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花木兰”形象为切入点,对迪斯尼动画电影《木兰(Mulan》)与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女勇士》对“花木兰”这一中国文化符号的运用和重构进行对比分析.迪斯尼借用中国民间传说,将本土文化的原材料进行市场和价值观层面的双重“改造”,从而使“他者”文化遭遇了身份改写.与之相比,在华裔作品中。”花木兰”形象虽然同样被作者重构,但它们呈现的是华裔作家在现实与历史之间所作的文化协调和整合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的留美考试“美国文化评估测试”(USCAT)即将登陆中国。USCAT是美国大学网开发的一项标准化测试.用来评估申请赴美求学的外国学生认识和融人美国文化的准备程度。USCAT简称“优思”,与托福、GMAT、雅思等语言考试不同,USCAT侧重于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万祎 《留学生》2009,(7):52-53
一个美国人的“亚洲情节” 力马克,一个典型的美国青年.1970年生人.专业是亚洲文化.主修日语.曾在日本待过5年。一直以来,他都很喜欢东亚的文化.对神秘的东方文化觉得很好奇。  相似文献   

4.
草根(grassroots)一说始于19世纪美国,彼时美国正浸于淘金狂潮。当时盛传: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茂盛的地方,下面就蕴藏着黄金。后来“草根”一说引入社会学领域.就被赋予了“基层民众”的内涵。近年来盛用的“草根文化”.是相对于御用文化、殿堂文化而言的。她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没有经过主流意识的疏导和规范.没有经过文化精英的加工改造,充满着乡土气息,涵蕴着丰富的生活共识。  相似文献   

5.
张添天  陈艳 《文教资料》2010,(31):19-20
只有揭开自身“他者”的面纱,华裔作家才能打破沉默.实现他们在异域扎根的愿望。然而从创作伊始.美国华裔作家对自身“他者”的刻画和描写就遭到了一些文人的质疑,被认为是一种与“东方主义”的潜在合谋。为了弄清这一点,严谨的学者必须越过他们特殊的文化身份,探究其身份背后复杂的创作文化心态.进而将华裔文化研究不断推向纵深。  相似文献   

6.
在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小说中,“美国女孩”是文化叙事的主题性意义人物。一种文化的深层结构往往决定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行动方式。一美国女孩’在欧洲”的故事系列始终以新兴美国文化中的自由精神与严肃道德为“美国女孩”自身向前发展的行动逻辑,形成了自由与道德变奏的文化叙事模式。“美国女孩”在欧美文化差异中的行动完成了詹姆斯对形成中的美国民族文化的想象性重构。  相似文献   

7.
1941年5月2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上虞。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世界史研究会理事、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理事。1967年华东师大历史系研究生毕业。1978年起在华东师大任教至今。1982—1984年公派赴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VPT&SU)研修美国历史;1992—1993年作为美国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赴美格林纳尔学院(GrinnellCollege)作研究。著有《华盛顿评传》、《美国史纲:从殖民地到超级大国》、《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等;主编《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20世纪世界大博览(上下册)》(常务副主编),《美国通史》(刘绪贻、杨生茂总主编)第四卷《美国的崛起与扩张:1898—1929》(分卷主编);主持翻译(英)罗伯茨十卷本《世界文明通史》(翻译组负责人之一)。发表论文“美国独立前后政治体制的演变”、“华盛顿和美国宪法”、“第二次产业革命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略论当代美国史学研究之演进”(合作)、“浅论美国多元文化主义”、“试论20世纪初的美国太平洋扩张战略”、“试论美国文化多元性的成因与特征”“美国多元文化成因再探索”、“两次全球化高潮比较研究”等数十篇。曾开设“世界近代史”、“美国历史”、“美国史专题讲座”、“美国移民与文化”与“世界史通论”等课程。多次赴美国、香港、日本等地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和合作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8.
来美国一段时间后,记得一次与朋友谈美国文化,我顺口而出说美国文化有点“孩子气”,这和古老的中国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事后想想又觉得有点不太妥当,这不是说美国文化太幼稚,太简单了吗?似乎有点“小看”美国文化了.其实,说“孩子气”并没  相似文献   

9.
美国华裔作家赵建秀和汤亭亭由于意见分歧而产生摩擦,演变成规模宏大的文化论战。赵建秀痛恨“白人至上主义”、“种族主义之爱”和“种族主义之恨”。而汤亭亭的“美国神话”等表明,只有继承发扬中国文化,将其与美国文化和华裔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创造出扎根于东西方文化、反映华裔真实生活的上乘作品,从而打破白人对华人/华裔的“静音”,从另一渠道让华裔文学进入美国主流文化的殿堂。因此,他们殊途同归,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改编和利用,在美国主流意识形态中树立起华裔的正面形象。  相似文献   

10.
孙慧敏 《考试周刊》2009,(6):180-18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如实写照,这必然会让处于不同文化的英汉词汇对同一客观的事物的认识有共性的东西;但同时由于民族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及地理环境等的差别.英汉语言词汇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而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敏感的因素.它也必将由于文化等不同而出现差别。本文就非亲属语系汉语(属汉藏语系)中的词“春”与英语(属印欧语系)Spring在语义及其文化内涵上出现的“偶合”和“空缺”作一小议。  相似文献   

11.
释“玉”     
葛力力 《文教资料》2011,(29):25-26
为了深入探讨“玉”字的起源与发展,以及“玉”族词语的文化内涵.作者从甲骨文入手.对“玉”字在纵向的字族发展与词族义的横向扩大.尤其是对词义的文化内涵做了一番探寻,对玉族词语做了一个较完整的叙述归纳.有利于人们更加广泛深入地了解词语“玉”和玉文化.  相似文献   

12.
旅游的“真实性”分为客观性真实、建构性真实和存在性真实.旅游地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碰撞,使得文化差异性减少、趋同性增加,从而导致民俗旅游中“真实性”的缺失.以桃坪羌寨“花儿纳吉”赛歌节为例,通过与传统的“花儿纳吉”对比,探讨了民俗旅游对传统文化“真实性”的影响,意在揭示保护传统文化“真实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电脑》2009,(4):4-4
美俄两通信卫星太空“撞车”。美国东部时间2月10日上午11时55分.在西伯利亚的上空790公里处.美国卫星“铱33”与已报废的俄罗斯卫星“宇宙2251号”相撞。这是历史上首次卫星相撞事故。而相撞产生的大量太空垃圾.可能会对国际空间站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14.
武术运动的“活”与“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活”与“合”是武术运动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元素:“活”体现在动作要活,内容要活,意识要活;“合”:就个体而言要实现“内外合一”,就个体与自然社会而言要追求“天人合一”,就技术文化而言要达到“兼容并包,资源整合”;“活”与“合”的相互融合统一是武术文化保持与更新,继承与发展的关键,更是传承繁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一、和谐的中美关系对构建“和谐世界”至关重要不可否认,美国是当今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它拥有世界经济总量的28%.占世界军事力量50%左右,科技70%以上,文化信息70%以上。和谐世界不可能绕过美国而实现,只有美国也融入“和谐世界”,世界才有望真正和谐。  相似文献   

16.
莱斯利·费德勒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文化批评先驱、文学评论家和作家。在他蜚声评论界的文学评论著作《美国小说中的爱与死》中,他对美国经典文学中的“魔性”特别青睐。这些融合了心理分析、神话和社会学维度的批判在将经典作品“祛魅”的同时,也间接体现了他文化批评思想中的“魔性”。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中后期,美国高等教育开始步入“大学化”时代。在德国大学理念影响下,留德归美学者将“教学科研相结合”以及“教学自由”原则引入美国,形成了新的大学思想。吉尔曼成功创建了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哈佛和耶鲁等殖民地学院也开始了由“学院”向“大学”转型的改革。美国“大学化”运动不是对德国大学的简单模仿和复制,而是德国大学理念与美国精神文化的融合,体现了文化上的独立、选择和修正。  相似文献   

18.
胡燕  黄荷 《文教资料》2009,(12):14-15
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表达了作家对中关文化能和谐相处、相互融合的期许,但是小说中在西方长大的女儿对母亲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的排斥态度正是西方社会以东方主义的种族中心为出发点.排斥被视为“他者”的非西方文化的典型范例,她所刻画的中国形象仍然是西方文化所折射的“他者”形象。华裔女作家的双重身份和尴尬处境使她们的文学创作流露出身份多重性的困惑.她们的作品既表达了对融入美国主流文化的渴望,又传递了对自己祖先文化的追寻与确认。  相似文献   

19.
选取美国哈佛大学“外国文化领域”通识课程《中国日常文化与生活》与国内某大学“历史文化领域”通识课程《美国历史与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了这两门通识课程在教学设计方面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提出改进我国大学“历史文化领域”通识课程教学设计的建议:聘请外籍教师合作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毅力;加大对多学科综合的通识课程的开发;调整相关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改进相关通识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及考核方法等.  相似文献   

20.
“文化工业”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工业”理论是西方当代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理论。这一理论与大众文化密切相关 ,“文化工业”与大众文化构成了一个事物的两面 :相对于整个社会的文化体系 ,它表现为“文化工业”;而相对于大众的日常生活 ,它又表现为大众文化。在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看来 ,“文化工业”实质上是启蒙走向自我毁灭的现代悲剧。“文化工业”理论在当代西方文化理论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期法兰克福学派成员马尔库塞、甚至美国左翼著名学者杰姆逊 ,都对“文化工业”理论有所借鉴和阐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