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校结合区域背景,提炼文化元素,初步形成了水韵文化体系。在此体系下,秉承“做越来越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本着“外树形象、内涵发展、特色引领、文化创生”的工作思路,力求将校园营造成教师精神成长的磁力场,努力搭建专业成长的孵化器,全力打造一支优秀的乡村教师团队。  相似文献   

2.
庄惠芬 《江苏教育》2022,(94):53-5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成立“创想”好教师团队,通过对教师培养现有问题的洞察,谋划“创想”好教师团队的成长蓝图,在问题破解中实现自我成长,在情境任务中发展优势、培植素养,从而实现“创想”好教师团队的价值自信、道路自信与专业自信。  相似文献   

3.
韩益凤 《江苏教育》2022,(78):28-31
“四有”好教师团队项目从共同体理念观照基础教育改革中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难题,以跨界团队培育大国良师,是对江苏特色教师教育模式的积极探索。“四有”好教师团队具有以“三范”目标统领教师发展、以团队共进探索综合育人、以教师文化丰实职业生活、以“四方”协同延展资源平台等功能特征。在建设过程中,“四有”好教师团队应突破传统教师培训思维定式,跨越组织边界和学科边界,坚持问题导向的自主发展、融合共进的整体提升、跨界学习的团队协作等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4.
蔡艳 《江苏教育》2022,(22):41-43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为目标,注重教师团队发展的整体建构,通过融合成长要素、融汇成长动能、融通成长通道等策略,以融促生,以合创增,促进区域教师团队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种子教师培养成为近年来教师专业提升的新趋势,它因聚焦一个主题,解决当下教育飞速变化的某个研究领域人才需求而受到青睐。研修模式可以构建便于操作、有效推进的实践路径,打通一个由传统文化种子班教师的培养,带动一个区域的教师文化素养整体提升的脉络,发挥种子教师的最大效能。2015年以来,区域通过连续三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种子教师培养的探索实践,构建“点”上启动、“线”上推进、“面”上普及和“立体”发展的“点、线、面、体”研修模式,实现一个种子教师培训班通过学习与实践提升自我、带动他人,团队合作成长带动新团队专业发展的“滚雪球”发展,引导种子教师学以致用,推动区域文化素养整体提升。研训模式成为区域教师队伍提升的新突破、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思路,为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6.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四年来,成效显著、影响广泛。第37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中,既提出“好老师”的标准和方向,又明确成为“好老师”的路径和方法。同时,为中小学教师培育时代新人提供根本遵循。扎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善用“大思政课”、心怀“国之大者”、成为“大先生”,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广大思政课教师面临的重要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7.
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专家型教师的引领,深化专家型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对于提升我国教师队伍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17位专家型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并对其所提供的资料进行文本分析,采用开放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三级编码的方式进行提炼,抽取“理想指标”“发展历程”“关键动力”三个核心类属。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的理想指标包括“精神境界”“教育教学”“研究创新”“示范引领”四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二级指标;专家型教师的发展历程要经历“职业初心—困境挑战—自我反思—学习图强—发展提升—教育理想”六个阶段,据此构建专家型教师的发展历程模型;专家型教师成长的内生动力在于“直面挑战—持续学习—解决问题—追求理想”的专家思维,其外在动力在于学习共同体文化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教师成长贯穿于职业生涯全过程,是教师在不同成长阶段中所呈现的专业和精神上的进阶式可视化的能动型映照。基于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师发展影响因素论,立足高职院校教师成长的现实必要,构建“专业—精神”共生的教师成长“五阶梯”,在此框架结构下提出培养教师成长意识和成长型思维、设计贯穿生涯发展的教师培养体系、重塑教师成长方式、营造平等民主自由的支援性环境等推动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由个体培养向团队协同发展转变,教学创新团队对助力教师成长、提升优势专业竞争力、推动区域新兴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过程存在建设基础薄弱、团队无法满足重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未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体系等困境。高职院校应从制定“双师型”教师及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标准、打造校企双向流动机制、优化团队结构并促进教师分层分类发展、增强团队合力及提升团队创新水平等方面推进“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具有丰富的内涵。“54321”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育体系,立足教师“五岗”,提出要做好顶层设计、优化培育体系、创新模块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五能”,同时通过强化党委领导、搭建教师发展平台、规范团队建设机制和完善评价体系等进行高质量创新团队建设。此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发展,还应正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为进一步深化团队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寻找思路。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和重要举措。通过质性分析发现,职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困境主要表现为团队特征层面的组织社会化困境、合作过程层面的协作困境、合作环境层面的制度困境。究其缘由,主客体角色缺位与规范化引导不足、“双师”成长驱动力改变和团队协作机制不畅、新公共管理运动与绩效评价导向是制约职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发展的关键因素。亟须通过明确个体的组织角色,提高创新团队成员组织社会化程度;优化团队合作机制,充分挖掘并利用好内外部资源;加强创新团队制度建设,打造富有特色的团队文化,推动职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师成长应从塑造专业精神切入,通过集中培训激发和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远程培训为教师成长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撑,校本研修引导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发展,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强调小组团队学习,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使教师习得专业知识,形成专业技能,构建教学模式,形成教学风格,实现专业成长突破,成长为成熟型、并向专家型方向迈进的教师。  相似文献   

13.
新教师需求视角下的好园长不仅呈现了一种理想园长形象,更折射出新教师的深层次需求。基于生存—关系—成长需求理论并依托扎尔特曼隐喻抽取技术,在访谈10名幼儿园新教师基础上,抽取30个共识构念并据此绘成新教师需求视角下的好园长形象共识地图,以揭示一种理想的园长形象样态,并挖掘新教师的深层需求。研究发现:新教师需求视角下的好园长呈现出“组织领袖”、“家庭成员”和“家族长辈”三重形象,蕴含着新教师对园长管理才能、人格魅力和团队建设能力的期待,折射出新教师对“工作胜任”、“关系和谐”和“自我进步”的三大需求。这一形象不仅体现了根植于儒家文化的“家长式领导”特征以及新教师对幼儿园作为“家”的期待;更为理解教师需求与园长形象的意义关联,推动教师成长与园长素质的良性互动,促进教师与园长的共生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多元文化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的时代诉求下,“文化回应性教师”伴随着“文化回应性教学”的发展逐渐在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话语体系中生发。文化回应性教师的内涵体现出对教师应当具备综合、系统的文化回应性素养的要求,具体包括多元文化知识体系、多元文化情感、多元文化意识与态度及文化回应性教学技能。基于对国际经验的梳理发现,文化回应性教师的培养可归纳为“课程—认知”“体验—实践”“批判—反思”“引导—支持”四条路径,呈现出“职前—在职—可持续支持”的“全程性多路径”发展特点。未来文化回应性教师培养还需关注对文化回应性教师概念的修订发展,并开展本土语境下的内涵建构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新诉求,赋予了新内涵;教师发展中的“工学矛盾”也将随着教育高质量发展而显现新特征,提出新挑战。以“教师课堂学习”的新视角、新命题,主张教师“基于课堂、为了课堂、在课堂上”有效发展的专业化行动,是破解“工学矛盾”实践难点和谋求教师发展新型方略的现实良策。教师课堂学习“谋变”的基本思路是从情境理性、成长专线、即席创作、自适应机制、实践张力等视域重构教师发展生态。教师课堂学习“新为”的解决方案包括:自主课堂学习的“点线面”行动策略;团队课堂学习的“镜像法”校本研修;项目式课堂学习的“融合型”网络研修。  相似文献   

16.
“新基础教育”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团队以创建现代新型学校为目的教育实验项目。桂林市七星区卓然小学(以下简称卓然小学)作为“新基础教育”改革项目的实验学校,通过反思该学校在改革试验前教师管理存在的问题,梳理了在“新基础教育”改革试验的过程中发展规划重心下移,培养教师的主人翁意识;组织架构重心下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教师研究学习团队;领导管理重心下移,激发中层的自主发展活力;引领与激励机制重心下移,激励教师生命自觉成长等教师管理重心下移经验,总结出学校在教师管理重心下移后收获的教师成长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学校是最基本的“土壤”,教学是最显性的“指标”,团队是最有力的支撑。我校在教师专业发展各阶段,以学习型组织与名师成长系列为实施载体,通过“三维度”校本研修,建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校本研修框架体系与实施机制,建设智慧型教师团队。  相似文献   

18.
“教师”“团队”“成长”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教师因为团队而获得成长,二是团队因为教师的成长而获得不断提升,教师与教师,团队与教师都是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的。一个团队好比是一个森林,每一位教师就是森林里的每一种植物,把自然界的“共生效应”运用到团队管理中,幼儿园才会成为充满生机的绿色森林氧吧。  相似文献   

19.
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用专业化、团队化方式组建优质教师发展团队是教师团队发展的基础;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式与内容,开发教师发展课程,不断实现教师个体专业素养的提升和教师团队的共同成长是教师团队发展的核心;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学习型教师团队真正形成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合作型教师文化,促进学生发展和学校内涵发展是教师团队发展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读书,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而促进教师人生发展和生命成长的最好途径。我校成立了“青年教师读书社团”,开展教师读书学习活动,打造书香教师团队,为农村教育摆脱薄弱积极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