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史中有些人名、地名、官名和民族名的读音值得注意,这里举出的几例都是多音字,它们各自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读音,做为历史名词有它固定的读法,不能念错。 (1)黄帝、尧、舜、禹时,更替部落联盟首领叫做“禅让”,“禅让”的“禅”应读shan,不读chan。  相似文献   

2.
《中学文科》2006,(10):2-5
范例简析例1(2005高考全国卷Ⅲ)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强求/牵强纤夫/纤尘不染来日方长/拔苗助长B.宿仇/宿将落笔/失魂落魄差可告慰/差强人意C.解嘲/押解蹊跷/另辟蹊径一脉相传/名不虚传D.卡片/关卡度量/置之度外方兴未艾/自怨自艾【解析】答案B。B项两个“宿”字都读s敶,两个“落”字都读lu惏,两个“差”字都读ch仭。A项两个“强”字读音相同,都读qi儯n犂;两个“纤”字读音不同,前“纤”读qi劋n,后“纤”读xi仭n;两个“长”字读音不同,前“长”读ch偄n犂,后“长”读zh儯n犂。C项两个“解”字读音不同,前“解…  相似文献   

3.
郭玉甫老师的《“老舍”读音质疑》(《语文知识》1990年第3期)和李瑞琴老师的《<“老舍”读音质疑>补》(《语文知识》1997年第10期)两文都认为老舍的“舍”不该读成she,而应读成she。老舍的“舍”到底应该读什么音,还是  相似文献   

4.
在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广大考生普遍认为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这部分考试的难点是多音字的掌握。其实,多音字的掌握有不少规律可循,本文结合具体的事例总结一下多音字解题的规律,以帮助考生进行多音字的记忆。一、了解多音字的常用读音,准确掌握其特殊读音如,“角”这个字,它的常见读音为jiǎo,如,一角钱;当它的意为“角色、角逐、古代五音之一、姓氏、古代酒器”时,它的读音即为jué,这就是它的特殊读音。又如,“强”这个字,它的常见读音为qiáng,如,强大;当它的意为“勉强”之意时,它的读音即为qiǎng,如,强迫,这就是它的特殊读音;…  相似文献   

5.
“旋转”这个词儿,在几乎所有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出现过,有的课本还不只一次。记录这个词儿的两个多音字读音难定。  相似文献   

6.
成绩与问题     
20年来 ,语文教学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其一 ,结束了语文教学中的政治化倾向 ,痛苦地抹去了不堪回首的那个年代给我们留下的阴影。“语录进课堂”“语文教学课堂就是大批判战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另外 ,由于至今为止的语文教材仍以选文为体例 ,因此 ,选文的原则始终是上下各界所关心的问题。现行的全国各套语文教材 ,都把“文质兼美”作为自己的选文标准 ,正是因为如此 ,如托尔斯泰的《走路》 ,贾平凹的《丑石》 ,高维唏的《石钟山寻古》等优秀篇目才有可能走进我们的教材。就上海来说 ,两套教材的出现 ,虽然给大…  相似文献   

7.
吕燕萍 《广西教育》2012,(17):59-59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识字包括“认识”和“书写”两个步骤,“认识”是识别字形、掌握读音;“书写”是掌握字形、书写生字。7~12岁的孩子具有生性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易集中、喜欢模仿的特点,教师要针对小学生这些特点,探索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冯乐华 《现代语文》2008,(8):141-143
现行部分《语文》课本在古诗文的注解中存在着“重义轻音”的趋向,对许多本应以古音来读的字词在教材中不加标注,在教学参考书中亦不加以说明。这一现象引发了一线语文教学的困境,教师们无所适从,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各自为政”。要么认为凡课本注释上未加注读音者,应一律视为“统读音”,主张以现代普通话读音替代古音:要么相信师承的“口耳相传”,对不负其责的注释不屑一顾,我行我素;要么单枪匹马地上下求索、自行钻研、独立考证。  相似文献   

9.
赵梅青 《语文天地》2011,(12):23-23
“斗”与“石”是比较有意思的两个字,在现代汉语中两字都是多音字,“斗”有三个读音dou、zhu、dou;“石”有两个读音shi、dan。两字义项都比较多,  相似文献   

10.
倪旭 《初中生辅导》2006,(11):11-12
就目前中学生的现状而言,历史与语文两个科目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从历史科目的中考与平时考试反映出的情况来看,学生写错别字相当普遍。所以,在中学历史学习中,切不可忽视“语文学习”,而应高度重视“语文学习”问题,在历史学习中,穿插“语文学习”。具体地说,应注意读音、字形的学习。历史课本中的有些字,古今读音是不同的。如公元前209年统一蒙古草原地区的匈奴族首领叫冒顿单于。冒顿单于四个字中,前三个字的读音都与今天不同,这三个字应读冒(mo)顿(dun)单(chan)于。遇上这种情况,你要了解历史课本中有些字是不能按今…  相似文献   

11.
一次到二年级听课,课上老师让学生用“已经”造句。学生有的说:“小明已经把作业做好了。”有的说:“小红已经上学了。”课后翻开学生语文作业本,造句的主体都是“小明、小红”之类虚拟的人名。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难道我们的身边就没有发生过“已经”发生的真人真事吗?为什么连人名都要捏造呢?  相似文献   

12.
“错别字”在语文概念中有两类,一类是“错字”,即把一个字的某一部分写错了,比如,把“真”中的三横写成两横;一类是“别字”.即把同属于一个读音的两个生字用错,如把“成功”,写成“成工”。形象地说.第一种可以称为“缺胳膊少腿”.第二种可以称为“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13.
李晓霞 《宁夏教育》2007,(7):115-116
反思之一:对探究性学习的反思 在中心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会上,有位教师提到这样两个例子:一位教师教学生“区分前后鼻音的汉字”,从分、纷、芬……锋、峰……的读音入手,让学生从班级同学姓名中去找前后鼻音的字,再从字典中去发现,找出规律。  相似文献   

14.
张可 《湖北教育》2007,(1):34-36
教材分析《语文乐园八》的“我来试试”版块由“读一读”、“写一写”、“背一背”组成。“读一读”中的第一项出示了6个成语,每个成语里都有带点的字,这些字都是日常容易读错的字,学习本题.让学生掌握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积累成语;“读一读”中的第二项,安排了4组词语,  相似文献   

15.
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老是分不清“耐”和“赖”的发音,这不是给我这个当语文教师的老爸丢脸吗?为此,我没少数落她。看着她撅起小嘴、满脸无辜的样子,心里又不免心疼,毕竟,就连我这个当语文教师的老爸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来分辨这两个字的读音。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语文》七(下)《珍珠鸟》一文第14自然段有这样两句话:“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句中“呷”字的读音,教科书注为“xiā”,笔者以为值得商榷。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2002年版(缩印本)中“呷”有两个义项:(一)读xiā,吸引:《儒林外史》第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有两个翅膀,一个是阅读,一个是作文。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同时重视这两个翅膀,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比翼双飞。教学如此,考试亦如此。语文考试必须向简单回归,一道阅读,一道作文足矣。语文考试“1 1”方案,以阅读为本位,综合“双基”,  相似文献   

18.
说到词语读音人们往往想到语流音变现象中有关词语连读时的变化。诸如“变调”、“轻声”、“儿化”等。从汉语词语声学系统角度看,语流音变现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还有一个重要的词语读音格式也应重视。汉语词语既然有“轻声”的读音要求。与之相对的还有重音的读音要求,这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是被淡化甚至忽略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语文》2002年第5期刊载了云南大学新闻中心编辑冯皓的一篇关于冀鲁豫一带农村方言中男子讨老婆有“‘xin’媳妇”的说法的文章。与此类似的是,苏北与鲁南交界的一带,有“寻‘xin’人” (姑且用“寻”字)的说法,即妇女死了丈夫,去另找一个男人,一起过生活。但是,这里的“寻人”两个字的读音都接近于普通话中的阴平。而冯皓文中“寻”的读音是阳平,可能是按普通话的读音来加的。  相似文献   

20.
杨洋和周帆爱好雄辩,课堂课余,时常与同学就国家大事、社会热点焦点话题、学习上的一些问题进行争论。他们都快言快语,慷慨激昂,有时与同学争得面红耳赤,谁也无法说服谁。但杨洋的人缘很差,同学们都叫他“好斗的公鸡”“认死理”“抬横杠”;而周帆的人缘却很好,大家都乐意与他交往,称他“雄辩家”。问题的症结到底出在哪里呢?我们不妨先撷取杨洋与同学争论的一个片段,或许你能发现其中的问题。“今天,我读了贾平凹的《丑石》,我觉得……”课间,两位同学正在闲聊。“不读ao,应读wa。难道你没有看过贾平凹先生的《自传》吗?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