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要朗读 王庆华:朗读,毫无疑问,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大家会看到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引领、指导学生朗读,朗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要朗读?答案有:“朗读可以使小学生学习普通话”“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朗读的过程是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过程,在朗读时,眼看,心想,嘴念,耳听,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帮助”……我认为,对学生而言,朗读的作用在于:通过朗读使学生学习普通话,用课文中规范的书面语言规范自己不规范的口头语言;通过朗读使学生识记生字,理解新词、句子,加大积累。  相似文献   

2.
一、魏书生对教育民主思想的认识 许多教师问魏书生:“你的课为什么讲得这么顺手?”魏书生回答:“就是和学生一起商量,商量就顺手了。”商量的效应是什么?魏书生上完一堂课常常让学生总结这堂课哪里上得成功,哪里上得不成功,学生们说:“我们最满意的是老师上课跟我们商量,我们感到很高兴、很感兴趣,所以学习的积极性就上来了,思维也就跟着转起来。”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调动非智力因素,这就是商量的效应!商量的实质是什么?魏书生说:“和学生商量,就是实行教育民主。”对于教育民主的理解,魏书生不仅仅把教…  相似文献   

3.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朗读的热情低,举一反三的能力不强,费时多,效果差,是当前朗读教学的一种通病。根治这一顽症的良药,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实施主体性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朗读的主人,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真正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目的。我在教学实践中是分三步进行操作的:一、在尝试和讨论中让学生自我领悟在当前的朗读训练中,有些教师常常在学生接触具体的语言文字之前,就提出朗读的具体要求:或让学生用愉快、…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中,特别强调学生探究。什么叫探究性学习?简而言之,探究性学习是与接受式学习相对的,它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活”和“动”两个字。“活”一方面表现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活动的生成性。教室里实际所发生的一切不可能都由教师所预设,  相似文献   

5.
罗桂花 《成才之路》2020,(8):106-107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微课应用于诗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科学设计微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科学利用微课,提高诗歌教学效果;科学设置微课,提升学生朗读和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性学习“师生互动合作模式”的产生 一些学校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牵牛式”,表现为教师做,学生看,学生跟着教师亦步亦趋,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一种是“放羊式”,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过程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严重影响研究的进程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两种方式都违背了研究性学习的宗旨,活动效益低。针对以上现象,我们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师生互动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视朗读指导而忽视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的弊端。由于学生的朗读兴趣不浓或对朗读存有畏难情绪而根本不感兴趣,虽然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去指导学生怎样朗读,但朗读教学效果仍然不佳,使得朗读教学事倍功半。新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从一年级起就应注意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因此,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对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善于通过多种途径激发起学生的朗读兴趣。一、充分利用教师的优秀范读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一年级的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崇拜心理因素很强,而且…  相似文献   

8.
小学阶段对朗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关于朗读的训练也很多,语文课堂上指导朗读往往比较容易看得到成效。所以,语文课上朗读是备受关爱的“宠儿”,而默读则成了被遗忘的“弃婴”。朗读和默读是阅读能力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是整个阅读能力发展过程中“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朗读能力是通过长期训练培养出来的,默读能力当然也不是天生形成的。因此,小学阶段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不能只偏爱朗读,也要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默读”,不能忽视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一、多种方法,激发默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二学段(三、四年级)学生“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三年级学生学习默读正处于起步阶段,激发学生对默读的兴趣是培养学生默读能力的第一步。1.观看录像,引发学生对默读的好奇。三年级的学生容易疲劳,语文课上朗读一段时间之后,会觉得口千舌燥。这时,教师就可以播放一些图片资料:夜深人静的时候,其他人已经休息了,文学家鲁迅一个人在家中看书:初中、高中的大孩子在寂静的教室里自习;许多人在图书馆安安静静地读书,互不干扰……看完录像,学生会惊讶地发现,录像里的入读书都没有发出声音。教师再告诉学生,“不出声的读书”是最常用、最实惠的读书方法,它的名字叫默读。  相似文献   

9.
马强 《四川教育》2006,(11):45-45
朗读,长期以来作为一种重要方法被广大语教师经常运用于课堂。可是,朗读真的仅仅是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吗?课程标准指出:“朗读对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潜在的情感,给予学生正确观念,完善学生的个性发展,促使其他语知识的学习、语能力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从新的角度重新认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任何课堂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能否很好地处理这些事,显示了一个教师的机智。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本着既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又有利于思想教育,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不伤害他们的感情这些原则,巧妙运用汉字调解矛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律的潜能。一、一个“自”字调动了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一次下午的朗读课,学生朗读的兴趣全被睡意夺走了,读得无精打采,参差不齐。怎么办呢?他们已经初三了,升学的压力夺走了他们幸福的午休,我不忍心批评他们,但是这一节课如果以这个状态上下去,效果可想而知。于是…  相似文献   

11.
课文朗读有多种形式,但教师在课堂操作时多根据文本学习的需要或者齐读或者点名读或者自由读或者分角色读重点段落、重点句子。而下面这两堂课的朗读设计,则令人耳目一新。其共同特点都是将课文内容变形、组合,在变化多样的朗读活动中感受体验文本。【示例一】《珍珠鸟》学习过程中,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相关段落,教师扮演作者角色,学生扮演小鸟角色,文中出现的表示“我”“、珍珠鸟”这两个角色的相关词语,教师朗读时一律换成“我”、“你”,学生朗读时一律换成“你”、我”。原文: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  相似文献   

12.
要让低年级学生透过课文内容理解、学习好词佳句,教师要抓住关键词,利用朗读感悟,引导学生想象以达到目的。如:教学《美丽的公鸡》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得意洋洋”与“伤心”两个关键词,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引导学生找出表示公鸡情绪变化的这两个关键词语,然后再请学生从读中找出文中写公  相似文献   

13.
张秀梅 《小学生》2011,(2):43-44
尽管五年级的学生学习英语已经两年多了,我却发现不少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还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有的学生只是朗读而不理解与思考,对朗读内容不进行记忆,结果是一无所获。也有的同学在齐读时漫不经心,把朗读变成默读或是只是做做样子,动动嘴唇,其实根本没有发出声音,根本达不到培养语感的目的。在小学阶段,英语学习应该以听,说,读为主的,可大部分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教师布置的口头作业(听磁带,读课文),大部分学生不能认真完成,有的甚至不把“读”当作业,  相似文献   

14.
从语文教学中发现,高一学生不适应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初中语文课文短,是短文细教,教师是手把手地教。高中语文课文长,是长文粗教,理解能力要求高,教师是放手教学,有些方面有待于学生去咀嚼。那么高一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在哪里呢?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初中如何学习语文作个切实的了解。于是就“初中是如何学习语文的”这一主题我们进行了13个项目的调查。调查对象是98财会班、98双语班、文秘班200名学生,调查结果表明,初中语文学习存在两大不足:一是朗读太少;二是学生没有动脑习惯。可见,职专高一语文教学的着眼点是:一是…  相似文献   

15.
黄丹青 《家长》2023,(21):125-12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要‘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朗读是一个把“无声”的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文字的过程,强调脑、耳、口、眼的协同,是一种创造性阅读活动。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读得流利、正确、富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流利、正确、富有感情,这是学生语文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新课标对小学语文低段学生的朗读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因此,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小学语文低段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现状,  相似文献   

16.
一、传授感情朗读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感情朗读,可从语调、语速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它给我们指出了正确朗读的两个要素。但我们也发现:有时候,教师在语调、语速上都指导得不错,但为什么学生朗读的效果却不地得好呢?究其原因,是缺少了对“停顿”这一技巧的指导.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评价学生的朗读应包括语音语调的准确、语速的适当、停顿的合理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17.
教师可用一则故事引入新课:“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然后教师问:“这个故事要讲多久才能讲完呢?”当学生问答“永远都讲不完。”教师便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数,与这个故事有密切联系,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呢?”(想)于是揭示新课:循环小数。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大纲明确指出 :“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 ,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那么低年级要达到新大纲的要求 ,教师无疑要对学生加强朗读指导。笔者略谈几点肤浅的做法。一、激发朗读兴趣叶圣陶先生说 :“令学生吟诵 ,要使他们看作是一种享受而不看作是一种负担……”这就迫切要求教师要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如教《小珊迪》一课 ,我采用情景激趣法 ,先播放配乐课文的朗读录音 ,创设情景 ,营造课堂氛围 ,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会自然进入情景 ,被美妙的音乐声所陶醉。这样有利于激…  相似文献   

19.
一、创设教学情境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相遇问题”这节课时,上课了,她走进教室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唱首歌,然后再上课,好不好?”在学生认可的同时,她叫起一位学生,让大家用热烈的掌声鼓励他唱歌。这时,教室里响起了“哗哗”的掌声,气氛活跃起来了。等这位学生唱完歌后,这位教师接着问:“同学们刚才用热烈的掌声鼓励这位同学唱歌,…  相似文献   

20.
一、“书声琅琅”与“鸦雀无声”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应该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琅琅”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这次语文课改对课堂上的朗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教师满堂灌、用繁琐分析代替学生阅读的现象得到了克服,语文课堂出现了“书声琅琅”的可喜景象。但也产生了另一种偏向,那就是用集体讨论代替学生个人阅读,用朗读代替默读。我们常看到课堂上有教师这样要求学生:“齐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显然,这“齐读课文”的方式与“思考问题”的目的发生了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