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校思政教育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是否拥有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保证政治性和理论性的统一,是建设高校思政课程的关键,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根本,也是全面提高和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措施和重要保证。政治性是思政课教学的根本和基础,想要做到科学有效地讲政治,就需要思政课教师以充分的理论知识为依据。学术理论性是政治理论教育的前提,政治教育需要建立在学术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3.
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对于推进新时代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首先应当准确理解政治性、学理性的内涵与要求。其次必须明确二者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在方向上坚持以政治性为目的和以学理性为手段的统一,在形式上坚持政治一元化和学理多元化的统一。最后要探索推动二者相统一的方法与现实途径,包括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打造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提升教学效果等。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首先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把握好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根本,学理性是思政课的手段,在思政课教学中通过学理性支撑政治性,通过政治性引领学理性,实现思政课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思政课讲好道理诸多必备条件中的首要条件。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思政课的内在属性和本质特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既是思政课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政课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政课在讲道理过程中,必须首先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话语,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真正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并以政治认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从而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属性,学理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属性。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是由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所决定的。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理性,则需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必须正确区分政治性和学理性,坚持以学理分析回应政治关切、以政治导向引领学理探索,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和学理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8.
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回应当前高校学生学习需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学性、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效性和长效性的首要方法论。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妥善处理好政治性和学理性、学术话语和教学话语、理论和现实、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问题。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入手,妥善处理这四对关系,才能行之有效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政治性和学理性。  相似文献   

9.
政治性和学理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下称思政课)两种基本属性,重实用、轻价值的教学目标,重知识、轻思想的内容传授,重大水漫灌、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都是思政课重知识,轻价值的教学实际,严重制约着思政课价值构建功能的发挥,造成与教学目标的背离和教学质量的下降.从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高度看,需要明确政治性与学理性的辩...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属性,学理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然要求,两者要辩证统一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满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实需要,对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探讨,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坚定自身政治信仰、充实理论功底,在实际教学中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相似文献   

12.
思政课教学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必须在思想深度和理论透彻度上下功夫。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坚定政治信仰,坚守教学中的政治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赋予学生积极、健康的精神能量;要传授科学理论知识,以有深度、有力度、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疑惑,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让学生在所关切的现实问题特别是政治问题上找到正确结论、答案。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吸引学生,用深厚的理论知识滋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形成端正的道德品行和正确的价值取向,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史是“四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重中之重,实现其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不仅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迫切要求,也是“四史”教育的方法论基础。为此,必须以唯物史观方法论为其政治性学理根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重申党的实事求是理论精髓,以确立“四个自信”、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坚持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最根本的历史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因而是改革开放史学理性的政治基础。具体而言,通过改革开放史教学,使执政党的核心价值追求在行为逻辑和政党形象上得到充分展示,从而巩固党的领导这一根本政治共识。实现改革开放史教学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具体路径,是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教学实践。改革开放精神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弥合事实与价值鸿沟、实现改革开放史教学价值观引领目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政治认同是初中思政课要培养中学生的首要核心素养;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针对初中思政课实际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政治方向方面的刻板枯燥,在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方面的片面模糊,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方面的僵化单一等不足,提出“四史”教育、议题式教学、典型事例导析、主题活动引导、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初中学生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5.
问题导向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针对高职思政课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用问题导向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于学校、学生和课程本身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以问题为导向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创新以及教学的参与力量创新入手,构建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项目化体系,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模式,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更好地提升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增强立德树人的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6.
问题教学法可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其间,问题意识与双主体教学理念须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始终。问题意识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主体的契合表现为:问题意识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以及师生主体间的对话融合。  相似文献   

17.
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评价标准的变革,围绕"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主题,以2019年高考(天津卷)文科综合思想政治部分为载体,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进行初步探索,并提出坚定政治认同、创新教学方式、坚守主流价值观等教学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时政教育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有效途径,时政教育与初中思政教学是可以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本文在论述时政教育与初中思政教学有机结合的重要意义基础上,指出如何实现两者有机结合的实施策略,以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马克思“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论断的理论与实践回应,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能够纠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思辨缺席”现象,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时代教学思维,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遵循“建设性”达到“理论的彻底”,又要坚持“批判性”最终实现“彻底的说服”、“掌握群众”,实现以“破”促“立”、“统分结合”、“有机结合”。二者辩证统一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优化教学内容设置、改革教学方法的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洞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属性,提出的集科学性、系统性、规律性于一体的教育理念,在新时代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提升态度变化阶段的理论,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是价值判断与需要动机的调节,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是有关态度改变与说服的原则,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社会交换和行为发展的协同,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是符号互动论的方法,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是自我价值与社会助长的经验,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是依据认知启发规律避免知觉误差的要求,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是内隐社会认知的应用。教师应当深刻领会"八个相统一"每组概念间的统一性和相互建构性,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