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吾尔语的“达瓦孜”就是高空杂技走大绳。清代对信奉伊斯兰教的维吾尔人称为“回人”。《清朝野史大观》卷十二有《回人绳伎》的记载: “回人有能绳伎者。与内地不同。内  相似文献   

2.
<正>反腰,古代杂技之一,又称竖蜻蜓、拗腰伎、掷倒伎、折腰、筋斗、握软腰、翻跟头等。表演时,演出者向后倒立、翻腰,手足至地,口衔取地上物品,然后缓缓挺身站立。反腰等柔技早在汉代百戏中就已存在。1969年济南无影山出土的“汉代彩绘乐舞杂技陶俑”中就有“倒竖鼎”等柔技表演。在“汉代彩绘乐舞杂技陶俑”(见图1)中有4名身着紧身衣表演反腰的男子,其中两人昂首屈体倒立,一人仰身后翻作翻筋斗状,另一人伏地,双足由身后前屈,  相似文献   

3.
一、舞狮起源于汉代的“象人” 关于我国舞狮的起源,有各种说法,至今尚未有定论。 在距今约三千年前的唐尧时代有一个叫做夔的音乐家,他曾打击石制的乐器使“百兽率舞”(见《尚书》)。据后人考证:在那个时代,夔决没有现代的驯兽技术,而“百兽”也不是“野兽”,那些“兽”是由人戴着绘有野兽面容的面具跳舞。至于“百兽”中有无狮子,  相似文献   

4.
中国舞狮的社会特性和功能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舞狮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且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民间传统娱乐活动。诞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它集武术、舞蹈、编织、刺绣、绘画和音乐等多种艺术于一身,通过两人搭配连接、密切合作,模仿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来“表形体意”,是最能体现我国民俗民风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事业的进程中,研究、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且引人注目的内容。目前,对于舞狮运动的研究还较为鲜见,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舞狮的社会特性和功能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增进人们对舞狮的认识和…  相似文献   

5.
杂技,亦称“杂伎”。指人体软功、自行车技、钻地圈、抛草帽、乔装狮子舞等技艺表演。通过“杂伎”中的“伎”字可看出,“人”在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然人来表演各种高难度的技艺,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到杂技艺术中表演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杂技艺术也在不断地进行继承传统之后的发展。诚然,杂技中技艺占据很大的比重,但在现代社会的今天,单纯的技艺表演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观众的审美追求。表演上的追求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此篇文章将从情感的表达、美的追求以及交流的必要性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这一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西北高校开展舞龙舞狮运动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我国西北地区高校开展舞龙舞狮运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舞龙舞狮运动是一项非常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西北地区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他所孕育的丰富文化内涵与当前高校教育的指导思想相一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符合普通高校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合在西北地区高校中开展;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相对独立的地域特点、良好的高校教学环境以及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为舞龙舞狮运动在西北地区高校中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正>两千多年前,华夏大地出现了一种竞技性、游戏性的表演,名叫“角抵”,民间也叫“角抵戏”。一般认为,“角抵”或“角抵戏”即为杂技艺术之滥觞。关于“角抵”的来源,一种说法认为与蚩尤有关。据《乐书》(宋·陈旸)记载:“或曰蚩尤氏头有角,与黄帝斗,以角抵人。”又说:“角抵戏本六国时所造,秦因而广之……角者,角其伎也,两两相当,角及伎艺射御也,盖杂伎之总称云。”  相似文献   

8.
《收藏》2007,(2):95-95
清朝乾隆时期垢玉器制作水平和规模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玉器大件不胜枚举。如“大禹治水”“秋山行旅”“南山积翠”等玉山子,还有“九龙翁”“乐寿堂玉海”双樱观鱼玉海”等,都是国之重宝,是乾隆时期玉器的巅峰之作;所耗费人力、物力不计其数,是乾隆盛世的标志性玉器。  相似文献   

9.
叶伟奇 《收藏》2009,(4):121-121
笔者藏有一枚“乾隆通宝”宝福局小平钱,其铜质精良,直径24.50毫米、重3.86克(见图)。正面“乾隆通宝”中的“通”字为方头单点通,文字清晰,背面穿左右为满文“宝福”,字体较长。钱体呈青白色,一般人多称其为白铜钱。最近,笔者翻阅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在“钱法志”条目下见到一段记载:“乾隆五年,开福建鼓铸局。”“开局于省城,设炉八座,钱幕满文‘宝福’二字。每年二十四卯,铸青钱四万八千五百三十三串三百有奇。”可见,此枚乾隆宝福局铸钱应称为“青钱”。  相似文献   

10.
上回提要:刘番闭门演绎棋局,神医来访点化思绪,而后联袂北游老爷庙,初会西凉陈。 第八回 勇斗刘番 一时通城无敌 急退棋坛 三现云龙匿迹 话说兰州棋坛泰斗刘番与西凉高手小陈初次对弈,却互相推让,谁也不肯先走。充当仲裁的于三爷为示公允,主张猜先。见二人点头,遂从棋盘上各拿红黑棋子一枚,置于桌下,一阵摇动,然后两手各捏一子,请双方猜,猜中红棋者先行,猜中黑棋者后走。结果凉州陈猜得红子。 众茶客见两大高棋交手,顿时将该棋桌围了个严严实实,数十年难遇的绝好机会,谁肯轻易放过。 大凡茶馆下棋,无彩不下,高手之间常设…  相似文献   

11.
北狮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间生化指标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鲁东大学参加“全国大学生龙狮比赛”的9名运动员为测试对象,从生化角度对训练期间的某些生物学指标进行监测,阐述运动员对大负荷训练反应敏感的指标,并对大负荷训练后机能状态水平进行评价、监控,以期为今后我国舞狮运动员大负荷训练后机能状态的监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乾隆养生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练习又名《热身练习十八式》,是本人在研究乾隆的“十常四勿”、《老子按摩法》《养生十六宜》《八段锦》《六字诀》《易筋经》《导引养生功》等古现代养生术的基础上,应用中医理论、现代医学和运动生物学原理,在总结本人十几年养生体育练习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创编而成的。因为,乾隆寿高89,是中国古代皇帝中的寿魁;他一生健康,87岁还外出狩猎,终生不带眼镜,无疾而终,理念上,他有极其科学、可操作性强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即“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16字秘诀。因此,本练习假托乾隆之名而作。其特点主要有:1、结合医理,言而有据;2、全身锻炼,动而有度;3、简便有序,易学易练;4、动在缠绕、行在梢节;5、动息结合,动缓息长;6、神形相依、绵绵若存。其作用主要有:1、集中思想、预热身体;2、畅通经络、宣导气血:3、调理先天、补益后天;4、平衡阴阳,协调脏腑;5、强健筋骨,愉悦身心。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国人老幼皆知、随处可遇的“乾隆通宝”制钱,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铸期长,铸局多,铸量大,在清钱中屈指可数。孙仲汇先生说:“乾隆以后,铜钱的体型变小,质量逐年下降,钱币藏家对普通的乾隆钱不屑一顾,……”(注1)。但乾隆钱亦不乏珍品。存世雕母有数种,还有少量的母钱、样钱、大钱。特别是“乾隆通宝”宝泉局折十型大钱,只见图录,实物难得一见。马定祥先生在《历代古钱图说》178页,批曰:“乾隆通宝宝泉局当十型大钱珍”。  相似文献   

14.
2002年世界杯,有个球员灵光一现,罚出一脚诡秘的任意球,让人久久难忘,这个球员就是罗纳尔迪尼奥,又叫“小罗纳尔多”。  相似文献   

15.
巴龙舞     
崔绍森 《上海集邮》2007,(10):15-16
2007年4月13日发行的《舞龙舞狮》邮票,第2图“舞狮”(图1)表现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巴龙舞。巴龙舞以传说故事为主,表达善与恶两种势力的均衡与无止境的对抗,而非一般戏剧所强调的贬恶扬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从众”心理,就是指一个人由于真实或臆想的群体舆论压力.在认知或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于跟多数人相一致,在心理学上又叫“从众”现象。小学生由家庭中的一个个单独的个体来到学校后组成了一个个以班为单位的群体,每个学生的言行举止都会在群体的影响下或制约下不由自主地“从众”,规范自  相似文献   

17.
何洪源 《收藏》2009,(5):45-45
郑板桥(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府属兴化县人。“扬州八怪”中的代表者。乾隆元(1736年)进士,乾隆七年出任山东范县令,十一年调任山东潍县知县,清正廉洁施惠干民,民感之,建生祠以祀。乾隆十七年因得罪贪官污吏以“忤大吏”而被罢官,越年返回扬州以卖画为生,以至终年。  相似文献   

18.
马起来 《收藏》2007,(2):127-127
汪节庵,名宜礼,字蓉坞,安徽歙县人,“清代四大墨家”之一。他的制墨店号“函璞斋”与曹素功“艺粟斋”,汪近圣“鉴古斋”并驾齐驱。乾隆中期汪氏崭露头角,嘉庆、道光年间为鼎盛时期。特别是在曹素功墨店迁到苏州后,汪节庵便取而代之成为徽州地区制墨的“一把手”。这里介绍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几锭汪节庵古墨,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9.
舞狮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还能锻炼人的身体和意志。文章通过对广东省佛山市大良北区幼儿园舞狮操内容的选编及教学实践效果的调查与研究,旨在分析开展舞狮操对幼儿的品质培养、生长发育与动作发展的影响,并为舞狮操练习在幼儿园的开展提出可行性建议,促使幼儿能更充分、健康、全面的发展,为今后发展幼儿舞狮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金库 《收藏》2007,(11):200-201
此卷宋画原是清“内府秘笈”,曾是乾隆皇帝一直摆在御书房的一件重宝,清宫旧裱,上有九玺全,计有:“乾隆御览之宝”(朱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