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慧 《小学生》2013,(9):104-104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造课堂,改造课堂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从以知识、技能为本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让课堂充分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闪耀生命的光彩。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学生这个主体,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锻炼、在体验中成长。这是高中思政课新课程背景下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必  相似文献   

2.
初中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只有源于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学生的生活过程中。"教育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这必将引起德育课堂的重新回归。下面是我对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所做的一些尝试。一、创设生活情境,教学内容生活化。课堂教学生活化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创设生活情境是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用生活情境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再次体验生活,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  相似文献   

3.
面向生活的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道德教育回归生活,这是品德课程与教学改革所秉持的基本理念。面向生活的教学策略与这门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一脉相承的。面向生活的教学策略要求,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悟道德;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道德;要在生活化的合作与探究中,让学生理解道德。  相似文献   

4.
罗世识 《广西教育》2014,(29):101-101
正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倡一切以儿童为中心,落实"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就是要求教师把"教"与"学""做"结合起来,让学生把课堂教学实践和实际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在生活体验中发现语文教学之美。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从生活细节出发,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探索,以达到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课堂教学的优势是能快速、系统地接受知识,其弱点是缺乏体验。由于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那么与学生生活脱节的学习最终会导致学习失去本身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丽花 《西藏教育》2011,(10):32-32
新教材的全新理念是:“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经验,从日常生活的事例人手,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锻炼,从而获得新知识.这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课,教师在选择教学事例时要注重科学性、时代性、生活性、开放型和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进一步提升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生活》课以儿童的生活为轴心,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儿童自主的探究学习为主,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自开设以来很受学生的欢迎,它有利于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可以培养学生愉快的生活体验与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初步的责任感与行为习惯,教会他们愉快地生活,为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与文明习惯起到奠基作用。在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生活》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本课程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综合课程,它具有开放性、生活性和活动性三大基本特征。实际生活中,儿童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正是在长期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学生生活经历和经验是实施品德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并善于利用这一点.注重引领学生融人生活,拓展课堂教学时空,做到课内与课外巧妙结合.关注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点”,让学生在广阔的时空和丰富的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李芳 《新疆教育》2012,(5):69-70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学生的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我们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创没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中获得直接体验,促进学生品德的内化。  相似文献   

11.
现行的教育理论体系是基于学校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而形成的教学教育学,而真正能够促进学生成人、成才的教育理论却是生活教育学。生活教育学是以人的整个生活为视域进行研究的教育学说,生活教育学与教学教育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生本教育思想要求教育应做到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必然要求教育理论由教学教育学向生活教育学回归。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程由过去强调以学科为中心,转为面向学生周围的日常生活环境、已有生活经验和未来生活发展趋势。这为我们构建和谐型课堂教学提供了平台。下面我就新课程的特点结合我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构建成和谐型课堂教学的几种策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7,(27):44-45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形势给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要求教师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的革新。化学高效课堂教学要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的魅力。化学总是离不开生活的,而课堂只有紧密联系生活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实用性。教学中应重视知识的形成、发现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走进教学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化学知识的能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以生为本。我们要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实现化学教育目的。由于学生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会存在差异,所以教学不仅要面向全体,还要注重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4.
面向生活的新课改与完整性教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面向学生的生活。新课程改革靠内容的选择和教材编写来面向生活是不可能的;新课程改革的面向生活不仅仅是在教材里加进具有时代性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依靠教师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来沟通教材的普遍性知识与学生各自特殊性的实际生活,来达到面向生活的目的。这种以沟通为目的的教学是完整性教学。如何通过教学来实现课程面向学生的生活,应成为新课改中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邹国芬 《海南教育》2014,(18):19-2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科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创造生活,以“生活”为基石的科学教学有利于学生构建与生活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让学生的生活体验成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可以更好地落实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好科学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下的思想政治课应面向学生生活,应注意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尽力创造现实情境,丰富生活案例,使学生在教育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应把面向全体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立足点,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和学生评价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感悟,在体验中发展学习能力,在感悟中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8.
李红芹 《考试周刊》2014,(95):93-93
英语的交际性功能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富有情境趣味的氛围,引导学生在开放化和生活化的环境氛围中主动探究与积极表达。围绕英语开放化教学活跃情境氛围、丰富表达过程和尝试实践活动,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认知体验,丰富思维情感。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内化生成。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既承载着学生的德育教育,又肩负着学生的生活体验。课堂教学中,教师从"以教材为主体,结合生活实际""巧用生活资源,使教学生活化""走出课堂教学,开展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出发,分析品德和生活的结合,提高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有意识创设情境,利用生活事件、运用生活问题等去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进一步学会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