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在家上学     
《上海教育》2012,(26):18-19
去年8月,中国"在家上学"大会在云南举行,引发了人们对"在家上学"群体的持续关注。事实上,在国内,做这一选择的家长尚属极少数,但在其他一些国家,在家上学并不是罕见的事情。美国约有250万在家上学的孩子,他们的成长令人惊喜,"在家上学"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选择;英国约有4万~10万在家上学的孩子,他们的表现得到肯定,政府主动与家庭建立更积极的关系;俄罗斯约有100万在家上学的孩子,他们能从政府那里获得补贴,但必须每学期到一所学校注册;  相似文献   

2.
英国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在家上学"现象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英国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在家上学”现象产生的背景、法律依据、现状和问题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提出了其对今后义务教育发展可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青年教师》2007,(7):2-2
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明确,投入总量增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基本解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近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4.
英国首都伦敦很早就认可了“在家上学”的合法地位,并建立了一套有关“在家上学”的完整体系,从原则、规定、申请流程等方面制定了“在家上学”的具体政策.借鉴伦敦“在家上学”政策的特点与经验,中国应尽快确定“在家上学”的合法地位,建立“在家上学”的管理机制,实现监督和指导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并培养监督管理“在家上学”的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5.
多视角审视高等教育“上学难与贵”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新旧体制的转轨,“上学难、上学贵”已成为矛盾的集中体现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高等教育上学到底有多贵?缘何难?如何消除高等教育“上学难与贵”?这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生拒绝上学行为状况,为相关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广州市5个区18所中小学校的6369名学生进行拒绝上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广州市中小学生拒绝上学行为的检出率为22.5%,男女、城乡学生之间拒绝上学行为的检出率差异不显著,各年龄阶段学生拒绝上学行为的检出率差异极其显著。广州市中小学生存在较严重的拒绝上学行为,教育等相关部门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干预。建议在理论上,建立和发展我国的拒绝上学行为的研究体系;在制度上,建立拒绝上学行为的预警、报告、矫正系统;在理念上,逐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在对义务教育阶段家长择校问题集中研究的背景下,"在家上学"这种教育方式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舆论对其合法性与合理性的争议与深思。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与分析表明,关于"在家上学"的研究主要探讨了"在家上学"的内涵、性质、背景、原因、现状、条件以及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启示等问题。文章分析"在家上学"的研究现状和主要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探讨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美国义务教育阶段在家上学合法化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美国各州主要通过判例法、立法、利用原有法律等三种方式使在家上学合法化,其中立法是大多数州采用的方式。这些合法化方式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其中判例法与立法之间的相互影响最为充分。美国义务教育阶段在家上学实际上突显了父母教育权威与州教育权威之间的冲突,而合法化的实质就是利用法律缓解了两者之间的冲突。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家上学是非法的,应借鉴美国在家上学的合法化经验,尽快通过制定在家上学法律、法规或者相关条例,或修改原有法律等方式,以确立我国在家上学的合法地位。  相似文献   

9.
何国萍  郭昀 《考试周刊》2011,(61):213-214
上学难是一个百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个问题在教育的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表现。上学难不仅会危害弱势群体。危害教育事业本身,更会危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学难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目标的实现,是解决上学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家上学”现象在我国的发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这一现象的评论和研究也从舆论热点转移到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大多数研究学者都是以教育学问题的立场对“在家上学”的内涵、原因、现状及对学校改革发展的启示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而以社会学问题的视角,对引发“在家上学”现象的社会化因素、“在家上学”产生的社会问题及其面临的社会困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将会在学校教育追求多元化发展的教育改革趋势下,对今后“在家上学”和学校教育的发展提出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环境下,政府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地位和导向性作用愈发关键,其直接关系到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稳定.面对流转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何有效的发挥政府的导向性作用,强化对各个方面的规范非常关键.建立在我国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发展历程上,探讨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在政府导向作用下规范农地经营权流转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财政供养人口问题涉及到财政负担和政府职能运行效率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和历届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出发,分析目前我国财政供养人口存在的问题,为解决财政供养人口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既是一个社会问题,又是一个学校和毕业生自身能力不足的综合反映。解决这一难题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着眼考虑,既要以政府拓宽就业渠道和建立开放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作先导,又要以高校开放办学和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作保障。  相似文献   

14.
徐文军 《天中学刊》2014,29(6):104-106
抗战后期,中国政府为了支持法币,抑制通货膨胀以及持续抗战的需要,向英国借款五千万英镑.英国政府虽然答应借款,但提出了种种限制条件.为此,中英两国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会谈,谈判甚至一度陷入僵局.从表面上看,中英双方在贷款条件上分歧严重,英国的原意在于提高中国抗战热情,以能够持续抗战,而中国更重视实质上的帮助.中英双方在贷款问题上的分歧,对抗战产生了不利影响,而且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15.
自独立以来,印度基础教育面临着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性别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政府针对这些问题相应地实施了一些新的政策和措施,发挥了一定作用,取得了较好效果,其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6.
1898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被迫出走海外,以维新派流亡者的政治角色继续活动。在引渡维新派流亡者的问题上,清政府和英、日等国政府发生外交纠纷。维新派流亡者在英日朝野展开游说活动,争取英国和日本对保皇活动的支持。维新派流亡者的涉外活动加剧了清政府与英日两国的矛盾,在客观上进一步孤立了清政府,促成了清政府外交政策的失序。可以说,维新派流亡者对清政府的外交孤立活动与清政府在义和团战争中的外交严重失序有着不可分离的因果链条。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英国贫困问题与宪政调适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英国现代化的深入,贫富分化加剧,贫困问题及其所导致的秩序和法治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英国政府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中叶期间,十分关注并尝试于对这些社会问题的宪政调适。宪政调适实际上是政治体制现代化对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和社会变革的适应能力。英国在现代化过程中议会和选举权的变革,工业阶级地位的提升,以及对贫困等问题的宪政调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英国社会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的同时,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指控越来越多,情况也变得更加复杂,其将进一步制约中国国内相关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应对这种形势,政府、行业及企业应协调合作,借助WTO争端解决机制采取相关对策,拓展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诚信是市场机制运行的基础和灵魂。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诚信严重失范,主要是由于中国传统诚信的局限性、法律和经济制度的缺位和滞后及政府行为失范等原因造成的。诚信失范问题必须通过营造诚信的社会大环境,确立诚信的标尺和平台,建立信用体系和诚信制度,以及重树政府诚信形象等方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和补偿对居民生活影响重大,备受社会关注。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由政府组织拆迁或授权拆迁。明确补偿主体,确定补偿标准,实行相应和及时的补偿原则,依法征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