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自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以来,在对高品质学校未来发展路径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立足县域办学实际,紧紧围绕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具有示范水平”和“发挥示范作用”的建设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五育融合机制,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和育人方式改革,以高品质育人生态,让县域高中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为推进江苏省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江苏省教育厅自2018年启动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评估,通过前瞻的制度设计和创新评建机制,引领带动全省普通高中提升办学质量和品质。首批20所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经过近四年创建,在立德树人任务落实、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教与学方式变革、卓越教师培养、师生发展评价体系健全等方面,取得系统成效。在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强化政策供给,立项学校坚持规划引领,评估机构广邀名家把脉,共同营造了建设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强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的建设是高中教育在星级评估基础上创设的一个重要的引领性发展项目,顺应了当前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适应了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更高要求,更是对如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命题的积极回应。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目标定位、建设标准以及评估标准都达到了普通高中学校建设的新高度,创建高品质示范高中要充分发挥以评促建、以评促强、以评促优的评建机制。创建一批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品质示范高中,既要守正循规律,又要出新造高峰;既要注重内涵质量提升,又要注重品质特色建设;既要自主创新创优,又要示范辐射带动,从而引领全省基础教育向着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章志宏 《广西教育》2022,(23):25-28
本文以南宁市开展“双新”国家级示范区建设为例,论述以高品质顶层设计为引领、以高品质学校建设为基础、以高品质师资队伍为资源、以高品质育人为导向、以高品质发展为目标,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成创造性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南宁模式,全面提升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普通高中课程高质量建设是基础教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必由之路,能够为学校多样化特色办学提供有力支撑,为学生高品质校园生活创造现实可能。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通过“传承书院文化,明晰课程定位”“加强美育引领,优化课程结构”“聚焦审美课堂,创新课程实施”“完善制度保障,规范课程管理”,探索出普通高中课程高质量建设的区域样本。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无锡市按照省教育厅部署要求,以高品质学校建设为统领,着力强化政策项目引导,促进学校自主办学,优化管理指导服务,普通高中办学质量和特色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形成了集聚高原、高峰、高品质特征的发展质态。一、整体推进高品质学校建设,强力建高原2015年年底,在市属高中层面率先启动高品质高中建设的探索,坚持每年举办高品质高中建设研讨班,不断丰富高品质高中建设的内涵和实践。2017年,出台《无锡市实施学校  相似文献   

7.
高迎九 《江苏教育》2023,(41):49-52
江苏省海门中学扎根学校文化沃土,从党和国家人才需求的高度,以前瞻性思维和全局性谋划,确立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重点项目——“卓越人才培育工程”,精准对接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在实践探索中,学校坚持将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与学校文化特色相结合,以“一人一联一诗”的文化传统为精神底色,与时俱进,塑造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探索出一条“立足全省示范,探路全国示范”的高品质育人之路。  相似文献   

8.
自1902年创办以来,江苏省泰州中学一直坚持传承与弘扬胡瑗教育思想,在被确定为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首批建设立项学校之后,紧紧围绕“建设浸润书院气质的高品质示范高中”目标,创新实践胡瑗教育思想,走出了一条传承与创新并重的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校本实践之路。  相似文献   

9.
加强课程建设、实现课程整体育人价值是当前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为了能够全面提升区域高中学校课程建设质量,发展教师课程能力,北京市海淀区不断探索、持续实践,形成了“问题诊断先行、研修课程支撑、精准指导跟进、实践行动落实”的学校课程整体优化的区域推进机制,通过“点面结合、区校联动、理论引领、实践跟进”,以课程建设促进学校育人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教育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内容。我国普通高中建设制度前后经历了“坚持教育效率优先,建设重点学校”的重点阶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示范学校”的示范阶段和“强调教育质量提升,建设特色学校”的特色化阶段。普通高中建设制度“重点—示范—特色化”的变迁脉络受到经济体制、教育管理体制以及教育价值取向等深层结构的深刻影响,政策的自我学习及利益主体的互动角逐是制度变迁的内生动力和直接动力。由于政府重点扶持职能的自我强化和学校恪守以往的利益固守,普通高中建设制度变迁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路径依赖特点。未来,我国需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深化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一是重塑多元主体关系,激发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积极性;二是调整利益格局,优化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制度环境;三是深化评价改革,创新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1.
华夏  肖英 《人民教育》2023,(10):27-29
<正>多年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一直坚持以戏剧艺术教育特色办学为引领,通过课程开发、队伍建设、资源融通等方式撬动高中育人方式转变。2019年,学校被上海市教委命名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从此进入“后特色”发展时代。一、构建美育新格局,实现特色发展新突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作为一所以戏剧艺术教育见长的特色普通高中,学校在多样化办学、  相似文献   

12.
<正>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2019年,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成为新时期高中教育的重要战略任务。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出发点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直接体现是高中课程建设的多样性。建立基于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的课程建设的思维逻辑,围绕“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细化课程育人目标,形成根植于学校文化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常州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本土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倡导并发展适合的教育,将建设高品质示范高中作为工作目标,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探寻普通高中品质提升的"常州样本"。一、主动发展:高品质示范高中应有的不竭动力2003年起,常州市推行"学校主动发展"工程,所有高中校经历了四轮规划的"制定—论证—实施—评估",主要体现为两大转变:一  相似文献   

14.
<正>【策划人语】2018年5月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省教育厅关于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意见》,提出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是我省高中教育在星级评估基础上创设的一个重要的引领性发展项目。建设高品质示范高中要突出重点,注重内涵,强化示范,体现更高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追求。2018年8月2日,全省普通高中校长暑期研讨会在常州举办。会上,教育部原副部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王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杨镇一中作为地处农村的北京市示范高中,立足自身优势,本着“在自我超越中成就美好人生”的育人目标,在建设北京一流、全国知名、具有办学特色的学校的实践中,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赵玉成 《上海教育》2022,(21):11-12
<正>高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出口,又是高等教育的入口,其质量直接决定着我国整体的教育水平的离低。高中多样化发展如何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如何有效转变?如何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之需?如何解决普通高中办学同质化、育人方式单一、活力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十余年来,上海持续开展提升高中质量的探索,着力打造各美其美的普遇高中学校生态、探寻一般普通高中转型发展之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形成了改革成效初显的“上海经验”。  相似文献   

17.
《人民教育》2023,(21):19-20
<正>着眼高中多样化发展深入推进、育人方式有效转变、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之需,针对普通高中办学同质化、育人方式单一、活力不足等问题,10余年来上海持续开展特色高中建设研究,着力打造各美其美的普通高中学校生态、探寻一般普通高中转型发展之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特色高中学校建设规划模型、课程构架、教学方式、动力激发和区域推进机制上取得了系列成果。截至2022年,全市共命名了17所市级特色普通高中,培育了90所市区两级项目学校,带动了全市1/3的高中特色办学,普通高中各美其美、多样化发展的地区生态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18.
吴刚 《江苏教育》2023,(19):48-50
高品质示范高中的建设内涵强调价值引领。江苏省苏州中学在高品质示范高中的建设过程中,依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构书院空间,建设课程基地,实施分斋育人,追求大学境界,以现代书院为载体,探索不同于以往以单一课程育人的路径,形成了以书院文化涵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范例,彰显了独特的高品质办学优势。  相似文献   

19.
"办什么样的教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采用何种建设方式"是关涉高品质高中建设效果的三个基本问题。高品质高中应该走英才教育的道路,这既是一种现实要求,也是为了防止其走应试教育旧路,切实推进普通高中互补式多样化发展。高品质高中应发挥的作用包括本体功能与外生功能。就外生功能而言,面向国际须突出"竞争",面向全国可侧重"示范",面向省内应聚焦"引领"。外部支持虽是建设的基础,但在建设方式上,高品质高中必须以内生发展为主,而不能依赖外部推动。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示范性高中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此之前,国家在普通高中发展上实行重点高中政策,这是根据当时穷国办大教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人才的特殊国情确立的,它倾向于精英教育。上世纪末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有学上”,而是要“上好学”。创优质学校、办优质教育已成为大众的教育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环境的变化,示范高中的发展越来越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尤其是政策层面的动态评估制度和均衡发展理念,现实层面的群雄竞起的格局和自身办学“定式”的影响,使得示范高中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有教育专家批评,示范学校中“有个别学校在硬件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教育观念没有得到明显提升”。在这种情况下,示范高中如果陶醉于已有的业绩,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势必无法维系示范学校的光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