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早在20世纪60-70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及语言学家就开始探究第二语言习得,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最终促成了一门新兴学科的诞生,也就是第二语言习得。20世纪80年代,斯蒂芬·Krashen对前人的研究做出总结,并根据自身的案例和实验研究,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说理论。本文将探索Krashen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其对中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在第二语言研究方面,长期以来理论语言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把语法习得研究放在优先地位,词汇的研究和教学却被忽视了。近二十年来,在语言学研究领域,二语词汇习得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二语教师也逐渐将相关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学习者语料库对二语词汇习得研究也有很大的作用。二语词汇已经从一个长时间受到忽视的领域变为第二语言习得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是语言学得到迅猛发展的世纪,20世纪70年代崛起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尤其令人注目。自那时起语言学家们开始意识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必  相似文献   

4.
随着外语教学和研究的不断发展,第二语言学习和习得的心理过程及认知过程越来越受到重视。哪些外在的因素和内在的因素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和习得起着正面的促进作用或负面的阻碍作用呢?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首先提出的中介语理论(interlanguage theory)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来研究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成为目前外语教学中用来解释和分析学生第二语言的学习所产生的偏误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母语知识对外语习得的影响是心理语言学家和语言学家正在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母语会对第二语言习得造成迁移现象,这种现象可以分为两种:正迁移和负迁移。本文通过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和语用几个层面上的对比分析论述了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负迁移,并提出了克服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母语负迁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对第二语言习得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形成了五个假设为基础的语言输入理论。五个假设分别是:习得——学得假设,自然顺序假设,监控假  相似文献   

7.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他在理论中提出了五种假设,即:习得——学习假设(acquisition—learninghypothesis).监控假设(monitor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设(naturalorderhypothesis),输入假设(i...  相似文献   

8.
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一直是语言学界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其中一个核心的方面就是母语迁移。“语言迁移”这一概念是美国语言学家Lado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Lado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广泛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经常将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以及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习得中去,这种现象被称为“语言迁移”。语言迁移性是指人们在学习掌握了母语系统后所获得的经验对学习英语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对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我们就称之为正迁移,即母语与目的语的相同之处会促进第二语言学习,加速通过中介语中某些发展序列。  相似文献   

9.
认知风格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知风格是学习模式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中,语言学家对主要的认知风格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本文试从第二语言学习者共有的认知风格及其与语言学习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近年来,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二语习得的理论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尤其是非专业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显现出的问题,主要针对授课时间及上课人数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两方面进行研究,并介绍一些教学对策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二语习得与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外语教学发展过程,各种理论流派纷呈,各有所长。边缘科学社会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研究第一语言的习得规律并用以指导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学。另外,语言学家也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以及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对当代外语教学起了积极影响,尤其是课堂教学收获不小。在二语习得论中,影响最大的是克拉中的二语习得理论假设,这些假设给了外语教学很多启示.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第二语言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它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大概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主要研究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和结果,其目的是对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进行客观描述和科学解释。国内外语言教学研究表明,语言能力是后天习得而成的,而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与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正确处理与利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用系统科学全面考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设想,论证了这种考察的合理性、必要性、可行性,并提出了一个大致的考察框架。本文认为。系统科学具有横断性、层次性、普适性,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具有综合性、层次性、复杂性,与系统科学同形且已受到它的影响,因而用系统科学考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合理的、必要的、可行的,这种考察可采用演绎性研究与归纳性考察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第二语言教师普遍意识到学生母语对学生第二语言习得(SLA)的影响。心理语言学家和二语习得专家已经在这一领域有了重大的发现。然而,这些研究关注的焦点一直集中在其负面影响上,并没有太多地关注第一语言(L1)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许多语言学家在对语言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认识到认知因素对于语言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基础是母语系统,但又脱离母语系统,认知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认知科学的基础入手,结合实例分析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认知因素所发挥的功能能积极推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  相似文献   

16.
第二语言研究是指学习者在已有的母语基础上怎样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大家普遍认为学习者的第一语言——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很大负面影响。然而,在教学经验和一些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母语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不但不具负面影响,而且有促进作用。本文就此作了研究和分析,指出了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可资利用的研究基础,它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7.
第二语言习得通常是指在习得母语之外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同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而存在。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当中,情感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我们必须要对情感因素以及第二语言习得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周帆 《海外英语》2013,(16):277-278
第二语言习得通常是指在习得母语之外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同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而存在。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当中,情感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我们必须要对情感因素以及第二语言习得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介绍名语言学家Krashen的第二语言学习的模式,Krashen的“监控模式”共有五个假设:习得与学得的区别;自然顺序的假设:监控假设;输入假设;情感过滤假设。  相似文献   

20.
学习者差异的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许多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都影响学习的结果。其中动机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动机的认识发挥其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将有助于提高第二语言的习得和教学,获得理想的语言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