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孕育出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抗疫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时代彰显。抗疫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民族抗疫斗争的高度凝练,是创新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精神内涵的生动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系统课程,积极探索重大疫情应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当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课题。高度凝练的"二十字"抗疫精神,对于升华思政课教学价值、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和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无疑具有重大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和教学任务,既是课程建设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为使抗疫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以高校核心主干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探讨抗疫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路径.要全方...  相似文献   

3.
伟大抗疫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是:教师认知与态度是思想前提,教学设计与实施是关键环节,教学环境与评价是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在抗击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仅取得抗疫斗争的胜利,而且还形成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抗疫精神的主要内涵包括:奋不顾身的爱国精神、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胸怀天下的担当精神,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抗疫精神尚未有效融入,其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把抗疫精神融入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校园文化、网络教学,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增添丰富的内容,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提供帮助,为大学生优良品格的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提升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抗疫精神生成于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它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弘扬了中华民族伟大斗争精神、涵养了中国式新型政治文明。将抗疫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为立德树人提供精神源泉、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时代素材、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内生动力、为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增值赋能,让抗疫实践成为高校学子成长成才的思政大课,涵养时代新人,发挥其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为此,要加强课程建设,促进抗疫精神的系统融入;注重文化建设,优化抗疫精神的价值表达;加强内外相融,构建高校“微生态”传播矩阵;加强实践教学,促进抗疫精神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6.
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举国之力的战疫斗争。在斗争中我们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取得了一系列战略成果,在抗疫实践过程中孕育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抗疫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珍贵的资源,思想政治教育是抗疫精神塑造大学生人格的有力途径,把伟大的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会进一步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弘扬中国精神,培养使命感,坚定“四个自信”。团队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试图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四个方面来探寻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并将抗疫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到凝聚人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在线教学是必要的教学方式。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存在教师较难融入虚拟教学情境中、不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缺乏统一的线上教学平台和缺少在线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问题。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单一在线教学面临的挑战出发,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介绍了依托超星学习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实践,并提出了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路径。研究成果可为今后高校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抗疫背景下,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及时回应不良社会思潮对思政课的挑战,必须准确把握疫情形势,把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可以引领青年学生价值取向,增强思政课政治引导力和价值塑造力,提升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通过实施"抗疫"价值观教育,把握思政课教学的科学方向,进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刘善景  曾旭红  刘善钰 《广西教育》2022,(24):29-31+100
本文阐述抗疫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内涵,剖析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论述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深挖抗疫精神内涵;融入课外实践活动,躬身践行抗疫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宣传抗疫精神;融入网络思政建设,不断弘扬抗疫精神;融入高校党建阵地,带头践行抗疫精神。  相似文献   

10.
在抗击疫情实践中孕育出的伟大抗疫精神,为中国精神谱系增加了新的元素,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抗疫精神是对中国实践、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不仅为思政课提供了生动的教学案例,也为思政课增添了精神风采。讲好抗疫故事,把抗疫"活教材"变为思政课教学新素材,并在不断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时效性的同时,将抗疫精神熔铸成育时代新人的精神底色,绘就成高校思政育人同心圆,进而打造成风化人,有温度、有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  相似文献   

11.
抗疫精神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具有特殊的时代价值,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全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团结精神等统统凝聚并形成了抗疫精神。将新时代的抗疫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用真实动人的疫情一线奋战人员的案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促进伟大建党精神在高校落细落实,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有利于持续性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增强立德树人效果;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培养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是要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磨砺坚强意志、树立家国情怀。本研究从三个方面探索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提升教师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与阐释能力;将伟大建党精神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全过程;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引导大学生完成伟大建党精神的微观化实践。  相似文献   

13.
陈晨 《教育探索》2020,(4):63-67
全国人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展现出来的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谱系中的崭新标识,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团结作风、奋斗精神和担当品格。高校应主动将抗疫精神融入课程体系、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中,引导大学生成长为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14.
许晓平 《文教资料》2014,(22):156-157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现实要求和逻辑必然。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必须找准“中国梦”宣传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通过高校建立合理的工作机制,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更新,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并经过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体的“融入”过程,深入细致的研究,树立整体理念,进行统筹设计,才能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5.
东北抗联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形成的红色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所蕴含的“理想信念、爱国精神、牺牲精神”为白山黑水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东北抗联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具体国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新时代有着引领青少年价值观培养、为民族复兴助力赋能的时代意义。东北抗联精神与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内核、教学目标的契合性、一致性为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理论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拓展教育路径,将东北抗联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当中,完成“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深化地方优势党史资源的学习和推广实践,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构筑自信之基。  相似文献   

16.
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客观要求。二者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上的有机统一是"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依据。以"四史"为主线贯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发挥教师教育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是"四史"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国际、国内新环境和新形势。适应新的变化,不断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切实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从宏观上做出思考与判断,采取得力措施,走实践教学之路,以社会实践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有力的依托和改革的突破口,更好地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方案,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英雄模范精神作为我们前进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激励着我党和我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指明了教学方向,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大学生坚定崇高理想信念,自觉效仿英雄人物;帮助学校积极引导舆论,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在不良社会思潮入侵、大学生价值观念与特质多元化及英雄模范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经验不足等现实挑战下,高校更需要加强校园英雄文化与英雄模范精神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革新与优化,加强将英雄模范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教学方法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昭平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3):78-81,107
2006年高校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学方法改革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抗疫精神形成于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伟大实践中,是中国精神谱系的崭新一环,拥有着丰富的内涵。将抗疫精神融入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帮助青年学生坚定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建立过硬的心理素质、培养开阔的国际视野。要从把握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体验抗疫精神的深厚情感、追求抗疫精神的崇高信念、担当抗疫精神的时代使命方面入手,将抗疫精神真正融入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导青年学生将抗疫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抗疫精神的坚定践行者和弘扬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