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教育教学事业不断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基础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PBL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围绕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有一定复杂性的问题展开探究学习,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逐渐在探究学习中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习能力。那么将这种模式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可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并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用类似研究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进行学习,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语文课程不仅十分强调探究,而且新课标也倡导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教学中如何为学生搭建探究学习的平台呢?  相似文献   

3.
深入推进学生探究学习是实现学科育人和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支撑。在明确探究学习内涵的基础上,建构以“我”为根基的“问、答、行、思”数学探究学习过程,并结合案例,对有“问题”“情境”即探究、有“活动”“对话”即探究以及无“专题”“项目”不探究等使探究学习虚化问题进行了诊断,并提出解决方案。探究学习符合学生学习天性、契合数学学习特点、满足深度学习需要,并能奠基问题解决过程。有效指导探究学习教师需要审视自己的数学观念、经历必要的数学探究并把握教学指导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孟泽琪 《教学月刊》2022,(11):32-36
项目化学习旨在通过项目促进学生探究、协作、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模型观念的有效方法.教师可综合分析教材及学情以确定学习主题,关注素养以制订学习目标,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主题.教师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切入点,收集信息并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然后协助学生探究,讨论问题的解决途径,并以个性展示总结问题的本质规律.教师还要有目的地对项目进行计划、管理和评估,对学生的项目成果实施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综合考量学生的项目成果和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授初中历史时进行探究学习,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思维方式、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及学习方法进行了探究,并对实施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6.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教学界流行并日益受到重视的教学方式之一,适当的小组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营造和谐进取的教学氛围。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不能设计出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不能对小组合作的过程进行合理掌控,致使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多流于形式,学生从小组讨论中收获历史思维方面的能力有限。因此,设计出有效的探究问题并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合理掌控成为小组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项目学习是借助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并最终形成实际产品的问题解决学习模式,可以合理地引入到学校课程教学变革中。成都市东光实验小学响应时代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构建了以项目学习为载体的学科内、跨学科、超学科课程群,力求促进学生从以"知识"为主的学习向以"素养"为主的学习转变。  相似文献   

8.
郑永 《教育教学论坛》2012,(28):120-121
研究性学习对于革新语文教学形式相当重要,它通过对学生学习趣味的驱动和问题的探究,增强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并在课堂中通过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开展探究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学生的充分参与为前提,以学生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的一种学习方式。"以实验探究为主导"的物理课堂教学是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寻求探究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不断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最  相似文献   

10.
为避免“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构建和实践中出现误区,本研究进一步完善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完善后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新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学生的探究精神,同时指出在采用此模式对教师素养的要求,以及在设置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环节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陈湘 《江苏教育》2008,(14):97-99
小学数学探究学习是指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成功地开展探究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然而,这并不等于说学生的任何一种学习过程都必然会成为探究发现的过程,事实上,学习只有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才可能成为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项目式学习是从真实情境出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基于真实的时政热点设置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和评价,为妥善解决我国海洋争端提出建议.学生在解决该项目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和强化自...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并强调指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科学课程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发端于问题,没有问题就谈不上探究。科学史上的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教育现状和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结合工作实际寻找问题根源,探究解决方法,并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将探究式学习有机地整合于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问题,创设情景、搭设探究学习平台,针对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究的第一步;引导、激励学生参与探究,培养体验活动过程的能力,借助周边学科的知识,围绕科学的主题,在体验中展开,对问题的形成与验证要求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发现新知识,并在不同的情况下利用知识要点的渗透来合理而科学地解决问题,这是帮助学生探究的第二步;在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分析、学会欣赏,学会评价,这是教会学生探究的第三步。具体做法:①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②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合作探究;③教会学生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大胆交流、展示。在教学中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给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真正认知体育文化的内涵,并在体验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的科学应用方法,寻求更适合于个体的健身途径,真正做到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收获。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数学的探究性学习,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性精神和探究能力呢?一、教师必须是教育智者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首先教师要认识到探究性学习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懂得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  相似文献   

17.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从疑问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面对的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通过多样化多角度的探究活动来解答疑问或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培养情感体验。历史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究,“做”好综合探究课呢?下面就以认识马克思主义第一课为例来谈谈我对探究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以“爱护水资源”为主题开展初中化学项目式教学和跨学科实践活动。学生课前分组完成各自的项目学习,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互相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问题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通过以问题解决带领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并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化学课程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全面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对科学探究几个基本要素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对探究问题的解决能力的培养.中考实验与探究复习课应围绕如何激发并巩固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模式,上出新意、提高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来展开.  相似文献   

20.
正《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13年修订)》中指出,要"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习过程应该成为学生充满快乐体验、充满探究挑战的人生经历"。因此,教师应当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研究,这样才能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展开,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分析,为学生准备恰当的"探究问题""探究范围""探究形式"。笔者就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