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学界关于"教学(教育)回归生活"的困惑和争议仍在持续。在教学论层面深入探讨教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科学世界的关系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教学论(和教育学)话语中,我们可以从三个世界,即教学世界、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视角来认识教学世界与其它世界的关系。教学世界是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中介,是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双向二重化,即化科学世界为生活世界和化生活世界为科学世界。教学就是在这种双向二重化的过程中,将其转化的结果沉淀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最终实现教学之目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提法失之片面,正确的提法应当是:教学面向生活世界,超越生活世界,走向科学世界。  相似文献   

2.
让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应与生活世界密切相联,以生活世界为基础,在生活世界中进行。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并不是用日常的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代替科学世界的道德教育,而是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在动态的生活世界中进行道德教育,并在适应的基础上超越现实生活世界,走向一种未来的可能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3.
以软科公布的2019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与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为依据,对世界一流大学拥有的世界一流学科数量以及世界一流学科在各大学和各学科领域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统计表明:世界一流大学通常在多个学科领域拥有较多的世界一流学科;世界一流学科也大多分布在世界一流大学中。近年来,我国高校无论在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上,还是在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上都取得了显著进步。整体上,我国拥有世界一流学科的高校较多,世界一流大学较少;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拥有的世界一流学科在数量上有一定优势,但学科领域的分布不均衡,世界一流学科主要集中在工学领域。“双一流”建设后续进程中应适当调整一流大学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关系,强化学科发展的均衡性,从重点关注一流学科“点”的建设到更加关注大学的综合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教育就是生活”是美国 学 者 杜 威所倡导的。生活是客观的、现 实 的 。 因此,教育作为人 类 社 会 生活的一部分,它 不 能 也 无法 脱 离 真 实的客观世界。 《 读 书 》杂志曾刊载过题为《把儿童世界还给儿童》的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儿童不但要生活在成人的世界里,还要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在成人的世界中接受教育,获得更快的成长,但也要在自己的世界里获得自己的自由,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世界的美和人生的美。”作者把世界分成了两部分: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似乎儿童世界是世外桃源,存在于成人世界之外。儿童唯有生活在这样的…  相似文献   

5.
"时间"与"世界"是海德格尔哲学中的重要问题。时间性的到时是此在的存在,此在存在便要开展出一个世界。本真的时间性到时,此在本真的存在,开展出一个空无的世界;非本真的时间性到时,此在非本真的存在,开展出一个有意义的世界。有意义的世界是此在日常居住的世界,空无的世界则是思的世界。从意义到空无,不仅是理论的思辨,更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学术界,有人依据量子力学哲学问题的讨论,认为客观的和观念的“科学实在”包括现象世界、经典世界、量子世界、经验世界和理搭世界,这五种实在的世界同时存在。然而从爱因斯坦的科学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外在的世界只有一个,这五种世界是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对客观存在的外在世界获得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7.
在写作的表现艺术领域,就构筑艺术世界的形态而言,人们往往划分为三个世界,即写实世界、理想世界和感觉世界。文学的感觉世界是一个充满艺术魅力的世界,同传统表现艺术的写实世界和理想世界相比,它更能超越功利价值而体现文学的本体功能。在由光、色、声、味、触等感觉要素组合  相似文献   

8.
"在充满仇恨的世界,我们仍要敢于期盼。在充满愤怒的世界,我们仍要敢于抚慰。在充满绝望的世界,我们仍要敢于梦想。在充满怀疑的世界,我们仍要敢于相信。"  相似文献   

9.
谈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精神家园的概念1.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人们一方面生活在现实世界里,同时人们的精神、心理、意识又构成了另外的一个世界,即精神世界。这两个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有一定的不对称,或者说人们在现实世界里得不到满足的一些需要及愿望,但在人们的精神世界内还可...  相似文献   

10.
在学术界,有人依据量子力学哲学问题的讨论,认为客观的和观念的“科学实在”包括现象世界、经典世界、量子世界、经验世界和理搭世界,这五种实在的世界同时存在。然而从爱因斯坦的科学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外在的世界只有一个,这五种世界是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对客观存在的外在世界获得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11.
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范畴,关键在于把握实践的世界观意义。实践的世界观意义集中体现在世界的二重化上。世界的二重化首先体现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分化,实践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在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分化与统一的过程中,又同时形成了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实践同样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从“隔离”到“融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育世界源自于生活世界,又与生活世界有着一定的区别。近代以来,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学校的制度化,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产生了隔离。在中国当今的基础教育领域,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隔离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融通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既是现实的呼唤,又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和意义之源,科学世界是对生活世界的意义提升。在教学中两个世界的分化具有合理性,但实际教学中两个世界却存在着分离。建构两个世界统一的教学思路是"生活世界——科学世界——生活世界",两个世界应相互滋养,共同促进学生"成人"。  相似文献   

14.
人文世界、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人文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人文世界”与“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不同 ,人文世界是由价值和意义所构成 ,在人文世界里 ,意义取代价值成为核心。人文世界在人类总体世界建构中具有重要意义。人文知识在人文世界建构中具有重要价值 ,人文知识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相比较具有其独特性。因此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 ,我们应当彰显教育的人文性 ,同时对人文教育的价值目的和方法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1.人生活在世界中,这是一切人类活动的根本事实。世界是什么?它根本不是“什么”。世界不是单纯的诸存在者,不是可数或不可数的现存事物之单纯聚积,而是对现实的诸存在者的超越。只有人能作这种超越,所以只有人才可能“有”世界。世界包罗万象,涵酝时空,生意盎然,寓于生意的世界是“活的世界”,活的世界孕育着诗意。只有人“有”“世界”,只有人才能秉承、领受世界的诗意,在无限的“世界的诗意”中展开诗意生活与人生。  相似文献   

16.
娄雨 《中国教师》2011,(22):29-33
现象学意义上的生活世界是我们日常生活于其中的前科学的直观经验世界。生活世界现象学提出重新思考科学的意义基础,以及重新反省科学的客观性与可靠性的来源及其限度的问题。生活世界是各门科学的源头,在这里也生长着教育意义的根。生活世界和教育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出离和回归。在教育界被长期讨论的"教育是否应该回归生活世界"这个问题,并没有抵及教育与生活世界关系的核心。关照生活世界的教育研究首先需要教育研究者跳出"回归生活世界"这个简单命题,对生活世界理论的发展有充分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从直观出发考察和建立教育的意义世界。关照生活世界的教育实践需要在知识方面加强科学教育中的科学史与思想史的学习,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在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健全的科学观和历史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儿童的生活世界出发,对儿童生活的可能世界和现实世界进行了区分与论述,进而提出:儿童的可能世界发生在儿童的游戏中,儿童的现实世界发生在社会的文化中,而想像则使儿童在这两个世界里自由地转换,并保持着内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正>一、小学德育课程:"行走在意义世界中"的课程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是小学德育课程的重要理念,那么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要回答此问题先要回答什么是"生活世界"这个前提性的问题。鲁洁先生在《行走在意义世界中——小学德育课堂巡视》一文中写道:"生活世界既是事实世界又是意义世界,是两者相互联结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问:夏老师,您好!当今时代,世界各国课程与教学改革有一个共同趋势,即回归生活——追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您能否结合地理学习谈谈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关系?答:好的。首先,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是两个不同的世界。科学世界建立在数理一逻辑结构基础上,由概念、原理和规律、规则构成,其基本特征是不可知觉的客观性。生活世界建立在日常交往基础上,由主体与主体之间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解释世界的哲学,但更是改变世界的哲学。"解释世界"向"改变世界"飞跃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但是,在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同时,不仅不能忽视解释世界和理论的重要性,相反,在盲目浮躁的当下社会,显得尤为关键。此外,无论解释世界还是改变世界,解决问题背后的问题才是硬道理,即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