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文章以出版人张元济的图书馆事业为中心,通过对张元济参与图书馆事业的历程以及其图书馆理念与实践的考察,窥探民国出版界与图书馆界的互动及影响,最后指出,两个看似"跨界"的界别同属特殊的"文化事业"行业,需要紧密合作才能实现共赢,而至今缺乏的就是缺少张元济式的人,一个真正以"文化精神"办"文化事业"的知识分子群体。  相似文献   

2.
邓文池 《图书馆》2017,(3):56-62
文章以出版人王云五的图书馆事业为中心,对王云五推动图书馆实务及图书馆学理论建设的贡献进行了研究,并对王云五所"发明"的"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四角号码检字法"及出版的《万有文库》所引起图书馆界的关注和争论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出版界和图书馆界需要以一种平和、理解、包容的心态来共同探讨双方共赢的途径,而非基于不同立场的相互博弈。  相似文献   

3.
曾雨荪 《图书馆》2024,(4):69-75
民国初期,女性报刊是女性自我表达、社会参与的重要媒介,报刊上登载的图书广告重构着女性的阅读空间,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变迁的生动反映。《香艳小品》《香艳杂志》《中华妇女界》是民初具有代表性的女性报刊,文章以三种女性报刊所登载的图书广告为研究对象,从图书广告的时代背景、内容倾向、阅读人群、推广策略等多维度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探究民初女性报刊图书广告对民初女性阅读产生的影响,以为当代图书广告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回溯分析中心馆对区域总馆影响力有限,基层公共图书馆尚需扩面提质增效,社会力量参与的保障机制仍需完善是"十三五"时期中国城市图书馆的三点发展制约.聚焦广州图书馆规划管理的实践案例,从制度保障、设施建设、技术支撑、人才队伍、业务统计、示范性服务体系建设六个维度阐释广州图书馆"十三五"时期示范引领全市体系建设的实施成效.在此...  相似文献   

5.
在包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在内的公共文化法律体系中,法律义务主体分为行政机关、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同的义务主体,其法律义务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其他组织和个人承担的是消极不作为义务,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承担的是具体给付义务,行政机关承担的则是抽象给付义务。传统的文化法律实施机制(即文化执法模式)建立在威慑理论基础上,适用于文化市场监管领域的私权利主体。公共文化法律体系中的行政机关、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都是承担公共服务、履行公共职能的公权力部门,传统针对私权利主体的文化执法模式不能适用或不宜适用,公共文化法律体系中的其他组织和个人也不能直接适用针对文化市场监管的文化执法模式。基于公共文化法律体系中法律义务主体和义务内容的性质,宜对承担公权力职能的行政机关和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适用公共文化法律实施的软法机制,对属于私权利主体的其他组织和个人扩展适用公共文化法律的文化执法机制,进而构造出一种软法机制和传统机制交融的公共文化法律实施模式。图1。 表1。参考文献39。  相似文献   

6.
7.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加强了报纸、刊物、广播电台等大众传媒建设。这些大众传媒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介绍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宣传党的总路线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参与思想文化的论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中外图书馆界交流相当频繁,其交流形式包括图书的相互交换、图书的相互征集、图书的相互捐赠等.馆藏交流在促进中外文化沟通、加强相互了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关于图书馆是什么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图书馆界学者的关注.复旦大学建校初期所拟的《OURLIBRARY PLAN》中关于图书馆是什么的问题,有利于我们理解百年前图书馆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文中短短19句话提出了图书馆作为“收藏保存场所”、“知识学习场所”、“道德教育场所”、“交流共享空间”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应当是建立在了解读者需求的基础之上,通过“跨界”发展,变换“花式”空间,“智慧”服务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10.
保障民众平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是政府的责任.《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较为突出地体现了平等权利保障思想,并从公共图书馆的设立、经费保障以及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三方面体现出政府在民众平等权利保障中的角色与责任.以政府责任视角明确民众平等权利保障的关键点,应当成为相关法律法规的一项立法理念.  相似文献   

11.
12.
刘国钧关于国立西北图书馆的设想集中体现在《国立西北图书馆组织条例》中,主要内容包括搜集图书资料,促进学术发展;搜集西北文献,弘扬西北文化;辅导西北各省图书文化事业。他的设想契合西北地区实际,具有文化复兴的意味。《国立西北图书馆组织条例》开创了我国国立图书馆立法的先河,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美、英两国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简称中基会)和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尤其发挥了示范作用,功不可没。同时,两国相关机构、团体和个人也在不同时期、不同方面援助了中国图书馆事业。  相似文献   

14.
党管档案工作领导体制是党的领导在档案领域的生动体现,对于推动新时代党管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档案法实施条例》的出台为践行新时代党管档案工作领导体制指明了前路。文章以《档案法实施条例》为考察中心,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阐释法,在剖释新时代党管档案工作领导体制实践意义导向的基础上,聚焦法治性、全面性和协调性三重向度阐述新时代党管档案工作领导体制的实践要求导向,并从政治引领、机构布局、技术赋能、制度保障四个层面系统探察新时代党管档案工作领导体制的实践策略导向,以期助推新时代党管档案工作领导体制高效落实、助力新时代党管档案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的乡村图书馆建设受到重视,探讨乡村图书馆经营模式的专著开始出现。李钟履在《乡村图书馆经营法之研究》中构建了以县级图书馆为中心的“总馆—支馆—经理处—代借处”的总支馆经营模式,赵建勋的《乡村巡回文库经营法》总结了乡村建设运动中河北定县的乡村巡回文库服务的实践经验。总支馆经营模式和乡村巡回文库服务模式均结合当时我国乡村实际,重视图书馆宣传和民众阅读状况调查。两部著作所关注的两种模式对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参考文献17。  相似文献   

16.
孙于麟 《新闻世界》2023,(11):113-116
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向导》周报开辟了“读者之声”栏,呈现了《向导》周报的编读往来,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思想提供了独特窗口。编者与读者以“读者之声”为阵地,就中国革命对象、动力、目的等问题作了积极探讨,起到了化游弋读者为忠实粉丝、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推进中国革命进一步发展的作用“。读者之声”作为《向导》周报的特色专栏,为编者和读者交流提供了平台,为后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具有超时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1912年近代民主政权的建立,新型文书档案工作诞生了。在南京临时政府及以后的历届政府时期,新型文书档案工作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当然也不乏曲折历程甚至倒退状态。但这是传统文书档案工作走向近代化的必由之路。30年代前期的行政效率运动中,作为行政效率运动重要组成部分及其载体甚至主干的文书档案改革运动取得实践和理论双重突破,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代档案教育和档案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8.
宁大鹏  付志晴 《传媒》2020,(1):38-41
国产动画电影经过多年摸索,不再单纯追求创作数量,而是把更多精力用在人物设计和故事内核,特效制作水平向好莱坞看齐,对观众的审美趣味有了更精准的把握,实现了口碑和票房的显著提升。一方面,政策优势、技术革新以及动漫受众的激增,为中国动画电影市场提供了高速发展的肥沃土壤;另一方面,以《大圣归来》《风语咒》《大鱼海棠》为代表的精品国产动画,代表着动画电影制作整体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随着爆款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出现,国产动画电影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赵昊 《青年记者》2017,(31):89-90
随着民国时期报业发展与印刷技术的进步,图像传播的功能愈显重要.伴随着都市文化的兴起,知识分子们以积极的“人世”精神关注新闻,通过图像拍摄与传播表达对时事的见解.新闻摄影得以迅速发展,对其内涵、性质与价值的研究初见端倪.1927年,摄影家林泽苍应《良友》画报编辑梁得所之约,在《良友》第18期、第19期发表了《新闻摄影之商榷》(以下简称《商榷》),①“就新闻摄影提出下列四个问题:摄影记者之指南、摄影记者在社会之地位、摄影记者之种类、新闻摄影之实施……有关新闻摄影的定义、性质及要点的研究指导意义,以及新闻摄影的经验之谈等,对指导当时的新闻摄影起到了积极作用”.②本文以《商榷》为考察中心,研究民国时期的新闻摄影理论.  相似文献   

20.
许珍 《新闻知识》2023,(11):61-71+95
作为近代以来新女性代表,“女学生”是民国报刊格外关注的女性群体,其形象承载着进步的社会性别意涵。而流行风尚,兼具表达群体归属及建构自我认同的双重功能,体现着观念的变化趋向。在《广州民国日报》有关流行风尚的报道中,“女学生”被视为风尚示范者,但在“女学生”中已然流行的风尚又常遭到抨击。倡导与批评并存的矛盾话语,作为性别“观念与实践”角力的表征,为深入理解民国时期社会性别状况提供了独特的媒介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