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通过调查,试图了解喀喇沁地区的蒙古族学生在21世纪初汉语已经成为自己的第一语言,整个地区即将不存在实质上使用蒙古语言文字的人的情况下,对蒙古族文化教育所持的态度倾向.调查结果显示,蒙古族学校应加强加授蒙语文教育,以及蒙古族文化课程的设置.  相似文献   

2.
《察哈尔正黄旗苏木考录》记载,喀喇沁苏木位于正黄旗东南角营子川一带(现乌兰察布市兴和县银子川,银子川同营子川,下同)。《兴和县文史资料》(第三辑)载录:"乾隆52年,从北京来了69户立有军功的喀喇沁旗人,他们奉了乾隆皇帝的圣旨在银子川故地收租,把原先是荒区的银子川开辟为农田"。《原察哈尔正黄旗喀喇沁蒙古溯源》文中描述原察哈尔正黄旗喀喇沁蒙古人一部分来源于善于养马的"民人",一部分来源于立有军功的"旗人"。笔者根据此三部内容,进一步探求真实的原察哈尔正黄旗喀喇沁苏木兀良哈氏族源,终于理清了喀喇沁部的前世今生,也最终理清了原察哈尔正黄旗喀喇沁苏木蒙古人的前世今生,兀良哈氏族与察哈尔部荣辱兴衰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3.
在清末民初内蒙古赤峰喀喇沁右旗兴办的崇正学堂是百年老校,其体现了清末民初蒙古族的革新家贡桑诺尔布启发民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担任多年校长的邢致祥先生身体力行,积极实践了贡桑诺尔布的教育思想.崇正学堂为蒙古族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材,在蒙古族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为近代东部蒙古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喀喇沁右翼王府座落于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镇大营子村。先后有十二代喀喇沁右旗扎萨克王爷居住、生活。喀喇沁亲王府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现存中轴线五进院落建筑22栋、西跨院建筑1栋及府前广场等。  相似文献   

5.
1550年“庚戌之变”以后,朵颜卫主干部众被蒙古右翼武力征服。形成了属部与领主的关系。喀喇沁万户首领所“征诸酋岁献”,就是朵颜卫诸部作为“阿勒巴图”所承担的“阿勒巴”。关于“庄浪恰”的记录证明,长昂从领主喀喇沁部获得“恰”的官职,代领主万户行使“主本部落大小事情断事好人”的职权,这是喀喇沁万户统治其朵颜卫阿勒巴图的另一种方式。朵颜卫诸部与喀喇沁万户及右翼其他集团的双向联姻导致大量人口内流。朵颜卫阿勒巴图与其领主的关系更加紧密.这就是为什么朵颜卫诸部中属于喀喇沁的阿勒巴图以领主的名义归附后金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教育家罗卜桑确丹(1875—?)清朝光绪年(公元1875年)出生于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左旗(今辽宁省凌源县)。十来岁时,他虽然很愿意读书,但因家境贫寒没有读下去,辍学在家劳动,后被本旗任命为苏木(蒙语,“箭”之意,清朝用来称呼旗下一级军事、行政单位,汉语称“佐”,相当于现在的乡)章京(清朝官名,满语的音译),在光绪二十年春至二十三年被派往内蒙古哲里木盟所属各旗,执行调查喀喇沁左旗籍徙居他旗壮丁的登记造册的公差,完成公差后又回到了原籍。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赤峰市萨力巴乡乌兰召村"呼图克沁"是由傩文化、萨满文化、查玛文化、汉文化、蒙古族民间文化等融合的产物。从艺术特色来看,"呼图克沁"继承了蒙古族萨满教傩舞、佛教查玛、汉族秧歌的有益成分,堪称是蒙、汉、藏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晶。尽管"呼图克沁"受上述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它却始终保持有蒙古族民间文化特色。它为蒙古族群众喜闻乐见。它的演员全是蒙古族人,它的表演全用蒙古语,由此可见,"呼图克沁"是地地道道的蒙古族民间艺术,尽管受多种文化影响,却改变不了它的这一本质。  相似文献   

8.
《集宁师专学报》2017,(2):34-39
原察哈尔正黄旗所属喀喇沁苏木蒙古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不断增加,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有的迁居他地谋生。追其先祖来源,一部分来自东北善于牧马的"民人",一部分来自北京的"旗人"。  相似文献   

9.
笔者挖掘和利用清代喀喇沁左、右、中三旗扎萨克衙门蒙古文档案,详细考证了清代不同时期喀喇沁三旗苏木数目,认为清代蒙旗苏木以旗内定额丁数为基准,苏木数目随着旗内蒙古族人口和定额丁数的变化而增减。清中叶以来旗内定额丁数的减少对当时的苏木制度带来冲击和破坏作用。这对了解清代蒙旗基本社会制度的发展变化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呼图克沁”传承的动力机制来源于:现阶段村民的传统价值观及内心需求;市场经济及其经纪人的出现与推动;政府政策的松动与认可;专家学者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发掘与利用;传统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需要注意的是,“呼图克沁”传承机制中存在的现实力量,不是哪一个单一因素或力量,而是多重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一、贡桑诺尔布生平贡桑诺尔布(以下简称贡王)清同治十年(1871年6月26日)生于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右翼旗(今赤峰市喀喇沁旗)蒙古贵族家庭,字乐亭,号夔(?)。其父旺都特那木济勒为喀喇沁右翼旗札萨克亲王兼卓盟盟长,其家族为成吉思汗勋臣乌梁罕济拉玛的后裔。他本人后被封为头等塔布囊、辅国公、喀喇沁郡王,并兼卓盟盟长。民国期间历任蒙藏事务局(后改为蒙藏院)总裁、国民党理事会理事、北京蒙藏学校校长。1931年(一说1930年)1月14日病逝于北平。  相似文献   

12.
<正>赤峰市喀喇沁旗语文教师对洪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学习与应用早于我本人与洪先生的见面。1985年下半年,洪先生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的题目为《变"讲堂"为学堂》的文章,首次对喀喇沁旗语文教育界产生全面震撼。那篇文章由教研室确定为中小学语文教师当月必读篇目,并随后组织了专题研  相似文献   

13.
1909年11月,日俄战争期间曾为日军从事秘密情报工作、表面上担任喀喇沁王府教育顾问的河原操子,以她在中国的经历为内容,出版了《蒙古土产》一书。1944年,太平洋战争炽烈之际,该书被重版,冠名《新版蒙古土产》。战后1969年,此书第二次再版,书名改为《我与喀喇沁王妃》。三种版本,由于出版、再版年代不同,背景各异,体裁、内容方面,既有继承之处,又有相应的再版特色。本文对该书三种版本进行介绍比较,使不能目睹该书三种版本的读者亦能对之有所了解;同时清除个别研究者在使用该书做参考资料时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4.
关于近代内蒙古赴日留学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喀喇沁早期留学生。对于后来的赴日留学生研究,关注到喇嘛留学生的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公开的史料。在此利用日本方面的有关留学生史料,着重讨论1938年5月11日抵达神户的18名来自内蒙古及毗邻东部地区的喇嘛留学生以及他们在日本的生活,从而揭示日本京都净土宗知恩院利用喇嘛教侵略内蒙古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5.
"骑马"是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男人三艺之一,以骑马著称的蒙古族人民从小在马背上长大,骑马是蒙古族男女老少日常生活的必备交通工具,也是蒙古族人民经过长期劳动创造和继承下来的财富.回想内蒙古传统体育"骑马"项目在全国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国际那达慕大会比赛的辉煌战绩,内蒙古"骑马"项目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和国家,蒙古族传统体育"骑马"项目分布在内蒙古大草原的各个地区,为此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科研方法,针对赤峰市巴林左旗蒙古族传统体育"骑马"项目的开展现状进行研究,找出影响赤峰市巴林左旗蒙古族传统体育"骑马"项目的发展因素,为赤峰市选拔人才和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为保护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做出自身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朱元璋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对缓和国内民族矛盾、加强明中央对民族地区的统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朱元璋对蒙古族、南方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中,其民族政策都体现出“威德兼施”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汉语教学"是针对母语为非汉语的蒙古族预科学生的汉语教学.蒙古族预科学生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一方面有利于蒙古族与汉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蒙古族地区的改革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我院的蒙古族预科学生通过一年的预科学习要进入各自专业的学习,教师是用汉语授课,学习汉语可以使他们深入理解所学的各个专业的知识,同时也为他们毕业以后更好地适应内蒙古地区的发展对蒙古族人才的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唐朝灭亡以后,中原地区处于封建割据的状态,史称五代时期。这时候,西域也出现了好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其中主要的有喀喇汗、于阗和高昌。 喀喇汗王朝大约形成于公元十世纪上半期,组成这一政权的主要是一些操突厥语的游牧民族或部落。喀喇汗朝的疆域包括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河中地区及今新疆的西部。中心有两个,一是楚河附近的八拉沙衮,也就是唐朝的裴罗将军城,一是喀什噶尔。  相似文献   

19.
以蒙古族为主体。蒙汉满等各族人民紧密相连或融合.共同创造了科尔沁历史,也共同打造了光辉灿烂的科尔沁文化。胡仁乌力格尔和科尔沁叙事民歌是在蒙、汉民族之间的广泛交流中产生和发展的.有着很多农耕文化的印迹。本文就汉文化对科学沁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创建于1996年,其前身是喀喇沁右旗亲王府(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址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政府驻地锦山镇西南19公里的王爷府镇,1997年,喀喇沁旗政府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王府现存的33幢古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