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周艳红  凌云 《文教资料》2007,1(9):28-29
雅斯贝尔斯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什么是教育》集中反映了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教育思想。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的理念是真理、交往和自由三位一体的,反映了其对教育的独特理解。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雅斯贝尔斯的大学观内涵丰富,主要有以下内容:大学是由学者和学生组成的、探寻真理的学习共同体;大学是一所特殊类型的学校;大学的第一功能是科研,其次是教学;大学要培养全人;培养全人的过程中要科研、教学与文化相结合。探讨雅斯贝尔斯的大学观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德国著名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是存在主义以及存在主义教育学派的集大成者之一。雅斯贝尔斯最为著名的教育哲学丛书——《什么是教育》,以"存在、自由、超越"的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集中反映了他的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对教育方法、教育本质、教育使命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指出教育的真谛是对灵魂的唤醒和本性的回归,详尽、深入地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看法和认识。尤其是雅斯贝尔斯在本书中提出的文化教育、自我教育以及师生平等等教育理念,对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论文从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出发,深刻解读了本书有关教育的理论和思想,探索和追溯教育的真谛及本质。  相似文献   

4.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名著《什么是教育》一书,以其独特的教育本质观为理论基点,对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类型、教育的过程、教育的功能、教育中的教师和学生、大学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雅斯贝尔斯大学理念相关文本的解读,归纳出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为大学是追求真理与精神交往的自由家园,并由此对我国大学现状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6.
要正确理解和评价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应将其置于其生存哲学理论体系中全面把握.他的大学理念的理论核心是"生存",大学是"求真的生存共同体",即只有在其生存哲学体系框架下才能对其教育哲学核心概念作出剖析.而本着中国哲学的传统,结合中国教育的历史与当代的精神现状对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进行释读与扬弃也是颇具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教育》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论述的一部传世之作,其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文章从逻辑起点、哲学基础、价值诉求和现实诘问四个方面对雅氏的"学习自由"观进行了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8.
雅斯贝尔斯是德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高等教育思想家。其著作《什么是教育》及《大学之理念》对大学教师的地位、作用以及大学教师的素养等做出了十分精辟的论述。本文对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师观进行了相关阐述,并提出其对我国大学教师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人”,为此,必须通过主体间平等的、自由敞亮地在“爱的斗争”中进行“精神交往”。大学培养“全人”其教育过程首先是个体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科学获知过程。应当深化教育目的,转变教育方式,提升教育境界,从而培养出雅斯贝尔斯所倡导的“全人”。  相似文献   

10.
雅斯贝尔斯在1931年出版的《时代的精神状况》一书中,深刻地反思了德国现代化历程中"技术—群众"社会导致"纳粹专制"的内在机理,揭示了其对人类自由天性的双重压迫,并分析了其对教育的影响。针对时代的状况,雅斯贝尔斯提出了以古典教化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强调向古代经典学习在培育人性力量、争取人的精神自由方面的重要性。雅斯贝尔斯这一思想对当代中国教育仍然具有深刻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教育》是雅斯贝尔斯撰写的一本教育哲学类著作 ,他从教育的类型、意义、任务、内容以及教师和学生的素质等方面对教育进行了深入描述及哲学反思 ,试图揭示教育的本真涵义 ,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教育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研究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对大学理念进行厘清与探讨。雅斯贝尔斯的《大学之理念》和金耀基的《大学之理念》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阐述大学理念的著作。通过分析两本著作的写作背景和两位学者对大学本质、科学及人文和通识教育看法的对比解读,我们能探寻出大学这一学术组织的理念真谛。  相似文献   

13.
教育即生成——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什么是教育?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即生成,教育的使命在于成为“全人”。成为“全人”,不仅需要进行文化教育,还需要强调师生间的平等尊重,倡导苏格拉底式教育方式。雅氏指出,教师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者,教师一方面需要尊重学生,另一方面也需要得到社会的尊重。雅斯贝尔斯的观点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斯贝尔斯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家,其哲学思想深刻影响着他对教育的认识,他的教育思想能启发人们从全新的角度来认识教育。文章从教育本质和目的观、教学观、课程观、学习观等方面来全面剖析他的教育思想,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为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现代教育问题打开思路,并对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起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雅斯贝尔斯的大学自由教育思想体现在他的教育哲学中,他详细阐述了大学的理念、大学的精神、大学教育的本质及实施大学教育的途径。在目前因美国华尔街金融人才的自我膨胀和过度贪婪造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及我国社会过分商业化,市场价值弥漫到校园,自由教育受到威胁之时,重温雅斯贝尔斯的大学自由教育思想,对提升我国的大学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要重新认识大学自由教育的意义,注重大学生的人格健全,尤其要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与自由交往意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中文版删节说起,通过近代以来欧美博雅教育的衰退和当前中国特殊的具体实情,叙述人文精神、博雅教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德国著名高等教育思想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关于大学自由教育的论述深刻独到.他认为大学是追求自由和真理的精神家园,而精神交往是最重要的实现路径.以此反思我国大学教育,具有深刻的批判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教和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论中的根本问题。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的对话与敞亮,只有通过交往方可了解事务本性,进而获得真理。雅斯贝尔斯的教育交往观为我们审视"师知,学不知"、"师知,学知"、"学知,师不知"以及"学不知,师不知"四种教学认知关系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教学共生是雅斯贝尔斯教育交往观之于现实教学的启示。其中,师生人格平等是教学共生的前提,教育爱是教学共生的纽带,师生学术对话则是教学共生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教授的坚守     
雅斯贝尔斯是德国思想家,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1910年他和一个护士结婚。然而不幸的是,纳粹上台后,雅斯贝尔斯因妻子的犹太身份而受到当局的迫害,这位德国最著名的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随即失去了工作,他的著作被禁止出版。他的妻子不想连累丈夫的学术前途而要求丈夫放弃自己,尽管雅斯贝尔斯随时面临被送到波兰集中营的危险,但他却说:"我如果这样做的话,我的全部哲学没有任何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的本性与大学教师本性的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涉及到大学的本性与职能。原北京大学校长、高教界泰斗式人物蔡元培认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认为:“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从大学发展的历史及其内在命脉来看,以上两位学者的回答不能不说是对大学内涵的真知灼见,为我们在现时代深刻把握大学的本性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理性参照。大学的本性,是指大学这一类事物必然具有的、能区别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