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别的除夕     
过年啦!伴随着电视机里“春晚”开幕倒计时的声音,我也越来越兴奋。而此时我并不在家,那我在哪里呢?请听我慢慢道来。“太好啦!今天就是大年三十啦!”听到我的喊声,妈妈一骨碌从温暖的被窝儿里坐了起来,猛地一拍脑门儿,“我差点儿忘了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今天我们一起去太湖,陪你爸爸过除夕,我们先不告诉他,给他一个惊喜好吗?”“太好啦!”我终于可以见到爸爸了。  相似文献   

2.
节的联想     
梁衡 《新读写》2009,(7):111-111
中国人习惯,不出正月都算过年,叫过大年。“年”是春节,是一年中最大的节,就特别给它一个月的地盘。于是我就想到年和节有什么不同,比如正月里就还有元宵节,还有更小的立春、雨水等被称为“节气”的节。  相似文献   

3.
我喜欢表演     
我喜欢看电视。特别是看到别的小朋友打扮得漂漂亮亮,在电视机里蹦蹦跳跳,真是太好玩了。要是电视机里有我该多好。我吵着要妈妈马上给我打扮起来,我也要到电视机里去玩。妈妈被我吵得没有办法,就对我说:“别吵了,你欢喜到电视机里去玩,赶快长大当演员去。”我听了又吵着马上要去当演员,那时我正好四岁。妈妈看我这样喜欢看电视节目,就送我去学表演。从四岁起,妈妈就不断地寻找机会送我去学表演。只要报纸上有举办小演员培训班的  相似文献   

4.
寒假里,妈妈帮我买了一套新衣服。上衣是一件唐装,蓝缎子的布料,还用金丝绣了好几个“福”字。下装是一条黑色的灯心绒裤子,裤腿上还有两只浅黄色的绒布小狗哩!多漂亮的新衣服呀!我恨不得马上把它穿起来。可妈妈说要过年时才给我穿。我很奇怪,就问妈妈;“为什么有这个习俗呢?”妈妈说:“你自己去查查书吧!”爸爸听后,给我提了个建议:“你去《十万个为什么》里面找一找。”我记得“过年”好像是“文化艺术卷”里讲过的,我就到那一本书里面去找,果然找到了。上面说:春节(过年)是中国人最隆重、最喜庆、最热闹和最快乐的传统节日,是农历新年的…  相似文献   

5.
感受除夕     
光阴似箭,我已过了40多个除夕,唯有16年前的那个年三十印象特深,说真的过得不舒心。  我属于老三届,恢复高考后又开始读书,而弟弟已成家快有孩子了。那时候住房特紧,单位里分房根本就轮不到他,结婚后他们就和我父母住在一起。老百姓过日子都不容易,好些人家都这么过法,咱也没什么特别的不适。俟到我毕业回来,只好住在机关集体宿舍,为了不给家人添麻烦,我吃食堂没什么事就不回去。快过年了,宿舍里的外地人都回家了,我是本地人,等到大年三十傍晚才回到那是我又不是我的家去“团圆”。  其实,家里人都在等我,到了家,席…  相似文献   

6.
“乌鸦嘴”     
女儿小梅接父亲到地家里过年的时候,一再叮咛他这个苦命的父亲:“爸爸,你去了只管吃你的,喝你的,要说就说大家喜欢听的话。就是看见虎虎的爷爷奶奶娇惯虎虎,你也只当没看见,千万别弄得大过年的,一家人都被你一句话说得不高兴。”父亲就说:“那算了,我就不去了。你知道,我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的,我就一个人在家里过年吧。”一听说父亲要一个人在家里过年。女儿的眼泪就涌上眼眶里了。  相似文献   

7.
赵萱自侃     
一位哲人曾说过:“世界荣誉的桂冠都是用荆棘编织而成的。”谁都想用信念铸造航船,到生活的海洋里去犁出雪白的浪花。那么请大家和我一起去寻找那离别的码头,看看在文学的海洋里,我这只漂泊的船是如何驶过两年多的风风雨雨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进入一望无际的大洋时,不免要在“黄金水道”里缓行一番,因为这里是航行前的准备。罗曼·罗兰在《箭手》里曾说过:“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是理想。”是的,弓弦拉得越紧,箭射得越远。为了拉紧我的弓弦,我先是开始“不择细流”地饱览起群书来。就这样,在初一到初二一年多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段佳君 《小读者》2013,(1):41-41
窗外,鞭炮声噼里时白啦地响起,年来了。我关于年的记忆也随之苏醒,鲜活地浮现在眼前。 4岁,过年是个麻烦事 4岁时,过年很“可怕”。妈妈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所以,年根底下,我必须去剃头。理发师给我围上一块大布,拿一把小刀在我脖子后刮来刮去,很吓人,我就哭。妈妈则使劲地用手按着我,我更怕,更使劲地哭。等到剃完头,围在我前面的布都被眼泪湿透了。  相似文献   

9.
爱的地铁站     
是在过年前读到《晚霞》的,当时正好得知母亲不回来过年了。心里空虚了好一阵子,脑海里反复萦绕的是母亲那句话:“为了生活。”母亲上车前,我紧紧拽住母亲的手,对她的离去依依不舍。安琦打电话来,说:“去我家过年吧!”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种人,不用为生活所迫;但有更多的人,要为生活奔波。我告诉安琦:“我不想来。”有热热的  相似文献   

10.
春节之际,吟诵着“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竟有一股酸楚袭上心头。记得去年春节期间,笔去拜访几家“空巢”老人,曾听他们说过这样的话:“青年时盼过年,中年时忙过年,老年时怕过年。”见我有些不解,老人们不无伤感地细说了这“怕”字背后的隐痛。  相似文献   

11.
    
章含钰 《新读写》2020,(2):32-33
每年父亲都会带我们回老家——诸暨过年。前几年我不能理解,为什么不待在上海,而是要开几个小时车去大山里过年,还一待就是一个礼拜?每次回去,父亲都要带我翻山越岭,爬到最高处后,指着眼前的山对我说:“从那里到那里都是我们家的山,本来我们家的山还要多,后面那几座也是我们的,但被你曾祖父卖掉了……”言语中流露出深深的遗憾。  相似文献   

12.
如果你也曾为给不给孩子吃“洋快餐”为难,如果你也在孩子吃糖的问题上反复纠结,来看看我们的建议,会让你解压很多。安安4岁了,这个春节,爸爸妈妈带他回奶奶家过年,一大家子亲戚热热闹闹的,很有过年气氛。一天中午,几个妈妈带着孩子去游乐场玩,玩饿了,有个孩子提出要吃麦当劳,于是妈妈们决定一起去,可安安妈妈却说:“安安就不去了,我们回家吃。”安安不干了,又哭又闹:“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吃过麦当劳,就我没吃过!我就要跟他们去吃麦当劳!”  相似文献   

13.
饭店打工记     
今年寒假,我们决定到粤东海城去过年。我爸爸曾经在那里工作过,在那里有房子,我们隔几年就会去那里过年。回到故地,自然少不了探亲访友。过年前大约一个星期,爸爸带我到他的老同学曾叔叔家玩。我很想老朋友——曾叔叔的儿子曾山。到了曾叔叔家,曾山的影子却没见到,我问:“叔叔,山山呢?”曾叔叔说:“他呀,打工去了o”我爸爸以为他开玩笑,就说:“啊,哪个厂敢用童工啊,我要去举报。”曾山的妈妈笑着接过话头说:“这孩子学习不努力,所以我们想出了这一招,让他吃吃苦,明白学习不努力是不行的,就把他送到一个朋友开的饭店去做服务员。”  相似文献   

14.
鸡年说鸡     
鸡年到了,大街小巷里都喜气洋洋的,人们兴奋地谈论着关于过年的事情,而我却陷入了思念与回忆……我曾养过一只可爱的小鸡。它清脆的叫声,机灵的眼神,使我至今难忘。2000年的初春,天犹寒,下午放学出来,看到路旁的一个摊点被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心里十分好奇,好不容易挤到最里面去,哇,这么多毛茸茸的、扑棱着小翅膀的小鸡,真是太可爱了!那天下午回家的步子特别紧,生怕围巾里包着的小鸡着了凉。回到家,我才得以细细地观察一下这位初来乍到的小客人:身着紫红色“丝绒连衣裙”,脚蹬橙黄色“高筒小皮靴”,头上长一双闪闪发亮的、灵动的“小水晶珠”,…  相似文献   

15.
我生活在一个离异的家庭,家里只有我和妈妈,但是过年我要去奶奶家和爸爸他们过,而妈妈就和朋友一起或一个人在家过。我想要陪妈妈,但妈妈却说:"你去奶奶家过年吧,你是她的孙女哒!"就这样平静地过了好多个春节,没有妈妈,当然也没有其他的人打扰。但就在这个年里,我伤透了心——爸爸竟然把那个破坏了我们家庭的女人带了回来!我看见她就很想一走了之,可想着是过年,还是坐下来吃饭了。我越吃越生气,心想妈妈一个人在家,而爸爸你却把这个女人带了回来。  相似文献   

16.
早在三四年前,“支教”这个词就撞击过我的心灵,我敬佩一批又一批大学生离开繁华的城市去边远山区义务支教的奉献精神。去年七月,“洪啸音乐教育网站”里一群素未谋面的网友们支教的事迹又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他们都是些音乐教师,因对音乐教育的热爱,从四面八方走到了一起,自费到艰苦的云南山区支教,我被他们的精神深深震撼了。  相似文献   

17.
瞧瞧瞧.老爸那只“纸老虎”又发威了.我一点儿也不喜欢他没完没了地唠叨我的成绩.真想出去玩十分钟啊。“乖!快去做作业!”连老妈也上阵了。我撅着嘴走进小房间。当我推开房门时,天哪!房问里竞出现了一架银白色的小型电视机,我刚想伸手去摸.电视机忽然“嗡嗡嗡”地叫了起来:“我叫‘回忆过去’,你用这个遥控器可以看到以前发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18.
迎面驶过     
十三岁那年,我独自去安徽老家过年。那时爸爸正被发配在安徽江北的一个农场里“劳动改造”。我住在大姑妈家。我有三个姑妈,她们都是爸爸的姐姐。我到的第一天,大姑妈就对我说,你给你爸爸写一封信,告诉他你到乡下来过年了,你爸爸会高兴的。我听大姑妈的话,就给爸爸写信。我在信上说,爸爸,我到乡下来过年了,住在大姑妈家,你身体好吗?我很想念你。我在乡下过年,住到初六。初七,大姑夫送我回上海。他把我送到县城,买好汽车票,由我独自到芜湖乘船到上海。从县城到芜湖是一路的群山,上上下下,蜿蜒曲折。我想着在乡下的这些日子…  相似文献   

19.
    
在三千多年前就有“年”字了。俗话说“欢天喜地过大年”,过年是件高兴的事。但为什么要过年呢?“年”字是怎么来的呢?实际上“年”跟农作物有关。最早的“年”字像一个人扛着一捆谷物。有的“年”字上边像禾。禾在古代就是谷物,是各类谷物的通称,就像我们今天把各种谷物叫做“农作物”或者“庄稼”一样。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时间都是按照农历计算,春节这段时间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是农闲季节,人们有较充裕的时间过年。中国人过年非常隆重,一进腊月门,杀猪宰羊、蒸年糕、做米酒、购买年货。三十儿晚上红灯高挂,贴年画,放鞭炮…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流浪儿.进了教养院后还偷盗农民的财物,结果被驱逐出院,他在外流浪了半年.又自动回到院里来,有一天,院长派他骑马进城领取500卢布,并给他一支手枪防身,傍晚时他归来复命.院长问他钞票数过没有,他回答数过了,院长把钱往抽屉里一放,说:“谢谢你跑了一趟,去吃饭吧”过了两个星期.院长又派他进城取款,这一回是两千卢布.他喊道:“两千!要是我携款潜逃,你怎么办?”院长说:“叫你去你就去,别发神经病!”钱取回来后,院长照样数也不数就收到抽屉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