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爱珍 《江苏教育》2023,(35):12-15
高层次思维是创新型人才的核心品质,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所在。基于2020年江苏省学业质量测试分析报告中的数据,通过定性与定量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个案研究,旨在探寻儿童问学课堂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发展的内在机制,为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探索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要使学生敢问,教师要做到三点:给学生提问的时间,相信学生有提问的能力;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别怕影响考试成绩;给学生提问的自由,别担心驾驭不了课堂。帮助学生从“不会问”到“会问”,教师要从三方面入手:提出预习建议,帮助学生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分享思考过程,给学生思考方法的示范;适时、恰当、得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问学课堂"以"问"引学,以"学"促问,"问"与"学"相互促进、同构共生。通过"问",开启学生的心智,通过"学",砥砺学生的能力,"问"与"学"相长,"问"是"学"的发端,"学"是"问"的积极践行。在"问学课堂"中,学生永远站在"课中央","问学"的学习方式是合乎学生天性、顺应学生天性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试卷讲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从四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反思:拷问方法,反思失误,欣赏解法,探索疑难,最终达到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的试卷讲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儿童立场",引导学生开展"慧问"——体验式、思维性的学习方式,进而探究"被表达"的破解之道,促进智慧表达,让学生成为活动真正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深度学习对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建构“问学”课堂是促进深度学习、实现课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问学”课堂需要创设情境、搭建平台,明确方向、指向目标,注重层次、遵循逻辑,体现交互、形成系统。  相似文献   

7.
要使学生敢问,教师要做到三点:给学生提问的时间,相信学生有提问的能力;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别怕影响考试成绩;给学生提问的自由,别担心驾驭不了课堂。帮助学生从"不会问"到"会问",教师要从三方面入手:提出预习建议,帮助学生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分享思考过程,给学生思考方法的示范;适时、恰当、得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在厘清题意方面,普遍运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在多次教学实践和课堂观摩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列表整理条件时会出现一些共性的错误,产生偏差认知,且具有群发性和频繁性。对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来帮助学生纠正偏差认知,提升思维力。  相似文献   

9.
质疑是学生语文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质疑,以问题驱动引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高阶思维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问学的驱动下,培养高阶思维品质的策略是:自主质疑,激发思维的活性;自主探疑,触发思维的弹性;自主拓疑,启发思维的创性。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执行国家新颁布的《职业教育法》,深入落实“坚持德技并修,培育工匠精神”的职教新理念,结合教育部“双高计划”的建设与推进要求,根据“物以载道、匠心筑梦”的职业新诉求和工匠精神的时代阐释,论述了基于职业知识技能、职业意识信念、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价值取向的“四维进阶”的工匠精神顶层培养理论模型;然后,以理论模型为指导,阐述了工匠精神培养的“四重迭代”运作路径和实施方案,即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资源库和课程群、重组专业课程任务点和知识链、提升师资力量和水平;最后,以质量闭环为原则,阐明了人才培养需要“课程、实践、单位和社会”四方联动进行绩效评价的必要性。由此可见,理论模型的有效运作和实施不仅可以充分调动课内外育人资源,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进行工匠意识的提炼与人文精神的思考,也能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与自我建构,从而不断激发成就感和获得感,以适应产业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和对人才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徐长斌 《广西教育》2009,(30):12-13
当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令人堪忧。本文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四大基本问题进行分析,以求深化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整体认识,提高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而思维活动中,最富有创造成分是“问题”,课堂提问正是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积极思维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每一个有价值的提问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提问是不可或缺的.如何优化课堂提问,“问”活学生的思维呢?  相似文献   

13.
“问题”是思维的源头活水,如果能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不同的眼光发现问题,运用自己的思维主动探究,那我们的课堂无疑又多了一分乐趣,多了一分活力,多了一分亮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片段一】随势导问,让课堂弥漫着知识 在《小猫种鱼》(苏教版第二册)教学渐近尾声时,教师用屏幕投射着一组巩固题后,是这样提问及引导的: 师:(手指巩固题)同学们,咱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谁能用“种”字扩词并说句话?  相似文献   

15.
周军 《江苏教育》2023,(46):87-89
<正>数学思维有“道”可循,有“导”可依。元指导是为了有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数学基本原理、规律、要素等出发,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内容、基本方式、基本过程进行指导的教学方式。本文所提“元指导”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揭示思维的原理与规律;二是揭示思维的缘由与依据;三是揭示思维的策略与方法;四是揭示思维的路径与节点。1.揭示思维的原理与规律“从宏观到微观”是一种重要的学习逻辑,先总体认识再局部细化,具有进阶取向。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教学正热烈地开展。笔者所在的课题组研究高中英语问学式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在这里,"问学式课堂"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指向,围绕学生的需求与发展进行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创新精神,呵护高中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和激励求知欲。笔者探讨了新课程下对"问学"课堂的几点理解。在"问学式课堂"中,我们不再以教师为中心,不再围绕着教师的讲授来开展课题教学,而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中问,问中学。让提问促进学生学习,以提问促进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学科天生与问题相伴。好问、好学是儿童的天性。小学数学"问学课堂"主张建构以"问"为支架的学习方式,倡导以"问"开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旅程,激发他们"问"的意愿,使其享受"问"的意趣,同时彰显"问"的意义。下面,笔者基于教学实践,试着探寻小学数学"问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1.基于学情,激发"问学"的意愿。学情即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有认知经验、情绪状态、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教师教学前注意研究学情,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核心问题,构建"问学"课堂,就是让数学课堂改变小问题呈现、碎步子前行、短时间思考的现状,而是通过核心问题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促使数学课堂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变,让学生的思维看得见,学习真发生。  相似文献   

19.
儿童问学课堂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这一探索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追求和教学特质,它试图从课堂教学的内在结构着手解决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动力源、探究性等一系列问题,并着力于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当然,这项改革尚在探索初期,还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思维型课堂教学以学生思维活动为核心,围绕情境创设、提出问题、认知冲突、自主建构、应用迁移和思维监控的教学环节促进核心概念进阶,笔者认为概念进阶的本质在于思维进阶,由此梳理初中物理“物质”核心概念,设计“物质的物理属性”概念进阶案例,为落实学生在“物质”一课应发展的核心素养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