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有对马克思与蒲鲁东的思想关系研究还有深入拓展的必要,宜在无政府主义的语境中定位蒲鲁东及其思想,并在更广阔的启蒙政治哲学和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总体语境中来理解两人的关系。马克思对蒲鲁东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批判体现在理论基础、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等方面,是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和空论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立场与小资产阶级立场、社会革命与社会改良、“人类社会”与自由社会等的区分。这种定位和理解有助于把握蒲鲁东的整个思想及其基本性质,也更有助于反过来证明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从而为21世纪的人类解放道路提供原则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对以蒲鲁东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学和哲学中的错误进行了批判,揭露了蒲鲁东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误解,揭示了他对历史的误解以及这种误解产生的根源。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对以蒲鲁东为代表的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批判,这两部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经济学逻辑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重新回到对经济学进行客观描述的现实逻辑,但由于其经济学研究视域依然以斯密为基础,因此,他此时的许多经济学分析仍不够成熟。他在这部书的写作过程中逐渐意识到,想要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就必须加深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1846年蒲鲁东《贫困的哲学》的发表成为他深化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催化剂,他在《哲学的贫困》中对蒲鲁东的政治经济学观点的一系列批判,可以看出马克思将自己的经济学视域从斯密转向了李嘉图,深化了对古典经济学和现实社会的理解,为创立自己的经济学视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由黑格尔提出的"逻辑和历史一致"的观点,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学术界和研究者的思想,很少有人对此质疑过。恩格斯是这一观点的第一个追随者,他认为逻辑是"修正过"的历史,逻辑的方法说到底还是历史的方法,二者起点相同,平行前进。而在马克思那里,逻辑和历史的一致是不存在的,只是作为一个没有什么价值的命题被消解或悬搁。马克思关注的首先是揭示历史现象的当代意义,或者说如何把当代眼光引入到对历史现象的阐释之中,从而使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获得了厚实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后,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进一步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首次正面批判了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同时对过去的政治经济学,特别是蒲鲁东的形而上学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实质是黑格尔概念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中的抽象运用,是一种“庸俗辩证法”。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实现了历史辩证法对蒲鲁东“庸俗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基于此,对《哲学的贫困》中历史辩证法对“庸俗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批判,与其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看,从《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到《神圣家族》,马克思批判地吸取了蒲鲁东理论的积极因素,逐步实现了其批判对象的转换,即从批判哲学、国家和法转向批判所有权和市民社会;从《哲学的贫困》到《资本论》手稿,马克思以蒲鲁东的理论缺陷为参照,不断深入到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当中,并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化。  相似文献   

7.
“:历史叙述方法”是逻辑地再现历史发展过程、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叙述方法。蒲鲁东运用系列辩证法构建从抽象到具体的历史叙述方法,以无人身的人类理性编排经济范畴的历史顺序、以永恒的经济范畴把握社会生产关系、以天命的目的阐明社会历史进程,使历史的辩证性和丰富性窒息在抽象的真空中,公式的运动代替了现实的运动。马克思从理论前提、方法论、理论实质三个维度对蒲鲁东的唯心主义的历史叙述方法展开全方位批判,指出其在本质上是对德国观念论的简单模仿,是冒牌的黑格尔辩证法,反映了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立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以现实的历史反对神圣的历史,以历史的辩证法否定系列的辩证法,构建通达现实的具体的科学的历史叙述方法,实现了对蒲鲁东的历史叙述方法的批判性超越。  相似文献   

8.
蒲鲁东在面对人类社会的贫困问题时,在《贫困的哲学》中总结了十个方面的原因,最终将贫困的根源归结为所有权,他试图通过“构成价值”来实现平等交换,构建一个绝对平等的社会。然而,其反贫困理论却存在着三个方面的根本缺陷:以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来推演人类社会;将黑格尔的辩证法机械化为简单的正题、反题、合题的公式;在摆脱贫困的现实路径中恐惧革命而崇尚“文火”。与之相反,马克思则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高度,从现实经济关系出发来分析人类社会的贫困问题,批判并解构了蒲鲁东唯心主义的经济范畴,初步阐明了其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观点,指明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包含着一种深刻而现实的生态观,这种生态观发端于其"对象性"范畴,以"对象性活动"为基础,在现实的实践中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存在关系,并将这种探讨推进到社会历史的存在论层面,揭示了造成人与自然相对立的资本根源。马克思生态观又完全立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之中,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根基处包含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的真正统一,并展现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对于马克思生态观的根本意义并不在于仅为其提供了视角和论域,而在于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是马克思生态观的理论基础之所在。马克思生态观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的阐明对于当今生态理论的发展与生态实践的进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圣麦克斯”章,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促成了马克思思想的成熟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施蒂纳是马克思进行思维方式彻底革新的重要一环,这一环的意义就在于马克思通过揭示施蒂纳哲学内在的抽象思辨性质,用实践的思维方式最终超越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哲学路数,从经验的、现实的人出发,以物质生产和交往关系为基础,强调生产关系对个体的优先性和对历史的辩证本性的理解,来发出对生活和历史的唯物解读.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的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但又是辩证的,在历史唯心主义形式下,表述了许多非常现实的内容,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辩证法思想,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萌芽思想的光辉.恩格斯说,黑格尔的社会历史观是划时代的,“这个划时代的历史观是新的唯物主义观点的直接的理论前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21页).  相似文献   

12.
新唯物主义在新在哪里?学术界有不少人认为是实践唯物主义,本文则谯辊新在历史唯物主义。重读《关于费尔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我们便可以得出以上结论的清晰逻辑。《提纲》中实践的观点只是认识历史的钥题,为唯物史观的创立提供了依据。马克思从实践入手,解开了历史发展的动力之谜,揭示了社会顾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又在《形态》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3.
自我实现是从人的主体能动性角度来揭示人的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从唯物辩证的、社会实践的角度对自我实现的基本性质、内在动力、制约尺度、实现形式、价值创造、评价标准等方面做出了科学的解释.这些观点既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人的发展观的重要理论观点,也是当前对青年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一般观点认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科学而明确的规定,就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指出的,“人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本文则认为,在研究人的本质时,马克思曾先后使用了三种提法,揭示这三种不同提法之间的内在逻辑和逻辑的历史,乃是本文的中心议题。同时,这种揭示也使我们找到了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科学根据。最后,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人的本质与人的解放理论的阐述,试图揭示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之逻辑思路的真正蕴涵。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基础是以大工业生产实践为基础的现代经济社会,近代对这个社会真正作出科学理解的是经济学,新哲学以经济学为基础实现二者的内在同一是历史和逻辑的必然。蒲鲁东是第一个自觉地将哲学经济学化、经济学哲学化努力的思想家,他对马克思实现哲学的经济学转向具有重要启示和推动力。哲学和经济学的内在融合构成马克思真正实现总体性全方位的理论革命的基础。马克思哲学就是经济哲学。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实践观点,马克思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解决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现实统一性问题,成就了自然观之历史性变革。马克思自然观对人与自然关系异化根源的揭示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阐释,彰显出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正确认识和解决当代生态危机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7.
吉登斯对马克思的批判和反思,服从于吉登斯晚期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经历了一个从早期侧重于解读到后期侧重于批判的过程,在总体上包含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基础、资本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学说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生态思想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包含了深刻、现实的生态思想,这种生态思想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中把握住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的真正统一,并以现实的实践性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生态思想中包含的物质变换概念、节约思想、环境再生产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直接的理论资源;马克思生态思想对资本逻辑的揭示与资本主义制度反生态性的批判,又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道路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所谓“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比较研究”中的一系列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文章指出: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历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丰富和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历史唯心主义.应该划清二者的原则界限.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从资本逻辑的现象界到本质界的重要一环。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分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马克思哲学与西方近代以来的哲学的重要区别,同时也有助于说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变迁。以劳动本体论来建构或反对马克思哲学,都没有意识到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分的意义。"劳动力"范畴的提出,更能揭示出资本逻辑的结构化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