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1969年去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生命好像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转了一圈回来,只给了他乡村淳朴的回忆,却永远地剥夺了他行走的权利。然而他是否也应感谢这个玩笑呢?身体的行走停止了,思想的脚步却愈发地快起来,深刻的思索和文字从他的笔下流淌出来,给了他的生命又一片飞翔的天空。《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一本文集。主要收录了《我与地坛》、《我的遥远清平湾》等七篇作品。史铁生笔下的地坛,没有帝王将相锣鼓喧天的祭祀,那只是一个园子,有一些路人,有一些不被重视的风景;它又不…  相似文献   

2.
王楠楠 《考试周刊》2011,(28):36-37
池莉作为“新写实主义”及“汉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她的小说多写世俗人生。池莉的最新作品《所以》展示了人的命运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并反映了时代及人生需求的矛盾.读来引人思索人生。  相似文献   

3.
一不了解亨利·劳森,就不会了解十九世纪澳大利亚文学中的丛林人。这样说决非夸张之词。丛林人由于劳森的辛勤笔墨,才在世界文坛上树立了自己的形象。丛林生活需要丛林作家,而劳森恰是生逢其时。他生于斯,长于斯,十二岁时便开始写作,直到逝世前一周,还在澳大利亚文学园地里耕耘。牧羊、剪毛、油漆、搬运,样样他都干过。骑马、喝酒、打架、捐钱,事事他都经历过。他熟悉自己的写作背景,把自己的叙述建立在牢固的现实生活基础之上。事实上,他就是澳大利亚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实主义希求作家去研究的,是穷人,是贱民,是芸芸众生中的微贱者。劳森的出生和经历使他格外关注这样的人物;素  相似文献   

4.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董丛林教授的《曾国藩传》(43.6万字),作为一部学术性的历史人物传记,据闻有不错的销路,这说明能为学界乃至公众所关注.关于曾国藩的传记,此前已有多种,能在众传之林中出新,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作者自然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从他在该书"引言"中的交代就看得出来.正是鉴于此,其写作立意上对如何创新,就有自觉的把握.譬如,特别关注到传主的多面性、复杂性特点,要为其作综合、立体地"造像".并且,于形神关系方面巧妙把握,使传主在他笔下能形神兼备地被揭示出来,真实全面而又生动鲜活,读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5.
一个无聊懒散的周末,在阳光的催促下,拉开散满墨香的书柜,捧出一本《呼兰河传》. 坐在柔软的沙发上,轻轻地翻开扉页,漂浮的目光终于落在了黑色的字体上. 一个拥有灰色童年的小女孩——萧红,无声地走进了我的视野,让我感受到无比的惋惜与心疼.  相似文献   

6.
7.
张丽 《文教资料》2012,(5):148-149
文章借用蒙台梭利所著《童年的秘密》一书中的有关论述,分析了现实中部分家长对孩子爱的误区的错误之处,提出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这样才是真正的爱。  相似文献   

8.
和希腊神话人物西绪福斯一样,<老人与海>的主人公也处在人生"困境"之中.但他敢于直面命运、抗拒命运、维护人的尊严的精神却具有永恒的意义.对西绪福斯困境的人生思索饱含着强烈的人道主义的情怀,也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倪兴亮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远方的爱》的真正意义,不在小说创作的艺术上,而在于它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生存的阶层。这个阶层虽然生活得很平凡、很无奈,但也有他们无法剥夺的生活空间和乐趣。  相似文献   

10.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不少作品已在我国翻译出版,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翻译出版过司汤达的传记。前些时候出版的《时代三色》(作者为苏联维诺格拉多夫)虽说也是一本介绍司汤达生平的作品,但是严格地说,它只是一部传记体的小说,书中有很多虚构的成分。而且,它并没有完整地介绍司汤达的一生,而只是描写了司汤达随拿破仑一起从莫斯科撤退之后的生活经历,当时司汤达已经二十九岁了。现在这本由美国作家马修·约瑟夫森撰写的《司汤达传》,不仅史料翔实,介绍全面,文笔生动,而且观点比较新颖,代表着二十世纪对司汤达研究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11.
日本作家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是一个薄薄的小册子,结集了十九世纪末作者发表的一些零星散文。文章都很短,但由它们所折射出的作者那纯净而虔诚的质朴心灵,总令我为之深深动容。  相似文献   

12.
<正>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考中进士。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任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在任时,他采取了一些政治改良的措施,但新政推行不到一年,就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范仲淹被免去参知政事职务,贬为地方官。先后出知邓州、杭州、青州。在被贬邓州期间,他创作了名篇《岳阳楼记》。文正公笔下的洞庭湖“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但留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抒发千古忧思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相似文献   

13.
“何人给得萧红影,望断青天一缕霞。”曾有一位作家这样描绘萧红,说她恰似旧中国黑暗夜空中的一抹明霞。她打破传统,异军突起,以独具风格的优美散文和散文  相似文献   

14.
一范晔(391-4445),字蔚宗,南朝宋代顺阳山阴(今河南淅川)人。他出身于儒学世家:祖父范宁,官至太守,长于经学;父范太,曾任侍中,有文集行世;伯父范弘之,做过太学博士,以儒术知名。这些对他的思想有很大影响。他曾任参军、太守等职。后因密谋拥戴宋文帝(刘裕之子刘义隆)的兄弟刘义康(他做过刘义康的参军),被判处死刑,死时年仅四十八岁。范晔博学能文,也相当自负。他仿效班彪的《史记后传》和班固的《汉书》而作《后汉书》。在他之前,作后汉书的还有许多家,但  相似文献   

15.
<正>拉伯雷,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最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之一。出身律师家庭,早年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后来以行医为业,16世纪30年代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他通晓医学、天文、地理、数学、哲学、神学、音乐等多种学科和希腊文、拉丁文、希伯来文等多种文字,堪称"人文主义巨人"。拉伯雷的主要著作是长篇小说《巨人传》。《巨人传》共分五卷,取材于法国民间传说故事,主要写格朗古杰、  相似文献   

16.
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道德经》第五章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意思是说:天地无所私爱,任凭万物自然生灭;"圣人"无所偏爱,听任百姓自然天地之间。此处的"圣人"不是儒家意义上的圣人,是指"得‘道’的人"。"仁",指的是偏爱的意思。"刍  相似文献   

17.
我一口气读完了《杰克·伦敦传》,有一种从滑梯上一滑而下的快感与失落,伴随杰克·伦敦的人生历程和复杂的内心矛盾,我一路走来,感慨颇多。杰克是个能干的作家,无奈的是,他活得太累了。他试图在生存与信念的天平上永远保持一致而又不断加重砝码,最终,天平由于承受不了砝码的重量  相似文献   

18.
“何人给得萧红影,望断青天一缕霞。”曾有一位作家这样描绘萧红,萧红恰似旧中国黑暗夜空中的一抹明霞。她打破传统,异军突起,以独具风格的优美散文和散文化的小说给现代文坛带来了一支支清新明丽的歌,一曲曲哀婉动人的歌。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它最长,却又最短,它最快,却又最慢,你知道它是什么吗?你们也许可以猜到,大概只有时间这个精灵才会有这种魔力。是的,时间的流逝就像一条无波的小河,虽然无声无息,但涓涓细流却能在你身上刻下深深浅浅岁月的痕迹。《流年》这首诗,就给我们这么一种人生感悟。“流水冲刷着河床,时间冲刷着人群/带着流速的事物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言情小说的迷乱之中,我读着沈从文的《边城》,品着汪曾祺的《受戒》,有一种久违的舒畅与莫名的感动拨动着早已麻木的心。文学造诣不深的我,完全被两篇小说那匠心独运的文笔、那如诗如画的意境、那跃然纸上的人物形象所吸引,我似乎闻到了湘西地区那被白日炙烤了一天的泥土散发出来的泥土气息,似乎尝到了小英子顺手抛给明子的那几颗莲子的香甜。我深深陶醉于流露在字里行间的那人性之美、人情之爱的氛围中。爱在美中产生翠翠的世界宁静而和谐。柔和的月光、平静的溪水、薄薄的白雾……心上的人在水一方放声高歌,遥表情意。翠翠这个“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