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文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躺平”,网络流行词,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表现。如日常工作中,没有什么目标感,每天完成基本任务即可;职场白领逃离大城市,回到小城镇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大龄男女青年不恋爱、不结婚,不买车、不买房,一个人挣钱一个人花……当下社会,“躺平”已成为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态度。有人说,“躺平”意味着颓废、妥协和放弃;有人说,“躺平”不过是清心寡欲回归最基本的生活;有人说,“躺平”是淡泊名利,不追求功利化上进,不见得彻底放弃诗和远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挫折。“雄鹰翱翔天空,难免伤折飞翼;骏马奔驰大地,难免失蹄折骨。”生活中有风和日丽之日,也有阴雨连绵之时,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当人们在为实现自己的憧憬、希望、理想而努力的过程中受到阻力、压力,不得不暂时停止努力时,便是遭遇了挫折。挫折是指人们在要达到某个目标时受到阻碍和干扰,其需要和动机无法得到满足的情绪状态,它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待挫折的反应,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消极的,包括愤怒攻击、过度抑郁、自欺欺人和自暴自弃等;另一种是积极的,包括升华、补偿、宣泄…  相似文献   

3.
施英 《江苏教育》2022,(16):23-25
<正>所谓“躺平”,是指时下部分年轻人奉行的及时行乐、享受当下的生活方式。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躺平”表现为无心学业、放弃努力,也不愿意思考未来。面对孩子的“躺平”,父母感到束手无策。案例一:考了高分,绷断了弦期中考试之后,小叶的学习状态就完全松懈下来了。小叶期中考试的成绩在班级排名第二、年级排名十五,父母对此感到很满意。  相似文献   

4.
“挫折”是一种生活现象,我们每个人都会对它有自己的认识,也有自己的体验。但是,“挫折”也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个心理学专业术语和概念。一般来说,在心理学的著作和文献中,人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使用“挫折”这一术语:第一,涉及一种特殊的外在环境;第二,对外在环境的情绪反应;第三,对外在事件的特殊行为反应。在第一种意义的使用中,挫折会涉及到我们所欲达到目标的物理障碍,涉及到未能受到应得的奖励,涉及到面对惩罚的威胁或实际的惩罚,以及难以克服的困难等;第二种意义上,这种挫折的内在情绪反应,会有相应的生理变化或表现;第三种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在清华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梅贻琦教授发表了《失败在大学生活中的三大作用》的演讲,像一盆冷水浇在这群“高考赢家”的头上,告诫他们生活不是一个“赢了就一劳永逸,输了就沉沦一生”的线性回归方程式。而我们又该如何在输赢的泥淖中找到自己的声音?不由想到看似对立的两个热词——“躺平”与“成功学”。躺平,意味着在输之前就放弃,  相似文献   

6.
孙娜 《高校后勤研究》2023,(5):56-58+61
奋斗精神是青年的青春底色。但现时青年出现了“内卷”下亚健康的奋斗状态、“佛系”的弱奋斗意志、“躺平”的不奋斗行为等问题。破解青年奋斗精神培育中面临的困境,需要培植出敢于有梦,追求“高级卷”的精神力量;锻造出勇于追梦,摆脱“佛系”的意志品质;研炼勤于圆梦、治愈“躺平”癌症的特效良方。  相似文献   

7.
躺平主义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今日全球发达国家青年人较为普遍。为了明晰躺平的社会性机理,为青年人正当的社会行为提供参考,运用文献分析结合思辨的研究方法,对躺平这种社会现象进行符号学解读。从主观角度看,躺平或是因为看清社会现实从而正视自己,选择低欲望和反内卷化。从客观角度看,外部紧张的国际局势严重影响就业者工作状态,内部的网络经济扩张、城乡鸿沟等导致底层青年难以实现梦想,最终被迫躺平。躺平之利在于可独善其身又能以“沉思生活”缓解压力,是对内卷的消极抵抗和对人生意义的审视反思。躺平之弊在于它以消极工作态度应对群体性社会焦虑,浪费青年人才资源,导致社会活力下降。所以,一方面宽容对待躺平者,另一方面深化改革,增强社会活力,使每个青年有条件的自由而理性选择跑、站、坐、躺,各得其所。  相似文献   

8.
青年“躺平”现象主要有口头“躺平”、心灵“躺平”、行动“躺平”三个方面的表现。现实社会资源短缺导致过度“内卷化”、社会压力与生活期望的超载、青年亚文化现象充斥社会的文化基础,孕生了青年“躺平”现象。青年“躺平”现象在影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不利于青年人正确“三观”的养成、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侵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社会的恶性竞争,有助于促使青年实现自我价值,有助于青年在巨大压力下自我解压。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青年积极归因,帮助青年提高自我效能感;引导社会辩证、理性看待“躺平”现象;把对“躺平”青年的关怀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躺平”亚文化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更优质的环境感染人、影响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用积极向上的话语代替“躺平”;帮助青年人做好职业规划,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需求。  相似文献   

9.
如今,“躺平”成为一些人的生活态度:他们迷失于得过且过的生活中,任凭自己被埋没于时代竞相追逐的洪流之中。“躺平”现象近年来悄然兴起,而后愈演愈烈,与之伴随而生的是“佛系”等新奇的生活姿态。究其原因,拼搏的艰辛、对未知的恐惧、对失败的预判都令他们甘愿故步自封于狭窄天地间,搁置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10.
“躺平”作为青年亚文化的新形态,对青年奋斗精神培育产生了巨大影响。躺平主义以安于现状、消极逃避的生活状态作为处世原则,其实质是奋斗精神缺失、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劳动价值观偏离的产物。究其原因,躺平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不良社会思潮冲击、网络媒体导向以及自我认同危机协同作用的结果。对此,要从培育正确价值观、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综合引导“躺平”青年转变观念,主动应对青年奋斗精神消解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挫折”,指日常生活中的失利、失意。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所遇到的障碍、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而引发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也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受过挫折的学生,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有一种恐惧和不安的情绪,表现为紧张、过于敏感、精力不集中、心情郁闷……这些表现,轻者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重者则会影响其身心健康,产生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学生挫折教育亟须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现代中学生是在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成长的“时代宠儿”。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爱…  相似文献   

12.
一、改善家庭教育 (一)接受挫折,磨练意志 许多家长说:“我们吃过的苦太多太多,不能再让孩子去受苦,要让他们生活的快乐幸福”。但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应是让孩子成熟、成人、懂事。孩子不懂得什么是艰辛、什么是挫折,又怎能成熟、成人?一个孩子长期处于一种条件优越的家庭环境中,你尽管费心费力地给了孩子那么多,可孩子未必能理解、能领情。由于没有苦的体验,就很难有甜的感受。通过挫折教育,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生活空间中经受些困难和挫折,通过对苦与难、失败与挫折的切身体验,使他们得到一种悟性,并得到意志的磨炼,从而学会自立自强,学会自己成长。  相似文献   

13.
编辑导语 在人们日渐浮躁的生活状态下,“执著”毫无疑问地成为当下所倡导的一种美好品质。成功需要坚持。坚持就是执著。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不灰心丧气,勇敢向前的那种精神就是执著。反思一下自己.你“执著”吗?  相似文献   

14.
《师道》2003,(9):54-55
家庭、工作、朋友……每天总是有忙不完的琐事,总是有太多的问题等着解决,生活总是被填得满满当当。你有没有仔细想过自己每天的生活?你究竟都在做些什么?生活的面貌到底是什么?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都会有累了要停下来好好休息的时候。生活,也许不应该总是忙忙碌碌。或者,打开阅读的大门,贴近自我的内心与精神,用一种“事缓则圆”的工作态度,一种大度恢宏的气宇,一种尽其在我的人生观,来让你的生活发生—场安然的改变。让我们在生动的人情故事、宽阔的人生视野中,学习人生智能,战胜艰难挫折,让梦想永不停航!让我们——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都遇到过挫折,挫折是一种生活现象。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时候,我们有过烦恼、忧愁、痛苦乃至绝望。这种受挫的感觉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习得性无助感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失败和挫折,由于缺少社会经验,或其他原因,学生往往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所谓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人或动物在不断的受到挫折后而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状态,简称:无助感。”(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①这种心理状态一旦产生,就会对人的心理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在做事时消极被动、缺少热情。在认识上,自我评价过低,自己瞧不起自己,有自己不如人的感觉,担心自己笨拙,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习得性无助感常以一种消极防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嫉妒、猜疑、羞怯、孤僻、迁怒、自欺欺…  相似文献   

17.
挫折,是在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作为父母,我们都不希望孩子遇到挫折。但是,生命之旅无坦途,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遭遇挫折不可避免。我们不可能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永远生活在温室里。因此,就有必要从小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让孩子在遭遇挫折时,能够从容镇定,直面困难,不屈不挠,战胜挫折。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他们的身上承载了父辈以及祖辈太多的宠爱和期望,对他们的家庭教育较普遍地存在着片面性和单一性,如重视智力的发展,却忽视了坚强意志力的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塑造;重视“成才”教育,忽视“做人”的教育。这就使这一代孩子的身上既具有时代赋予他们的优点,又有明显而普遍的弱点,那就是任性,脆弱,经受不起一点点挫折。挫折教育就是矫正教育的片面性、单一性,矫治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脆弱疾病的重要措施。它既是儿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适应未来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儿童中广泛开展挫折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中一个极其迫切的现实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刊发吴华同志的文章《挫折教育:给孩子一双坚强的翅膀》,希望能引起广大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对当前部分大学生群体的“躺平”现象和心理进行多因素分析,讨论“躺平”状态对大学生的影响,提出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针对存在的“躺平”和内卷现象,提出相应的干预方法,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增强心理韧性,帮助学生积极地面对压力和挑战,改变消极的“躺平”状态。  相似文献   

19.
李玲 《今日中学生》2022,(25):38-40
<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躺平”这个网络词语悄然兴起,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也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铭。躺平,普遍的理解是指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你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心理。这是真的吗?晓明是一位初中男生,比起其他被父母强迫着各种补课和学习的同学来,晓明觉得自己很幸福,他说:“因为我的父母躺平了,所以我很自由!”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2014,(11):29-29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它既是对孩子的考验,又是成长的“养料”。不同的孩子,面对挫折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孩子会躲进自己的小世界,不敢面对挫折;有的孩子需要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克服困难;也有孩子能够勇敢面对,及时调整情绪,重新积极地投入学习和生活。本期,我们就请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谈谈,他们是怎样面对挫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