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人本论”认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人做个真正的人,离开培育人这一点,教育就不存在。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发展他们的个性。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将培养理念化和理想化的人才作为核心,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规矩”与“方圆”的包围之中,缺乏利于个性发展的多元的教育环境,漠视了个体的独特性。因此,培养学生的个性已成为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2.
处于“疾风暴雨期”的初中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人际交往等方面正处于矛盾和困惑时期。因而,我们的学生需要更多的理解、激励和尊重。许多班主任认为自己很关心学生,“我这是为了你好”成了他们挂在嘴边的话,但关心只是一厢情愿。其实,对学生真正的关心是尊重并关注学生的需要,从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出发,才能真正帮助学生,真正有利于他们的发展、成长。几年来我校围绕“激扬青春我心飞翔”这一主题,积极、科学地开展了一系列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采取了一些符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辅导策略,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例说如下:策略一:心理周…  相似文献   

3.
用心去育人     
王天丽 《课外阅读》2011,(9):257-257
古人云:“敬人者,仁恒敬之;爱人者,仁恒爱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有一颗“仁爱心”。带着这颗心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走进他们的心里、知道他们所想所知、用爱去感悟他们,及时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不能因为我们是老师而高高在上,学生必须无条件的服从我们。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他们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一句话这样说:“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就好比种子,需要教师、家庭、社会提供给他们充足的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更应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他们,为他们的进步提供良好的环境.我们不能因为学困生学习差,纪律差就讨厌他们,而要更加“偏爱”他们,关注他们,真正地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这是使学困生进步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心理上有满足感、愉快感,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情感得到了尊重,那么其潜力会得到充分的释放,能力会得到更大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优点,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合理需求。在尊重他们的同时,教师又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审视,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意见,保持正常、良好的心态,在自我得到尊重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他人。只有这样,“尊重”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剑华 《教书育人》2002,(24):43-44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学生尊重、服从班主任,班主任关心、爱护、尊重学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尊重学生是班主任应有的基本态度。班主任为什么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呢?首先,就学生的成长而言,这是极其必要的。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而且是人生道路的指引者。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模仿性强。班主任的作风习惯、处世方法,甚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通过他们的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对他们的未来人生道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尊重学生,不仅是对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  相似文献   

7.
由于对“学生需要’’概念的不明确和对师生关系的误读,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表面化、形式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本文对“学生需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教学活动也要关注教师的需要和教师主导性,并将“尊重学生合理的需要”与“合理地尊重学生需要”相结合,确保学生的需要得到真正的尊重与满足。  相似文献   

8.
杜洪英 《中学生电脑》2011,(11):19-19,21
爱是教育的基础,成长的源泉。纯洁无瑕的孩子,他们有一颗比大人更敏感、更脆弱的心,我们要善于接近、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接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作为班主任,要真心去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爱能消除隔阂,尊重和理解能进出火花。  相似文献   

9.
关心爱护学生,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护儿童。俗话说:“情不通则理不迭。”心理教育需要爱的情感,需要对孩子的满腔热情。教师要从平等尊重的立场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努力和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友好依赖关系,用爱的情感去打开孩子的心扉,让他们吐露心中的积怨与秘密,接触其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0.
所谓“尊重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给予信任,以树立他们自尊、自爱和自信,进而促其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主体教育方法。教师要有尊重意识,时刻把尊重学生作为出发点,处处想到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独立平等的主体对待。 尊重教育要注意采取适当的方法,如肯定、表扬、激励等。尊重教育对学生要持之有度,与严格要求和客观公正相结合,晓理导行,真正达到使学生受到教育的目的。 一、珍惜、爱护、并加以引导学生的情感 学生都有一种天然的“向师性”,他们对老师的感情是真诚的。任何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  相似文献   

11.
李微 《班主任之友》2008,(11):28-29
“班主任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班主任最根本的教育理念、最重要的教育品质就是对学生精神生命的关怀。”精神关怀主要是指对学生的心理活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关怀,即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关怀他们当下的精神生活状况以及他们未来的精神发展。关心、理解、尊重、信任是精神关怀的基本表现,也是学生基本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2.
尊重爱护学生、关心帮助学生是我们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基础,是增强全体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前提。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尊重学生,就必须给学生提供满足合理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条件,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个性,维持学生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13.
1 体现学生的“实践与自主”是上好数学活动课的精髓 在活动课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指导学生真正“动”起来.在活动中尊重学生新颖的思维方式,关键是要做到给学生较多的自由,让他们自主、独立地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九年级上册“生日相同的概率”时,笔者设计了一节活动课,首先讲清楚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14.
袁光仁 《教书育人》2008,(11):38-38
新课改倡导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既然是“以人为本”,我们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兴趣、尊重他们应有的权利。在班级里,他们对教师的言行有监督权;在校园中,他们是真正的主人。当我们把学生当成一个人去尊重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理想和现实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王丽 《陕西教育》2010,(11):42-42
学生管理工作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但是维持日常教学秩序正常运行、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前提.也是高校教书育人和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需要和发挥学生潜能.  相似文献   

16.
花秀荣 《教师》2008,(20):7-7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是的,儿童的心灵需要教师极大的关心和呵护,教师要用诚挚的情感去呵护他们,用爱的雨露去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每个人都需要有爱”,这是我的老师当年教给我的一句话,而多年以后,在细细的品味中,我发现这句话还有另一半,那就是:爱会使不值变值得。我试图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个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给学生以尊重,呵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真正从心灵深处受到感化和触动,这才是教育对爱的诠释。  相似文献   

17.
教师如何关爱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宏 《课外阅读》2011,(12):95-95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教师的伟大在于宽容,教师真正的力量不完全是知识的权威,而在于关爱。我感觉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一个富:有责任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予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他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用师爱滋润学生心田。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关心、尊重、理解、信任,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许莉娅 《中国德育》2007,2(10):96-96
在社会学看来,研究生命教育需要特别关注下面几个概念。第一是尊重。一方面要尊重每一个人的品格,另一方面要思考我们的行为如何表现我们良好的品格,如何表达我们对他人的尊重。第二是人格。人格是一个丰富的概念,从法学意义上讲,人格意味着权利。老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意味着尊重学生的权利。怎样尊重学生的人格?首先禁止诋毁和羞辱,这是底线;其次,要关注、关心、关怀、体贴学生。  相似文献   

19.
为师者,都应知道“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作为班主任,则更应该一丝不苟地实践这一庄重的承诺。诠释“热爱”一词,它蕴涵着关心、理解、信任和尊重。班主任只有将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洒向每一位学生,才能卓有成效地搞好班务工作,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才能称得上一个称职胜任的班主任。笔者从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认识到,班主任须从四个方面去“爱”自己的学生。一、关心学生:关心学生就是胸中装着学生,心中想着学生,做事服务于学生。关心学生体现在诸多方面:当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障碍时,班主任及时帮助解开疙瘩;当学生在身体…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尊重学生需要”日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由于对“学生需要”概念的不明确和对师生关系的误读,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表面化、形式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本文对“学生需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教学活动也要关注教师的需要和教师主导性,只有将“尊重学生合理的需要”与“合理地尊重学生需要”相结合,才能确保学生的需要得到真正的尊重与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