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徽宗宣和年间,在中国南北几乎同时爆发了两大农民起义:北方的宋江起义和南方的方腊起义。《水浒》这部反面教材写了这两大农民起义,但却从根本上歪曲了农民革命斗争。《水浒》的作者一方面竭力美化和宣扬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另一方面肆无忌惮地丑化和诬蔑方腊所坚持的农民革命路线。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毛主席还指出,鲁迅评《水浒》评  相似文献   

2.
有投降派,就有反投降派。在《水浒》里,作者为歌颂宋江投降主义路线,对革命派极尽歪曲、丑化、诬蔑之能事,特别对坚持农民起义路线的李逵更是直接作为反衬人物来描写的。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梁山农民起义军中两条路线斗争,我们可以鲜明地看出李逵是一个坚持革命造反路线的英雄人物,他是梁山泊农民起义军中坚持正确路线、坚决同宋江投降主义路线作斗争的杰出代表。他具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  相似文献   

3.
《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古典小说。但它恶毒攻击和歪曲农民起义路线,而对投降主义路线却竭力进行美化和讴歌。它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既有投降,就有反投降。在梁山泊里,存在着投降和反投降这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一) 晁盖等人在梁山泊揭竿而起,结束了王伦的关门主义路线以后,便开辟了梁山农民起义的新篇章。他们在梁山泊建立起八百里的革命根据地,拒敌官军,英雄“聚义”,“托胆称  相似文献   

4.
文化大革命前的某些《水浒》评论文章,把宋江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投降主义政治纲领,说成是农民阶级固有的局限性,认为“农民革命思想往往是不否定皇帝制度的”。从这个观点出发,他们为投降派宋江辩护说:“我们不能以现代的思想水平要求宋江,怨他不该妥协,骂他是投降主义者,出卖了农民革命。因为农民革命本身就是不彻底的,这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种论点,否定了中国农民起义反封建的伟大意义,为投降主义路线辩护,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指出:“《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就是《水浒》宣扬的投降主义路线的要害所在。可是,过去有些评论《水浒》的文章,却歌颂宋江的这一投降主义路线,认为投降是“农民的局限性”。对这样一个重要的原则问题,有必要弄清楚。  相似文献   

6.
《水浒》里面有许多诗词韵语,都是作者用来宣扬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为他歌颂投降主义路线服务的。其中有些“重要”作品,是作者安排给他的主人公宋江“亲自”写的。“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宋江写的诗词,正是他为了瓦解梁山农民政权所作的舆论工作。这些诗词,不外三个内容:一是抒发他的地主阶级野心家希冀青云直上,“封妻荫子”、“青史留名”的“志气”;达不到这一点时宣泄出来的当然就是怨气;二是反对晁盖聚众起义的革命路线,鼓吹忠君报国,宣扬投降主义路线;三是向封  相似文献   

7.
《水浒》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它竭力歌颂和美化宋江的投降主义,把一个混进农民革命队伍的投降派头子捧上了天。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实质,指出了宋江搞修正主义、投降主义的真面目。可是,解放以后,有些人却歌颂《水浒》所肯定的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甚至把这种代表地主阶级利盆的投降主义路线,说成是“农民的局限性”,并把这种观点称为“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宋江的投降主义是“农民的局限性”吗?这种歌颂修正主义、投降主义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吗?不,绝对不是。  相似文献   

8.
四、关于三阮 就《水浒》而言,只要一提起“三阮”,人们都会立刻想到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他们参加过“智取生辰纲”,又先后打败了济州缉捕使臣何涛的追捕和团练使黄安的进剿,为巩固和发展梁山泊大业立下了巨大的功劳。因为他们有一段光荣的历史,加上阮小七“倒船偷御酒”的壮举,便被有些人誉之为“坚持了农民革命的立场”,反对宋江投降主义的英雄。  相似文献   

9.
毛主席指出:“《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毛主席这段话精辟地指明了革命派同投降派、坚持农民起义的路线同坚持投降主义路线的原则界限,击中了《水浒》的要害。地主阶级分子,“长成亦有权谋”的两面派、野心家、阴谋家宋江,在他篡夺了梁  相似文献   

10.
前言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水浒》的要害是投降。一部《水浒》,反复宣扬皇帝好,招安好,投降好这个反动的主题。这部书极力美化的主人公宋江,篡夺农民起义军领导权,全面修正了晁盖的革命路线,推行了一条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接受招安——镇压农民起义的反动路线,做了反动统治阶级的帮凶。鲁迅先生评得好:“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水浒》是一部在中国影响很大的古典文学作品。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关于《水浒》的评论,几乎都违背了鲁迅的论述。有些人把《水浒》吹捧为“千古不朽的农民革命的史诗”把宋江这个投降派说成是革命派,把歌颂宋江的修正主义说成是“历史唯物主义”,把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同坚持农民起义的路线混为一谈,这样一些重大  相似文献   

11.
在《水浒》这部书中,作者为了美化宋江,有意把他写成“风流儒雅”式的人物。每逢全书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就让他出场来胡凑几句歪诗邪词,借以表达他的心志夙愿。从浔阳楼误题“反诗”,到打方腊时“哭刘唐”,宋江的黑诗词几乎贯穿了《水浒》一书的首尾。作者显然是有他反革命的“匠心”所在。但是,在革命人民看来,宋江的黑诗词,恰恰是他投降主义路线的形象注解:它绝  相似文献   

12.
《水浒》不是什么“革命教科书”,而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它的作者站在反动的地主阶级立场上,沒有、也不可能在书里真正塑造出一个农民起义英雄的形象来。《水浒》中的李逵,坚持农民起义的正确路线,同封建地主阶级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但却被作者做为“邪”的典型来描写,处处进行歪曲,以此反衬宋江的“忠”和“义”。至于他最后的死,在作者看来,也不是什么悲剧,而是“去邪归正”,成了“正果”。因此,晁盖被  相似文献   

13.
一部《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最后接受招安。在《水浒》的结局中,对于接受招安的投降主义路线,是歌颂性的,还是批判性的?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深入批判《水浒》所宣扬的投降主义路线,充分发挥这部反面教材的作用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鲁迅曾深刻指出:“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这几句话,精辟地指出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本质,揭露了宋江搞阶级投降的真面目。但是,长期以来在《水浒》评价中,却有许多为宋江之流的投降主义路线辩护的论调。  相似文献   

15.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这句话,在旧社会曾经广泛流传,至今还能够听到它。前半句话,这里暂且不去管它,后半句话,在开展对于《水浒》的评论中,很有必要弄清楚。《水浒》既然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路线、为地主阶级服务的书,为什么反动统治阶级却装出一副教师爷的样子,“规劝”青少年不要去读它呢?原来,《水浒》这部书既以农民起义为题材,作者为了掩盖它宣扬投降主义的本质,就不得不在书里插入几个农民起义英雄的  相似文献   

16.
前 言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为了歌颂投降派宋江,宣扬投降主义路线,《水浒》作者煞费苦心地调动了一切艺术手段。诗词歌赋就是作者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纵观《水浒》全书,就有诗词四百七十余首之多。这些诗词的主调贯穿着一条只反贪官,不反皇帝,鼓吹投降的黑线。其基本内容是美化北宋封建反动王朝,歌颂投降派宋江,推崇封建统治阶级的“怀柔”政策,津津乐道“替天行道”“顺天护国”的投降经,攻击农民起义,歪曲污蔑坚持农民起义正确路线的人物形象,宣扬以“天命论” 和“忠义”为中心的孔孟之道、程朱理学,等等。这些诗词的组织安排,或置于卷首,以点明全书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基调;或置于人物出场前后,以渲染烘托投降派宋江的“忠义”思想,贬斥革命派的造反  相似文献   

17.
毛主席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可是,长期以来,一些人却把美化投降派、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水浒》,捧为“千古不朽的农民革命的史诗”;把这部反现实主义的作品,捧为“中国古典现实主义最伟大的杰作”,说它“继承了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而又在现实主义艺术发展上开创了长篇小说的道路”,等等。一个作家采用什么样的创作方法,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开展对《水浒》的讨论和批判,本刊这期发表了鲁迅对《水浒》的一段评语,希望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鲁迅评《水浒》评得好。他指出:“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这个评语,完全正确。它指出了《水浒》的要害是“受招安”,即投降。原因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写了投降的全过程,歌颂了投降主义路线,使它可以用来作为一部有意义的反面教材。  相似文献   

19.
读《水浒》,不可忽略最后一回即二百二十回关于宋江结局的描写。毛主席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宋江就是投降派的一面镜子。而《水浒》的作者歌颂和美化宋江,在最后一回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是作者寓意深长的呕心之作,也是这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有的评论者却为《水浒》的结局描写叫好,认为它是“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有力控诉”,也是“对宋江投降主义路线的有力批判”。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20.
《水浒》中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从哪里来?是来自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还是地主阶级的反动性?这是《水浒》评论中的一个原则问题,应当辩论清楚。文化大革命前的多数《水浒》评论者,大多认为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来自农民的“局限性”,并以此来为宋江的投降行为辩护,美化宋江。我们认为这是错误的,因为它歪曲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性,混淆了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阶级界限,抹煞了农民起义军中的革命派和投降派之间的路线分歧,歌颂了投降叛变的可耻行为。毛主席说:“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毛主席的指示揭露了宋江投降主义路线的阶级实质。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贵族、皇帝这些封建的统治阶级,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农民则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农民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