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德尔选用豌豆为主要材料,经过仔细观察,从中选取了具有七对相对性状的一些植株进行杂交。他最初进行杂交时,所选用的两个亲本部只差一个性状,在证明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后,就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析到综合进一步研究了两对相对性状和三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在孟德尔所研究的七对相对性状中,任取两对性状进行杂交试验,彼此间都是自由组合的,这种情况在其它生物的其它性状间也常常看到。后人把这种现象归纳为孟德尔第二定律,或称自由组合规律。这一规律可以表达为“一对基因的分离与另一对基因的分离是独立的,两者是…  相似文献   

2.
张辉 《中学生物教学》2013,(Z1):103-104
<正>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高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两大基本定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基因分离定律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而自由组合定律研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基因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它们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学生如果能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那么在解题中就会事半功倍,笔者下面通过几个例题来讲解这两大规律在遗传题解题过程中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3.
在解决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时,必须突破以下两点: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②判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是孟德尔发现的两个遗传学基本定律。就一对相对性状而言,遵循分离定律;就多对相对性状而言,如果控制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多对同源染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也就是说,在处理自由组合定律的结果时完全可以从分离定律入手,以一对相对性状去分析,然后综合运用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去整合或计算。初学者往往喜欢用“棋盘法”或“分枝法”,如果仅停留在这一水平上,那你学习这方面的内容自然会感到困难重重,因为这只能应付两对基因杂合自交的一种情形。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物教学中,遗传这一部分知识既是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这部分知识内容抽象,涉及问题较多,解题难度较大,学生不易掌握,因此又是教学中的难点。高中生物遗传题的解法有多种,只有抓住规律,掌握方法,才能有效提高解题速度。笔者就此总结了几种解题技巧与方法,供参考。一、先找有几对相对性状例如,豌豆的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中,有两对相对性状,黄色与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圆粒与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一般一对相对性状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相似文献   

6.
把握遗传的基本规律,根据遗传试题的特点,分析解题思路与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细胞质、细胞核遗传的确定方法,判断基因的位置,确定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灵活运用基因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以及伴性遗传的特点,解决各类遗传题。  相似文献   

7.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红彬 《中学生物学》2010,26(1):39-40,64
1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 说出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及结果;解释自由组合现象的原因;尝试探究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分支法的实质就是把涉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多对相对性状同时遗传的问题分解为一个个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一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  相似文献   

9.
对于《遗传定律》习题,教材推荐在图解的基础上对相对性状对数较少的使用棋盘法,相对性状对数较多的使用分枝法.笔者发现,运用概率法辅以图解来解《遗传定律》习题简捷清晰,事半功倍,饶有兴趣.  相似文献   

10.
等位基因是高中生物有关遗传的核心概念之一。人教版新教材必修Ⅱ《遗传和进化》模块中将其表述为"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这与旧版教材所提及的"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表述相比要客观而且合理得多,原因有二。1尊重了等位基因的源自背景,赋予了概念内涵可塑性延展的空间孟德尔以豌豆作为试验材料,对七对"相对性状"逐一展开了遗传杂交试验研究,并通过假说演绎论证了成对遗传因子控制成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机制,发现了分离定律。后人将孟德尔假设存在的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功能单位——遗传因子改称"基因",而"成对  相似文献   

11.
<正>1伴性遗传与两大定律的关系1.1与基因分离定律的关系1.1.1伴性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若就一对相对性状而言,则位于一对性染色体上(X与Y虽然形状、大小不相同,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Y的行为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一样,因此X、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遵循分离定律。  相似文献   

1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研究对象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比分离定律复杂,但如果只考虑其中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它同样遵循分离定津。根据这一基本规律,把多对相对性状(基因)拆分成多个一对相对性状(基因)来分析,就能轻松得出答案。  相似文献   

13.
沈平 《生物学教学》2005,30(6):26-27
遗传学家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材料,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总结出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豌豆种子种皮颜色的灰色和白色、子叶颜色的黄色和绿色分别是孟德尔遗传实验中研究的两对相对性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关于豌豆种子种皮和子叶性状表现的遗传学试题对于中学生而言都有相当的难度。下面举三例对这个问题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翟贵君 《新高考》2007,(11):56-58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规律。近几年的高考中,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试题屡见不鲜,其中考查亲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的推断以及相关几率计算的题也不在少数,而且考查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由于控制生物不同性状的基因互不干扰,独立地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因此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如果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结论掌握得比较好的话,利用分离定律的相关结论,再借助一定的数学知识,不仅可以简化解题步骤,而且计算简便,速度快,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5.
基因的分离规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均是遗传的基本规律.对于由一对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通常可用基因的分离规律来解释,这类问题比较简单,这里不作研究讨论.对于由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控制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通常可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或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来解释,此类问题比较复杂,特别是不完全连锁遗传中配子比例的确定.目前有些生物学教师尚缺乏良好的解题方法,采用试探法来解,不仅需要化费较多的时间,而且常常得不到确切的答案,笔者通过研究,根据有关遗传规律的实质,运用数学知识,找到了这一类遗传题的解法及解题"公式",现把它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遗传和变异"内容历来是高考重点,也是学生解题的一个难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合适的解题方法,这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结合近几年全国各地的生物高考题,特别是江苏生物高考题,注意到有关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有逐年加重、加难的趋势。本人就这类遗传设计题型总结几种解题方法:一.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结论的直接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  相似文献   

17.
<正>遗传综合题通常联系分子遗传学、变异和细胞增殖等内容,以基因互作、致死现象为背景信息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应用,如遗传类型、显隐性和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判断,遗传系谱图分析、遗传图解表述、概率计算及综合推理等。1突破策略1.1遗传定律本质和假说演绎法遗传综合题解答的核心知识是遗传定律和原理的应用,如Aa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1:2:1,表现型比例为3:1,Aa个体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1,表现型比例为1:1。多对基因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的遗传情况可拆分成多个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然后运用乘法原则进行组合即可,如(3:1)×(3:1)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对习题进行归类、整理,找出解题思路、方法和规律,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下面就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为例,来谈谈笔者在这部分内容中的教学思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在实验中,F2中出现了黄圆、绿圆、黄皱、绿皱四种表现型,且符合9∶3∶3∶1的比例.而在  相似文献   

19.
宋玉蓉 《中学生物学》2012,28(10):47-48
在2对相对性状遗传规律的教学中,利用排列组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对遗传定律进行扩展,并帮助学生通过掌握一种方法学会解决一类遗传学应用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0.
孟德尔通过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基因的分离定律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表现出3:1的分离比,F1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表现出9∶3∶3∶1的分离比,F1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