训中看到了这样一个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菁灵寻呼台     
菁灵姐姐:你好!我在班上是出了名的“小马虎”。从小学一年级起,我就总把“1+1”写成“1+7”,把“3”写成“8”……为此,老师找我谈过很多次,我也很想纠正这个坏习惯。为了不再写错别字,我的睡眠时间缩短了,但还是不见好转。唉!我怎样才能改掉这个毛病呢?刘军正如你说的,“粗心”的毛病是从小养成的。“马虎”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常常就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来,它具有一种惯性力量。良好习惯的养成与不良习惯的形成,都会对自己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巨大影响。一种“习惯”形成之后,可不可以改变呢?回答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6.
“不要让自己的脑袋为了别人而长”,这是在一次“名师之路”教育科研沙龙中一位专家的感慨.简单一句话折射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现在社会中人云亦云的人越来越多,失去了自己的思想,丧失了自己的思维.  相似文献   

7.
一位特级教师在回顾自己成长经历时说:“名师所以成为名师,是他自己努力让自己成为名师。”这句话从某个侧面说明了:教师成长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主体性发展过程。“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教师发展主体性的支点在哪里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三酉  徐龙玺 《吉林教育》2006,(11):57-57
贾谊说:“习与知长,心与化成”,反映出古人重视人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所谓“童蒙养正”或“养正于蒙”,就是在少年儿童智慧开蒙之际施以正当的行为习惯培养。文明的行为举止,是一个人健康人格和成功人生的基础,“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因此有人说,习惯造就性格,习惯是成功的秘诀。培根在《随笔集》中也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行为习惯培养,这一方面受儒家“修身”学说的影响,同时也是儒家所倡导的德化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从教33年,刚顾自己从“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教育名师——国家级骨干校长”的跋涉历程,我主要总结出三条:一是为师博学,学习博采众长,奠定浓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0.
董金虎 《现代教育》2013,(2):106-106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聊城市杜郎口中学就提出了“反思三年成名师”的理念。 何谓“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批判来反省考察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方法和能力。教学反思是一种加批语教学行为研究,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它不仅要求教师从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求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校正其不良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时间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工作中.我看到学生的不断变化.开始居考“优秀”到底是什么?在实践中,我逐渐感受到。建成良好习惯本身就是“优秀”.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创定位就是“优秀”.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优秀”。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一直坚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侈为基础.让这种“优秀”变成一种习惯并固化下来,讨学生懂得“优秀”也是一种习惯.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种菜与带班     
在农村学校工作的近二十年中,我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那就是自己找地种些蔬菜。据我的理解,种菜的好处至少有三个:一是能供我欣赏那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二是适当的体力劳动“有益身心”;三是能省却日日上街买菜之烦,顺便也可“聊补家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刘方 《学周刊C版》2010,(12):81-82
把上课称之为“舞”,源于我对课堂的理解。课堂不仅是师生声情并茂的演绎,更是心灵与思想的自由舞动。上学期我执教了“整理复习”第1课时:《数的世界》。三次教,三次不同的效果,我在思考中有了自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中史参》的老读者,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每年都坚持自费订阅。从“走近名师”到“师路花雨”,诸位名师的文章每期必看,对他们的成就和思想佩服之至,故在接到齐健教授转达的任主编要我写篇专业成长文章时,大有受宠若惊的感觉。诸位名师要么是从上大学时就立志当教师,要么是自幼就酷爱读书,要么是工作伊始就成绩斐然,所以我惭愧得很,这些方面可以说一个也不具备。有位领导曾这样点评我:从“丑小鸭”一步步蜕变成“白天鹅”。然而自我思忖,二十多年专业成长的节点是:不断的反思与突破。  相似文献   

15.
参加江苏省“送培到县”培训之前,我总认为自己的课堂轻松、民主、高效……总而言之,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还算是很满意吧!但自从这次培训之后,我觉得我与名师的差异就在于“站立的高度”不同,即:重要的数学思想。虽然“数学思想”在短期内学生可能不会有多大的变化,但新课程培训之后给我带来的启示是:只有教给学生数学思想,才可以让学生走得更高更远。下面就以本人和名师的教学案例加以说明。教学内容均为《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16.
学 数 学 其 实 是 一 件 很 快 乐 的 事 ,我 的 小 秘 密 是 :学 好 数 学 要 做 到“ 决 心 、专 心 、细 心 、信心 、虚 心 、耐 心 ”六 心 合 一 ,这 样 才 会 学 有 所 成 。 1.学 习 新 知 识 有 决 心 。 每 次 学 习 新 的 数 学 知 识 不 要 担 心 自 己 学 不 会 ,要 相 信 :别 人 会 的 ,我 也 能 学 会 。 如 果 实 在 不 放 心 ,不 妨 在 课 前 预 习 ,笨 鸟 先 飞 嘛 ! 2.上 课 听 讲 要 专 心 。“ 一 心 不 能 二 用 ”这 句 话 说 得 一 点 不 假 。上 课 听 讲 是 最 重 要 的 ,一 点也 不 能 走 神 ,否 则 会 留 下 …  相似文献   

17.
校本研究是当前被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一种提高教师素质的手段,其中,教师写教育反思是强化校本研究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但笔在与教师的接触中发现,有些教师由于缺少了写教育反恩的习惯或找不到有效的切入点,尽管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反思的教育教学事件,也未能写出来,确实遗憾。笔认为,教师应该在写教育反思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逐渐培养自己观察问题的能力,培养起良好的反恩习惯。  相似文献   

18.
探索德育新路开展“五心”教育佳木斯市第一中学校长刘文华1993年春,我校以“价值观取向”为主题,在全校进行了思想调查。经过两个多月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学生思维呈三种倾向:一是多元化,对社会制度的选择五花八门,二是趋利化,追求实惠的价值取向明显上升;三是...  相似文献   

19.
上学期,我被推荐参加四川省小学语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接受任务后,市教科所和学校领导都高度重视。组织了一大批名师和语教学专家帮助钻研教材、设计教案,然后又是一次次的试讲。每一次试讲后,各位专家和名师们都会对课堂进行“会诊”,大到每个教学环节,小到我的每个眼神、动作。开始,我还能找到感觉,后来试讲的次数多了,听的意见多了,一到讲台上。专家和名师们的提醒就会条件反射到大脑中:“某老师说这里要注意……”;“某专家让在那儿要……”。结果越注意就越找不到感觉。最后对自己都产生怀疑了:“我怎么不会上课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幽默     
一窍不通有一富翁,儿子愚笨,花大钱请了一位名师教儿子念书。一年过去了,富翁询问儿子的学习情况,名师说道:“七窍通了六窍。”富翁很是高兴,付了学费让名师回家过年。家里来了客人,富翁总用名师的话来夸儿子,终于有位来客惊叹道:“一窍未通啊!”口香糖飞机起飞后,一位空中小姐给旅客发口香糖。“你太客气了,这口香糖干什么用?”一位第一次乘飞机的旅客问。“为了使你的耳朵不嗡嗡作响,先生。”飞机着陆后,这位先生对空中小姐说:“这口香糖真管事!现在你能帮我把它从耳朵里取出来吗?”扛桌子告状张三到李四家闲坐,见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