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议题。课程是实现劳动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存在如下问题:评价的强制性限制,导致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偏失;不正当的规范性约束,致使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偏轨;长期的认知图式规约,造成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乏力。破解上述问题,需要避免学校在实施劳动教育课程中运用“脱钩”策略;培育教师实施劳动教育课程的社会责任;重构教师实施劳动教育课程的认知图式。  相似文献   

2.
3.
学校灾难教育是灾难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社会和个人的灾害抗逆力,减轻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侵蚀,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支柱之一。当此我国学校教育进入素养时代之际,学校灾难教育课程也应以素养为导向予以重新审视。当前对灾难素养的认识正逐步从关注相关知识、技能、态度,走向个体应对灾难情境的关键能力,包括对有关灾难信息的获取、理解、交流,更涵盖在灾难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针对灾难情境的评估、判断、决策和行动。围绕灾难素养的新内涵,学校灾难教育课程应确立指向“行动中的素养”的课程目标,跨学科、多层面的广域课程内容,体验式学习为主的多元化课程实施,为改进持续提供信息的课程评估。素养导向学校灾难教育课程的实施需要在国家政策、学校课程规划、社区家庭参与三个层面协同发力:在国家层面加强素养导向的学校灾难教育课程的顶层设计和指导;在学校层面提升素养导向灾难教育课程的系统化水平;在家庭社区层面推进与学校层面素养导向灾难教育课程的互补联动。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高中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当今高考指挥棒的挥舞下,许多高中忽略或弱化了这一任务.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金字塔式科技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实施有效地推进了这一教育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通过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提升小学生劳动素养的必要性,提出了明确开展劳动教育的目标、建构紧密联系农村生活的劳动课程、加强劳动项目实践、进行有效的课程评价的方法,以期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以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为基本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追求,试图打破传统劳动教育的局限,探索新劳动教育课程的体系化建设.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结合劳动素养内涵从劳动能力、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观念四个维度构建新时代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并抽取学校不同学段1979名学生进行劳动素养测评.结果显示,学生...  相似文献   

7.
劳动素养是劳动教育的基本导向,劳动项目是劳动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班本化劳动项目以班为单位设计和组织劳动实践活动,是学校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方式。班本化劳动项目主题设计有序列式和综合式两种方式,班本化劳动项目目标设计应基于劳动素养要求、本班学生发展实际及现实生活需求,班本化劳动项目过程设计应基于学科融合的内容、多方协同的载体、具身体验的过程和民主监督的管理,班本化劳动项目评价设计应做到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式多样以及评价主体多元。  相似文献   

8.
针对小学田园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中评价什么、如何评价、谁来评价等问题,建立劳动素养导向的田园劳动课程评价体系,重构田园劳动课程评价标准,采用“单+表+展”协同评价方式,落实家校社三位一体的评价主体,关注学生在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提升劳动教育有效性,让劳动评价真正发挥指挥棒的有效作用,从而点燃学生劳动热情,唤醒学生劳动内驱,鼓舞学生劳动激情,激励学生劳动创造。  相似文献   

9.
向艳  张萌 《教学与管理》2022,(21):76-80
指向学生劳动素养的劳动教育课程实现了劳动观、育人观和课程观的突破与变革。新时代劳动教育育人理念的变革意味着在劳动教育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出劳动素养在教学目标设计、内容实施及评价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逆向劳动教育教学设计强调对劳动价值的理解性、对劳动评价的前置性和对真实问题的解决性,遵循明确预期劳动成果、确定基于劳动表现的评价证据、选择合适的劳动实践内容的总体思路,将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理念与要求转化为教学实施与行动的方案,实现其思想理念的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10.
11.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然而,如何有效地运用现有的资源,开发相应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在此基础上积极落实推进劳动教育,需要学校针对本校办学的目标和学校办学的宗旨进行探索。为此,本文对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丰富学生对人生的理解,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增进智慧,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以学校近万平方米的"自然实践园"为依托,在"实践育人"教育理念引领下,设计了富有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让每一个身处城市的学生拥有充分的劳动体验和经历,成为兼具农夫身手、科学家头脑和改造社会精神的"城市小农夫"。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也发生改变。因此,在县域高中,将劳动教育纳入高中人才培养全过程是必要的。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是提升人才素质的重要路径。把理论与实践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更真实地认识自我,从而做出科学正确的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14.
课程融合视野下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与实施旨在突破学科壁垒,改变当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单一化、随意化、碎片化的现状,以标准性、目标导向性、结构化等为原则,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引导教师树立作业目标意识,进行作业长程设计,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和作业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符合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诉求,符合提升高职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诉求,也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诉求。辽宁职业学院重视“五育”课程内容的融合、课程体系的规范与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充实劳动教育内容,构建了劳动教育载体,提升了劳动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逐渐深入的新课程改革,教育对于人的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教育需要在学生核心素养上聚焦,在素质教育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对于教育规划来讲,需要落实在人的培养上,本文对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推动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建构,需要将劳动与教育相结合,通过幼儿园基础课程、特色课程和家—园—社衔接课程夯实劳动教育载体,拓展劳动教育资源,形成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将幼儿熟悉自理劳动技巧、集体劳动技巧及探索性劳动技巧融于幼儿园内外的活动中,从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三个方面,着力培养为幼儿未来生活奠基的劳动兴趣、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陈敏倩 《福建教育》2023,(51):34-36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教育实践中,除了幼儿自主游戏,教师还需要思考通过“有设计”的课程导向游戏实现课程目标,让幼儿在自主、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实现经验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本文结合游戏案例对课程导向的游戏内涵、特点、组织实施策略及其对教师的专业要求等方面进行阐释和解析。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素养是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与劳动相关的修养和品质,包括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动知识与实践能力、劳动习惯等。面向学生真实生活的劳动课程包括劳动认知、生活劳动、生产劳动、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内容。实施劳动课程要把握关键要素,构建适宜可行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0.
劳动素养不仅是新时代背景下党的立德树人育人方针的具体要求,也是学生核心素养框架体系中的关键成分,而明确劳动素养的科学内涵与结构,是有效促进劳动素养培育的首要问题。立足于我国劳动教育的现实要求,通过分析比较核心素养视角下国内外相关研究,劳动素养被认为是学生在长期劳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综合表现,具有育人性、时代性、具身性等关键特征。学生劳动素养的结构维度及主要指标具体包括了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格三个不可或缺、相互联系的关键成分。构建我国大中小学生劳动素养培养体系,既要准确把握核心素养视域下新时代劳动素养的内涵,又要在此基础上全面确定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的表现水平,并通过建立完善监测和评价机制衡量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