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只有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人的智力才会有较大的发展;只有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人的潜能才会得到充分的开发。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文教学应通过扎实的语言训练,在语言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它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马克思说过:想象力,这个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创造了许多神话、传奇和传说的文学,并给予人类以强大的影响。从这句话可见想象力的重要性。教育部新颁布的《课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第4条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凡是入选语文教材的均为情文并茂的文章,均是培养学生情感的素材。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情感世界纯真多彩。带领他们在课文表达的情感世界里邀游,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运用教材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展学生的情感世界,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要创新,开放式教学是最佳途径。怎样实施开放的语文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生 之初,天性都是一样的,善良的,但是每个人的生活遭遇是独一无二的,所受的教育不同,社会影响不同,形成的习惯不同,因而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价值观,气质,品德也就不同。这样,每个人的生命都很奇妙地自成一格,绝不雷同,这就是“人格”。  相似文献   

6.
语文带给了学生什么?这个疑问也许是每个语文老师心灵的痛。面对语文课堂上昏昏欲睡或有些麻木的眼睛,面对一篇篇足以使教师写作水平下降,且平淡苍白的作文,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应当深思。勿庸置疑,我们的语文教育作为民族的母语教育,它传承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负载着我们民族的情感,思想和哲学,包蕴着独属于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智慧。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较,  相似文献   

7.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虽然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的救育思想不尽相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是有一点都是相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理念,而人文素养的培养正是这一理念在语文学科的具体体现,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却片面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忽视人文性,导致了教育过程中人文教育的丢失。《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顺应改革需要,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从事20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从未像现在这样的亢奋和激动,记得自80年代初登讲台开始就已被抛入到了语文教学的改革浪潮中,多少年苦苦的翻滚、挣扎和搏击却始终感到举步维艰、收效甚微,单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言,就一直被一浪高过一浪的高考压力、被重技术知识轻人文体验的考试内容所淹没,新课程新课标的颁发,新教材的呈献,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出现,高科技的信息化社会大背景的建立,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改革环境,为萎靡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使语文教学在改革中充满了活力和勃勃生机,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逐步高涨,网络正在改变着语文教学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张宪民 《河北教育》2006,(10):44-4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构建开放的、而有策略的语文课程,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渗透审美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有实施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石玺 《教育艺术》2004,(7):30-31
“健康第一,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新课程标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随着新的教育观念的产生,教学过程也应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以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我在实际教学中做了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可见,强调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语文,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提高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3.
学校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各学科的教师都应该从自己的工作特点出发,把本行工作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情感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这就说明了语文课程从内部结构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得到情感体验.在总目标中第一条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始终要注意情感活动,让学生受到感染熏陶.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能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呢?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放在首位,既体现了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要求,又发扬了我国传统语文教育历来重视德育的传统.把语文德育具体化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一是避免了对语文德育的窄化理解。解放以后的一段时间,或者是在政治运动的冲击下,把语文德育单纯理解为政治思想教育,无视语文课程自身的特点,使语文课程变成政治课程的附庸。事实上语文课程若失去了自身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18.
勿庸讳言,语课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其实语课应该是最容易让学生乐而忘返的。因其拥有美的宝库,新的语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并肯定了这点。我们在语教学中可采用借助音乐手段;结合美读式表演;利用板书设计和引导展开想象等方法来渗透美育。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陶行知先生也说,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可是多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却总是离不开课本,走不出课堂,与社会陌生,和生活无关,只是作为应试的一门工具。  相似文献   

20.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些优美的诗句,中学生一般比较熟悉,大都能说出其字面含义。但如果让他们讲为什么“九月初三夜”里“月似弓”,为什么白帝至江陵船行那么快,就不一定人人都能讲出来了。因为从诗句本身不能说明,需要用到地理知识。正确的解释是:农历九月初三的月相是新月,似弓形。仲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非常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地面气温降低,近地面空气因为降温而达到过饱状态,空气中多余的水汽析出而凝结成大的露珠。白帝城至江陵之间的长江三峡段,处于我国的地势第二阶梯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