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微电影作为移动媒体技术发展的产物,以其特有的电影叙事方式走进人们的视野。当今社会,"微"已经成为了大众欣然接受的一种生活方式,例如,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这种"微时代"的事物非常符合现代人生活的快节奏,能够给人们的娱乐休闲带来更多的乐趣。微电影不同于传统的电影,它的广告方式同传统的说教式、诉求式有所区别,它创造了全新的广告盈利模式。微电影广告的诞生,成为当前比较流行的广告体裁和广告制作方式,不仅符合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向,也为广告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本文通过分析微电影的传播效果和广告特性,寄希望于对我国的媒体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电影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在新媒体视阈下,电影的艺术形态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以微电影为主的新型电影艺术给我国影视作品的叙事方式增添了新的动力。本文首先论述了微电影的发展情况,随后又从内涵主旨、题材内容和题材内容等方面探究了微电影的叙事特点,希望能够提升微电影的创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电影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承载商业信息的介质.在新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智能终端和无线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要在碎片化的环境中接收信息,再加上电影中植入广告数量偏多、方式生硬等缺点,传统电影在传播商业信息方面面临瓶颈.微时代除了微博之外,微电影也是引人关注的新事物,它突破了传统院线电影的物理环境,并以其成本低、传播快、互动频繁等优点成为企业散播商业广告的首选.这种定制式的微电影广告实现了高端植入,降低了广告主的投资风险,有利于企业和微电影的制作者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4.
与传统的大屏幕电影美学相反,微电影艺术的审美进程在于艺术本身,即在审美形式本身.在微电影隐蔽的图像背后,“民间性”成为把握微电影艺术倾向性的重要观点.微电影民间性电影美学的建构深入反思了电影叙事及语言问题,为电影面对自身的存在和艺术的使命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电影发展的近百年间,电影艺术在不断变革中逐渐积累了自身的价值。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等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信息更加多元化,一场以"微电影"冠名的新一轮革命应运而生。微电影的诞生使得新传媒时代下的电影艺术无论在技术方式还是消费方式上都发生了与传统电影有所不同的根本改变。微电影以其个性化的传播特征,日渐成为影视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拓展了新媒体时代大众个性化表达的空间。其多元化的价值走向将给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电影人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文革"作了一次集体的记忆。这批电影也就成了人们了解"文革"的影像作品。在这些电影里,"文革"已变成人们记忆中的一段故事。本文分析这类影片的叙事空间与叙事策略,并探讨其选择这种空间与策略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河南教育》2014,(7):52-52
<正>策划人语:随着近年《老男孩》《一触即发》《一部佳作的诞生》等微电影作品的爆红网络,微电影这种新的电影形式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进入大学校园,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和追捧。随之,各大学都开始举办微电影比赛之类的活动,一大批由学生制作的校园微电影作品涌现出来,其中不乏佳作风靡校园,成为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微电影,顾名思义,是比常规电影微小的电影,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其"微"在故事短小精悍上,"微"在观众的碎片化时间利用上,当然,也"微"在投资和制作周期上。大学校园里始终有着一批热爱电影的年轻人,以往大电影时代的高制作成本、长制作周期等高门槛让他们望而却步,而微电影的出现让  相似文献   

8.
继微小说、微博、微信等微事物出现后,微电影应运而生,并以迅猛之势快速发展,成为微时代中"微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一种新的媒介传播平台,微电影丰富了电影产业形态,更日趋成为品牌推广、旅游营销、城市形象推广、公益观念传播的新宠。  相似文献   

9.
<正>一、知微知彰:认识微电影微电影是伴随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飞跃发展以及大众文化崛起而诞生的新兴传播媒介,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是相对于电影而言的一种艺术形式。微电影之微体现在三方面:微时长(播放时间短)、微制作(制作周期短)、微投资(成本低、可操作性强)。基于"三微"特点,微电影呈现出平民性、草根性,成为人人皆可参与的艺术,中学生也可成为编剧、制片人、导演、演员等.通过微电影表达思想、体验美感、传播文化。二、见微知著:微电影作为思想品德教学载体的优势(一)微电影创新使用能增强课堂魅力和教学有效性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乔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微电影这一新电影形式应时而生,它突破了传统电影的媒介生态发展限制,在文化环境、信息技术、传播范式、市场营销等方面也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文章立足于媒介生态学的角度,研究促进微电影发展的媒介生态因素,分析其在发展中出现的生态失衡问题,并尝试提出微电影生态性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以促进未来微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电影这种艺术的商品属性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来的时候,我们的电影就不得不面对电影市场滑坡、电影观众大量流失的尴尬。这种尴尬使导演们在创作上作出反思与调整,而其中最明显的标志便是注重叙事,注重电影中的情节表现。在信息高度发达、电影风格和叙事手段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梳理和总结中国当代电影叙事策略的运用,无疑对探索电影新发展的起点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黄建新导演是第五代导演中旗帜鲜明的个例。他的电影在叙事方面也有着鲜明的特点。他的电影不排斥传统电影的叙事功能 ,又不是经典意义上的电影故事叙述者。他电影中的情节链常常受到一些表意元素的间离 ,呈松散的状态 ,从而在叙事上保持着一种开放性 ,尽量让电影呈现出生活原生态。在电影的叙事结构方面 ,他力求打破模式化 ,提供观众新的审美感受 ,以求观众在观看电影时有更多的思索与回味。  相似文献   

13.
革命文学建立革命合法性的一个重要表征手段是对革命的颠覆性异己因素——敌人的设置。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政治需要和意识形态要求却也有微妙的区别,在一个时期“合理”的叙述到了另一个时期就可能变成很不合适甚至“反动”的叙述,这就需要对叙事策略进行不断的调整。《红岩》作者们在写作《红岩》之前曾经对他们亲身经历过的集中营生活进行了多次不同形式的写作,这些作品的主要叙事策略是对敌人的反面形象进行夸饰性的描写,并以此来推进革命力量对反动势力的仇恨和完成对残余反动势力的清剿。《红岩》前两次稿的写作仍然沿用了这个曾经很有效果的叙事方法,但是却接连经历了痛苦的失败。经过复杂的逻辑转换过程,《红岩》作者们终于找到了符合意识形态更高要求的叙述敌人的方法,这就是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逻辑改换成“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逻辑。对这一革命文学常用“公式”的自觉运用,使得《红岩》的第三次修改稿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当代电影中女性主题的叙述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题的叙述和表达从来就是艰难的,当代电影中女性主题的叙述和表达更是面临着多重困境。当代电影中女性主题叙述和表达有三种方式:以女性的视角来破除男性的"观看",充分体验女性的自我生存;用暴力的方式反抗男权文化,拒绝男性社会的规范;用真正的失语对抗男性中心话语。  相似文献   

15.
从动物的角色功能看当代电影的生态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意识中一个重要的视点,是关注人类和其它非人类生命之间的关系。当代中国电影在不同时期对于动物角色功能给予了不同定位。在从阶级叙事到人性叙事的不同叙事模式中,生态意识始终未能浮出地表。生态意识的缺席,既有思想领域、文学领域内生态意识匮乏的间接影响,亦有导演等自身生态视野的缺失的直接因素。而近年来环保电影的出现,在显示差距的同时,亦昭示着新的希望的降临。  相似文献   

16.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中国电影,在各种传统类型中都有所发展和突破,而对于主流电影的样式和规范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我们.尤其是在类型方面的拓展成了我们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近几年中国电影的创作中,一种反映最底层人们生活状态、塑造最底层人物群像的电影类型——民生电影逐渐成型,它以平民视角进行人文叙事,这种方式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昭示着这种已然长期存在的电影类型必将成为主流电影发展的方向,并且引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电影作者”胡金铨对武侠电影进行了全方位超越,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电影艺术有机结合,使武侠电影作为成熟的类型电影得到西方学界认可,由此奠定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国际地位。胡金铨武侠电影的超越性可从三个维度加以全面审视:开创新武侠世纪的历史性超越,建构中国电影美学体系的美学超越,确立文史武侠叙述范式的类型电影超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多部电影使用封闭空间的叙事手法,表达一个又一个的动人故事。最近上映的《金陵十三钗》就是运用这种封闭空间的叙述策略,把不同的元素吸纳到一个封闭的地理空间中,从互相矛盾的个体逐渐变为一个整体,从而以不同的姿态走出封闭空间的束缚。这种外在空间以及外在空间所象征的精神空间是电影带给我们的直观感受和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9.
“第六代”的作品主要有这样两大类:其一是,表现青年“自我”、张扬青年“个性”主题的一类。其二,是体现某种“先锋”精神的一类。同大众所熟悉的“第五代”相比较,“第六代”是完全不同性质的“先锋”:“第五代”的最鲜明艺术特征一是“空间对于时间的获胜”,二是宏大叙事的、关心并靠拢主流意识形态的创作态度;三是追求民族化的风格。而“第六代”他们并不讲究光与影、场景与造型的象征艺术,也没有“第五代”所钟情的对喜丧歌舞等大场面的渲染,而是特别注重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讲述的方式通常是王朔式的,既漠视主流意识形态又极端“个人化”,因而可以说,“第六代”基本上是后现代主义和纪实主义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2010年《老男孩》在优酷视频上的超高点击率使国产电影在转型的路口上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微电影最早起源于网络视频,脱胎于小成本电影,它凭借着投资规模小、制作周期短以及全新的营销方式等优势使得传统电影华丽转身;它的制作班底从最早的网民恶搞,到草根原创以及现今专业影视公司的制作和全明星阵容的参演,从此新型的微电影时代在网络上一发不可收拾,从而使得微电影在当今微传播时代下成为中国电影的发展趋势与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