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根适应于吸水的特点》一节内容中的“根毛的观察与思考”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一般选用小麦或水稻种子培养后的幼根作实验材料,因其根毛完整、直立、清晰且数量多,是观察根毛的极好材料。但想要以此进一步证明幼根上的大量根毛对吸收水分的意义,教学效果并不是最佳的。一、发现问题1.若用一枚幼根,几乎没有实验效果。2.若用多枚幼根,实验效果也不明显,而且不足以  相似文献   

2.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实验中,需要生出根毛的幼苗。在市场上购买葱等带根的植物,由于在其拔出和冲洗过程中折断了根尖,很难观察到根毛。我们采用“绿豆种子沙培发芽”的方法获取大量生出根毛的绿豆幼苗,时间短、用肉眼观察效果明显。方法如下:用烧杯或培养皿,在其底部铺上一层2~4cm的细沙,再在上面撒一层从市场购买的绿豆种子。加水至刚好浸没种子,放入恒温箱(25~30℃)中,36~48h,即能看到发芽的绿豆种子根尖长出大量白色绒毛———根毛。操作的关键是:加水多少的控制,种子萌发后沙层既不要过干,否则根尖枯…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根毛是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这节课前,学生已经知道了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的。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探索根吸收水分的具体部位,应让学生直接观察植物的根及根毛,估算根毛的数量和总长度,从而直观地认识到根毛的巨大数量及对吸收水分的重要性,从生物圈水循环的高度认识“大量根毛吸收水分”的意义。因此,根毛的培养和观察,就成了学好本节课的基础和关键。通过多次实验,总结的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常常在一些书本中和期刊上见到推荐用凤眼莲(俗称水葫芦)的根来作为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实验的观察材料,如云南省教委教研室编的(生物实验册,初中一年级(上)》的第8页第六行:“用肉眼直接观察根毛(如凤眼莲,即云南各地俗称的‘水葫芦’的根毛)。”经我们在实验中用显微  相似文献   

5.
高中新教材有许多学生必做实验 ,为了使学生更好、更快、更节约地做好实验 ,我对一些实验材料和实验操作做了一些探索和改进 ,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1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由于实验用的黑藻必须到池塘、小河中采集 ,取材不方便 ,我试着用新鲜的白菜幼嫩叶或叶柄的表皮细胞 ,带根毛的小麦根 ,南瓜幼苗的茎和叶表皮细胞 ,黑藻做实验材料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通过比较 ,发现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质流动较明显 (以叶绿体为参照物 ) ,白菜幼嫩叶和叶柄表皮细胞的细胞质流动效果也不错 (该材料细胞大 ,有叶绿体 ) ,南瓜幼苗的茎和叶表皮细胞做实验材…  相似文献   

6.
高中物理课本第三册学生实验<练习使用示波器>一节中,要求学生用J2459型学生示波器做"观察扫描情况"的实验.实验内容是:"把扫描范围旋纽置于最低档,适当调整X增益旋纽,观察扫描的情形:光点从左向右移动,到右端后又很快回到左端,调节扫描微调旋纽,观察扫描频率的变化,当扫描频率较大时,光点迅速移动形成一条亮线,调整X增益,观察亮线长度的变化".但在学生实验实际操作中,对于"光点从左向右移动,到右端后又很快回到左端."这一现象,实验效果很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人教版中的演示实验"比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涉及到溶液的导电性,对学生正确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十分重要。但该实验的现象特别不明显,往往使演示老师处于尴尬的场面。本文介绍了用发光二极管法对几个电解质进行导电实验的探究,力求找到更好的实验方法,使学生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学化学教学中,改进实验应本着原理不变、实验现象可见度大、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污染少,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丰富的想象力的原则进行。1实验现象明显,可见度大有些实验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中不能预期观察到明显现象,对该类实验要变着法做,让学生至始至终观察到明显的现象。a.Fe(OH)2的制备要让学生能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继而又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的现象。但由于Fe(OH)2易被氧化,不容易观察到白色沉淀的生成,在溶液中观察沉淀颜色的变化速度较慢。为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可将实验改进如下:将新配的FeSO4…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用显微镜观察入血的永久涂片”的实验,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制血涂片进行观察,由于白细胞无色透明,数量相对又较少,一部分学生在实验中来观察到白细胞。现教材要求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在我校少且有的徐片质量差,仍有一部分学生未能观察到白细胞。我们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实验采取学生自制人血徐片的方式进行,实验中强调对取血工具和取血部位进行严格消毒.以免交叉感染;课前教师制作开过染色的人血徐片供学生实验用;针对部分人血涂片质量不好,白细胞不易观察到的缺陷、采取下述方法制作白细胞数量较多的猪血涂片,供未能观…  相似文献   

10.
生物第一册(上)实验六的改进蒲圻市车站学校(437300)刘移国初中生物第一册(上)实验六中生有根毛的幼苗或幼根,照课本图示采用豆类发芽而成,根毛较少,由于分组分发实验材料后,干置时因湿度小而使根毛萎缩,水浸则由于湿度大而使根毛粘连,影响观察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1.
按照现行高中课本第一册[实验4—7]的焰色反应方法,在课堂上演示时,既不便于教师操作,又不便干学生观察,且实验效果又不明显。我改用下列方法,在仪器使用、操作方法和实验效果上较之以前都有明显改善。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见附图。2实验操作(1)取两个三角架,上面各放一  相似文献   

12.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中《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教学设计,要求学生用煮玉米、烤玉米以观察玉米从生到熟的变化。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却发现——课堂上生玉米根本煮不熟(事实上大约需要35分钟才能把生玉米煮熟),怎么办*由于煮是食物从生到熟最常用的方法,而且煮的过程比较容易观察和描述,所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探究活动。我想,能否通过改进实验材料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呢*我在多次实践后,终于找到了较理想的实验材料——鸡蛋。操作过程如下:1.上课之前,把鸡蛋打开后搅拌均匀,舀二汤匙放入碗中,配一个汤匙;在烧杯里放入二汤匙热…  相似文献   

13.
一、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探究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帮助学生设疑,让学生进行实验或展开讨论,指导学生通过积极思维,亲自体会探究问题的过程,而得以自悟。在《物质跨膜运输实例》一课中关于"水分的运输"的学习时,教师提出问题:水分怎样进入根毛区的表皮细胞?然后又是怎样被运输到根导管中的呢?并假设:水分是先通过根毛区的表皮细胞,再通过内层细胞逐层进入导管内的。接着就可提供实验条件让学生  相似文献   

14.
实验改进二则1.用新鲜成熟玉米籽观察种子效果好做观察玉米种子的实验时,正值玉米成熟季节,将观察材料改用新鲜玉米籽效果很好。(l)实验正值9月底,玉米刚成熟,材料易得。(2)观察种子结构时种皮、胚、胚乳很容易剥离。特别是胚既完整又清楚,还有助于观察种子...  相似文献   

15.
现行中学化学课本中有关钾元素的焰色反应实验,操作程序繁杂,效果很不明显.在一次学生分组实验时,我无意中透过蓝色钻玻璃来观察火柴的燃烧,惊喜地看到了美丽的紫色火焰.由此,我联想到学生实验中的有关知识,如果以火柴的燃烧来代替铂丝蘸取K2CO3在火焰上灼烧来做钾的焰色反应实验,则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理论联系实际等诸多优点.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实验可以用以下两组对照实验来证实其准确、可行性:第一组:分别用KCl、K2CO3、KNO3、KI四种钾盐按课本所述方法做焰色反应实验,均难…  相似文献   

16.
高一化学教材,学生分组实验五,安排了这样一个实验:在试管中加入约3毫升氢硫酸,然后滴入氯水,观察现象。我们按上述方法实验,看不出明显现象。后来又用现制成的氢硫酸和氯水重做,仍无  相似文献   

17.
把吸水纸围在试管的内壁上,取几粒玉米种子放在吸水纸与试管内壁之间,往试管里注入清水,以不浸没种子为度,把试管放在温暖的地方。待幼根周围长出大量的白色“绒毛”时,倒去清水,注入保存液,用包装泡沫塞住试管口,点燃照明蜡烛,倾注蜡烛液封住试管口,贴上标签,即成简易根毛浸制标本,可供学生分组实验连续使用。简易根毛标本的制作@龙正炳$湖南省凤凰县第一中学!416200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过程从授受走向交流《空气占据空间吗﹖》苏教《科学》四年级上册这一课,从你能怎样看到空气的运动这个问题引入,学生利用水槽的水,观察到空气的运动。教师提问关于空气是否有质量,你怎么看﹖形成了不同的意见即有质量、无质量;那么你怎样说服对方呢﹖学生不加思索,“做实验”脱口而出,设计实验时放手让他去设计,修正自己的实验,如一组同学运用天平、气球验证,最初气球的大小略有不同,大家不信服,他们又改用完全一样的气球,但在天平上表现得不明显。此时他们看到别的组用平衡尺,又改用平衡尺、气球,终于证明了空气是有质量的。实验…  相似文献   

19.
李雄军 《生物学教学》2005,30(12):27-28
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生物学》教材第一册“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一节教材,介绍了植物的根适应吸收水分的特点;植物运输水分、有机物的途径以及导管与筛管的作用。并安排了根毛的观察、水分在茎内导管中运输的观察两个演示实验。由于大多内容属于微观水平,学生又缺乏相关知识的储备,为了让学生真正感知、深刻理解,将本节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热现来L章中“压缩气体使气体液化”的演示实验,是用一般的注射器,推动活塞使气体体积络小,压强增大,液化温度升高,在常温下气体凝结成小液珠附在器壁上,对着光源近距离才能观察到器壁上的小液珠,实验结果不明显,作为课堂演示实验很难让所有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都观察到此实验现象。而且实验中为了产生较多的液珠,只有增大庆强,但又怕压强太大压破管壁造成学生伤亡。如何改进实验,我发现在毛玻璃表面有。:时折射光强,表面无水时,漫反射使透射光减弱的光学原理可以应用在液化实验中。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