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其意是说,天空中排云而上的秋鹤,启发了作者的思维,使作者自然而然地产生到碧宵的诗情。这体现一种由此及彼,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这种过程从某种意义上也道出了启发式教学的实质。那么,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呢?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明确指出:“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很显然,启发式教学首先要“启”,然后再使其“发”,先点燃学生的求知火花,激起其求知愿望,打开学生思维大门,然后再引导学生用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怎么样对学生进行启发呢?下面,我就这…  相似文献   

2.
《论语·述而》记载:“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启发式教学就要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大脑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在教师的指导下,边提出问题,边分析问题,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对学生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本人去思考。  相似文献   

3.
一、孔子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实质  “启发”一词源于《论语·述而》中“子曰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其本义包含四个基本观点 :其一 ,“启发式”教学要选择最佳的施教期。所谓“愤、悱”。按朱熹的解释 :“愤者 ,心求通而未得之状 ;悱者 ,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 ,发谓答其辞” ,即学生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 ,很想说清但又无法说清。处在这种“愤、悱”心理状态的学生 ,其大脑思维异常积极活跃 ,也亟须教师引导。如果教师此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启”和“发”的引导 ,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1 启发式教学法的实质 启发式教学法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启发式教学法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启发”一词,源于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孔子以后,  相似文献   

5.
“启发”二字在我国源于《论语·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郑玄作注说:“孔子与人言,必待其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朱熹也作注:“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愤”即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即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乃是教师当学生想弄通而未得,想说出而未能,即在他们“心愤  相似文献   

6.
一、自主学习的依据正如陶行知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启发式教学应成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论语·述而》中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就很能体现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最集中的体现是他对曾皙的引  相似文献   

7.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精当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自学能力。有些教师认为“提问即启发”,多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显然,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那么,到底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呢? “启发”一词的本意是“开其意达其辞”。即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有所发现,并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而繁杂、多余的课堂提问,根本起不到启发的作用,是我们应该摒弃的。那么,课堂上最忌讳什么样的提问呢? 1.问题过于简单,不能引起学生兴趣。例如,“刚才我们把课文分成了几段?”学生答:“三段。”这  相似文献   

8.
汪健 《考试周刊》2013,(81):81-81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教学方法。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现代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他们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参与提问、演示、练习、归纳总结的过程,引导学生做出猜想或判断。  相似文献   

9.
“启发式”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但我们也常遇到“启”不动,“发”不出的情况。对此,仅从教学方法上去考虑,我认为是不够的。须知学生的主观因素也是直接影响“启发”效果的。“启发”一词,源于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这就是说,启发需要一定的条件。学生处于“愤”  相似文献   

10.
启发式教学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启发”意味着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暗含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二是“启发”的目标是使学生能思维畅通,清晰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通过对它的认识可以在课堂中更有效地实施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11.
“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启发式教学之我见张乐群启发式教学是学校教学中议论最多的话题,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话题,它源于《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下引《论语》,只记篇名)朱熹在《四...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教育史上,很早就有人注意启发。孔子就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这两句话的解释是这样的:“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孔子这两句话表明他既注意在教学中进行启发,又注意进行启发的时机和条件。当然,我们不能等着学生愤和悱了,才去启和发。而应该通过教学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进入愤和悱的境地,创造启发的时机和条件。  相似文献   

13.
“启发”二字,朱熹的解释是:“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教师进行启发诱导,关键是如何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下谈几点认识和做法:1.精心设计问题,以利启发诱导地理教材潜在的知识点很多,如何挖掘这些潜在的知识,需要教师深钻教材,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内涵外延和特点,设计好教法。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多设计一些启发诱导的线索,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以防启而不发。如出现这种情境时,教师应相机改变启发思路,使之与学生思路一致。例如,在讲世界大洲和大洋一节时,先用导言…  相似文献   

14.
论启发式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我国春秋时代的文化繁荣时期就有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倡导的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学生认真学习达到“愤”和“悱”的心态时才为其开意,使其受到启发;举一反三,则要求学生通过独立思维而有新发现。西方的启发式教学,源于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问答法,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造成学生积极的思维、探索,逐步达到正确的认识。近代进步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通过以注入式教学的批判以及教学规律和学习心理学的探索,更清楚地揭示出启发教学的特征。他们提出“用启发与说明的办法,不是灌输现成的知识,而是把研究过程的特点复演出来,”“以生动有力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智力。”  相似文献   

15.
陈娇 《学苑教育》2024,(9):43-45
启发式教学法源自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它是我国传统教育方法中的精华。文章立足初中英语教学,就如何利用启发式教学进行了如下探讨:突破一点,在关键之处加以点拨;联系对比,由浅入深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习方法,“授学生以渔”;鼓励学生提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去探讨,以便提高启发式教学法的效用。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思想史上,启发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它是古代个别教学下的必然产物。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看法。一、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后来,人们概括  相似文献   

17.
谈高职生理学教学方法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理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作为一名医学生,如果掌握不了正常的生理知识,就无法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在近两年高职班生理学教学中,笔者作了一些教学方法上的改革,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一、改“填鸭式”为“启发式” 运用“启发式”教学思想是通过教学中师生的双向活动,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积极性,以增强学生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问题’启发 问题启发在病理教学中应用较多,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找出教学内容的“启发点”。所设问题应该是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对这些…  相似文献   

18.
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于启迪学生的思维。而激发兴趣,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既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体现,也是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启发式教学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一问一答。如有些老师手里拿着一支钢笔还问“Isthisapen?”或要求全班学生一起回答“Doyoulikeplayingbas-ketball?”这类问题其实无“启发”可言。学生只是随声附和“Yse”或“No”,根本谈不上思考和钻研。启发式教学中,无论是设疑、激趣,还是诱导、点拨,既要有针对性,又要留下一段相应合理的距离,一定要使学生“跳起来摘苹果”,在“差距”、“跳跃”中思考、…  相似文献   

19.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科学的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种手段:  相似文献   

20.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为:“愤,心求通而没达之意;悱,口欲言而没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在教学中,创造愤悱时机,置学生于愤悱状态,是启迪思维、提高效率的必由之路。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