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视真实为第一生命,自然是追求客观的;然而新闻又是人做的,难免带有个人主观色彩。从这个层面说,新闻天生就有不客观的基因。同一新闻事件。媒体报道中的细节有不同,并不奇怪。如果从“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层面看,不同记者采访得到不同的新闻细节似乎也无可厚非。然而,新闻采访作为一项专业的工作。新闻报道也必须体现应有的专业性,一个新闻报道中关键细节存在较大差异是不正常的。  相似文献   

2.
播音语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反映生活的新闻稿件内容也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播音员的播音不仅能准确地表达逻辑、语法关系,还要感情真挚、准确、鲜明、生动地再现浓厚的生活气息。我们知道,庄重性是新闻播音的魅力所在,抒发感情是播通讯要掌握的特点。新闻稿件中的喜事、忧事、振奋人心事,叙述论理的不同表述,通讯稿件中人物的等各种复杂感情的表达,以及不同风格稿件的特定背景所规定的特定氛围和其中有着不同经历、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物在特定条件下的不同心境等一些微妙的变化,都需要播音员有“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与泣偕”的表达能力。当然…  相似文献   

3.
新闻是“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副教授林帆同志,提出了新闻是“事学”的新观点.他说,高尔基说过:“文学是人学”.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新闻是“事学”。因为新闻主要是写事,报道典型事件;即使是人物新闻,还是因事及人,离不开大量事迹。他从渊源、界说、时新、真实、体式五个方面来加以阐述: 渊源:“新闻即史”,历史是过去的新闻,新闻是将来的历史,不同仅在“时差”.史和率分不开,新闻和事也分不开.总起来看,渊源有二.从记事的事态与时态的联系,情报——新闻——历史三者联系成一线估计到将要发生的事苗或未便立即报道的,属情报;已发生并及时报道的时事,即新闻;  相似文献   

4.
新闻角度,就是报告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不同的侧面。其中又分为选题角度:即同一新闻事件和人物,从不同方面予以报道;取材角度:即同一新闻主题,选取不同的材料予以报道;写作角度:同一主题同一材料,表达手法不一样。我们说,一篇报道可以有多种角度。这是因为客观事实有许多不同的侧面。取材的侧面用以报道的角度也势必有多种。新闻角度的选择是否得当,对一篇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篇具有新闻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新闻是现代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离开了新闻信息,现代社会就失去其完整性。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我们都是新闻传播的受众,同时也是制造新闻事件的主角,为新闻传播提供丰富的素材。然而,重大新闻却不同,绝大多数人只能成为受众,只有极少部分人能成为新闻事件的主角。而恰恰是这些重大新闻往往能按照事物发展和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形成连锁性的系列报道,产生一波又一波相互关联而又独立的新闻高潮。这种新闻现象笔者称之为“新闻波” 现象。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每天都有新闻发生,而新闻的切入点和时效性对于新闻的产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每个人的"视角"不同,因此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会不同,这样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就会产生不同的切入点。而时效性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条件,是媒体的一条生命线。因此,对新闻报道的切入点和时效性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以人说事,是电视新闻表现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方式中,人与事之间关系是,选择的人为了说事而存在,为了说事才说人。要运用好以人说事电视新闻表现方式,关键要更新理念,确定新闻事件中的主角、配角和见证人,通过人物的新闻性表述折射出事件的显著性,透过浅表事实来挖掘深层事实。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有关新闻人物的报道逐渐多起来了,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人是支配一切、创造一切的主角?因而也是最有特色、最值得报道的。但是,从目前报纸上发表的人物新闻来看,有不少只是罗列先进人物的事迹,而看不大到人物的音容笑貌,更摸不着他的思想深处的东西。这样,尽管这个人的事迹很生动,但由于缺乏对他这样做的思想基础的了解,读者往往仍有隔膜之感。著名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9.
可以这样说,所有新闻的主角都是人,新闻与人物是密不可分的,正因为如此,写好人物新闻对于提升各个媒体品牌形象、扩大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至关重要,但是要想写好人物新闻却很不容易,尤其是对于初学新闻写作的人来说更是如此。笔者认为,能够表现出所写新闻人物的主要特点,是人物新闻写作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王明亚 《今传媒》2016,(9):64-65
媒介事件和新闻事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时常被混淆使用。本文扼要概括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包括1.性质不同:前者是文化表演,后者力图避免人为改变;2.所忠实对象不同:前者忠实于主观愿望;后者忠实于客观现实;3.同一事件不能同时拥有这两种身份;4.同一事件的身份可以在两者之间流动。此外,本文也通过具体事例对媒介事件的萨满教化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广播人物专题来自生活,来自具体的新闻实践,因此只有始终坚守其新闻性,坚守广播专题需要遵循的新闻价值、新闻时效、本地特色三大原则,方能拥有清澈的源头活水. 价值度:广播人物专题创作的参照前提 价值度即新闻价值的高低,这是衡量广播人物专题成功与否的首要标尺,记者采写的人物自身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是否引人关注,是否引人共鸣,是决定人物选材的关键.具体来说,广播人物专题关注的多是“新闻事”中的“新闻人”,可以走进新闻事件中的焦点人物,聚焦公众关注的热点人物,挖掘大千世界中的典型人物——这些人物本身就有新闻故事,本身就有新闻价值,自然为节目创作奠定了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将文学称为“人学”,精彩地道出了文学的本质功能。在古往今来浩如烟海的文学画廊中,无以数计的各不相同的“人”的形象为其做了最为生动的论证。与其对应,有人将新闻称为“事学”,且不论这一概括是否全面、准确,但它也简练地道出新闻的基本特点,即一切新闻均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没有事实也就无所谓新闻。文学———“人学”,新闻———“事学”,这使我们清晰地看出二者的分野。然而,做为本文所述的人物通讯这一新闻文体,却在这分野上似乎兼备了文学的特征,写事也是写人,写人更是写事。但二者的重合毕竟不是“‘人学’+‘事学’=人物通讯”,它的重心仍必须落在它的以事实为基石的新闻种属上。清代金圣叹曾把《史记》和《水浒》进行一番比较后说:“《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因文生事却不然,只在顺着笔性走,削高补低都由我。”这位才子说出了史实和演义两种创作方法的不同,颇给我们以启示。毫无疑问,写人是文学的优势。做为文学作品中的“人”,得益于“因文生事”的特性,使其可以顺着笔性,通过诸如虚构、集中、夸张等手法,而不必顾忌“脸是山西,嘴是山东”的囿于事实的窘迫,从而得到丰富与发展,塑造出富...  相似文献   

13.
人物新闻主要包括人物消息、人物通讯和人物新闻特写等几种体裁样式,每天在各类报纸、杂志的版面上都可以见到各种人物新闻。可以这样说,所有新闻的主角都是人,新闻与  相似文献   

14.
身份出新闻     
情节、程度完全相似的两个事件,一个发生在籍籍无名的普通人身上,一个发生在知名的公共人物身上,前一个很可能几乎没有人关注,成不了新闻事件,后一个往往能成为万众瞩目、影响巨大的新闻事件。新闻的传播效应,因人物身份而差距巨大。明星名人、公共人物,事实上是重要的新闻因子;不是知名人物,但如果是干部官员,其身份同样引入关注,他们的所言所行很容易成为新闻。与“人”密切相关的新闻,公众无疑会关注新闻当事人的身份和归属,所以我要说:身份出新闻。  相似文献   

15.
与通讯员谈新闻采访与写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处处留心有新闻 在与许多通讯员的交往中,常常听人说:不知道该写啥,觉得自己身边的事都很平常,没什么可写的。在他们的眼里,似乎只有造成社会影响很大的事件和人物才算新闻。大人物、大事件当然是新闻,但更多的新闻融于看似平常的现实生活中,融于不引人注意的琐碎小事里,融于默默无闻的普通  相似文献   

16.
新闻角度是新闻采写者在发现、表现和挖掘新闻事实时的侧重点和着眼点,构成事物的各个侧面和各个因素,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新闻的角度包括选题角度、取材角度以及写作角度。同一新闻事件或人物,由于选题角度的不同,可以从不同方面予以报道。而取材角度的不同是指同一新闻主题,能够选取不同的材料、进行不同的组合予以报道。写作角度也是新闻角度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样的主  相似文献   

17.
胡羽 《新闻采编》2003,(6):24-25
党 报要适应新形势、新阶段、新任务 ,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水平。新一届党中央的这一倡导 ,不仅指明了党报新闻改革的方向 ,也向党报的编辑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什么事情都是人来做的。同一件事 ,不同的人来做 ,就有高下之分 ,优劣之别。办报纸、搞报道也是这样。一篇稿件有无新闻价值 ,语言文字怎样 ,群众是否爱看 ,在于采写这篇稿件的记者或编辑的能力和功夫 ;一张报纸有没有针对性、实效性 ,有没有吸引力、感染力 ,在于这张报纸的编辑记者整体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和作风的优劣。“三贴近”要求党报…  相似文献   

18.
在上篇文章里我们讲过,我国新闻界多数同志赞成采用陆定一同志提出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也有人反对这个定义。他们说:人世间,自然界,每时每刻有多少事在发生!难道这些事实都值得作为新闻加以传播吗? 于是,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新闻定义。诸如:新闻是重要事实的报道;新闻是人们感兴趣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人们欲知而未知的事实的报道……众说纷纭,不一而足。以至生活在万花筒般世界里的美国人都觉得无所适从,叹息说:看来似乎没有办法选取出一个普遍可以接受的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9.
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当然,也是新闻的主角。人物新闻通讯的写作是新闻写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写好人物?可作的文章很多,注意写好体态语言,就是其中的一篇。体态语言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20.
(1)新闻性。首先我们所选择的人物必须具备新闻性,也就是新闻价值,可以通过对这个人物的报道,传递给受众某种信息。(2)典型性。我们选择的人物必须是具备了时代意义的典型。也就是说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通过“这一个”,看到诸如此类的“这一群”。(3)趣味性。普通人缺乏社会名流所具有的影响力.郎平下厨房做菜可以成为一条新闻.人家也愿意看.普通人做菜,即使记者再有生花妙笔,也难以让人真正感兴趣.所以写普通人的生活,就一定要写出“趣味”来。一是“新”,人物新、事件新、观念新、做法新。写作的笔法也要新;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