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师”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前提。教育是一门艺术。对待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多年的教育教学,我渐渐悟到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你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同样也会走近你,而且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曾说过:“什么是教育?当伤对巴你受过的教育都要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我们不妨思考这样的问题,什么东西能够让我们忘不掉呢?答案是:在学校受教育阶段所养成的习惯是忘不掉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是我们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如果回答:“学生就是学生”,或回答“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对象”,那么。你就完全停止了有益的思考。“学生是主体”,这是已被大多数教师认可的教育教学理念,而“主体”的内涵又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恐怕有些教师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如果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就会获得一些全新的认识。学生是教育的资源。我们大多数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这固然不错,但只局限于这样一种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知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字》中爱的部首是“夂”(sui),表示“爱”是一种行为与行动。《康熙字典》中爱的部首是“心”,表示爱由心发。《康熙字典》是这样解释的:仁之发也。亲也、恩也、惠也、怜也、宠也、好乐也、吝惜也、慕也、隐也。《现代汉语词典》对“爱”是这样解释的: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我国出版家、教育家、文学家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011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湖北武汉钟家村小学桂贤娣老师经常问自己:“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做到爱学生容易,但让学生感受到爱不容易。学会奉献爱、感受爱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思想品德教育实践也是一个爱的教育过程,具体包括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爱学习和爱真善美等。  相似文献   

5.
胡月  付全新 《教师》2008,(18):41-41
一、为什么说教师要有帮助学生构筑高尚灵魂的智慧 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后,剩下的就是教育。”我们的理解是:所谓“受教育”实质上是学生在经过学校一切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活动之后,所生成或者说是衍生出来的存留于学生灵魂的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也就是说,真正的教育是构筑或者说是塑造学生高尚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如何做到“轻负担,高质量”,从而让家长满意,让社会认可?多年前,徐汇区教育局就提出“聚焦课改,决战课堂”的口号。作为教师,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教师如果不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注定是低效的、  相似文献   

7.
这是发生在某校科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起冲突:两个学生在课堂上互抢帽子。老师点了一个学生的名:“你为啥不听讲还捣乱?”学生:“他抢我的帽子。”“他为什么只抢你的帽子?”学生无话可说,只好反诘:“你为啥只批评我?”批评教育形成僵局,场面尴尬难堪,批评教育失效!  相似文献   

8.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中这样说:“如果学校里新来一位有天才的生物学教师,那末你等着瞧,两年之后就会出现成十个禀赋高强的少年生物学家,他们爱上了植物,在学校园地上入迷地进行试验和研究。”读到这,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样的教师算作有天才的生物学教师?  相似文献   

9.
王盈东 《江西教育》2006,(12):39-39
作为教师,你可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把做错事的学生“流放”角落面壁思过;把不听话的学生推至门外以示警告;对作业错得多、考试考砸的学生大声呵斥……可是,这样的教育效果如何呢?是立竿见影,改邪归正?还是变本加厉,破罐子破摔?  相似文献   

10.
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课学生愿意听?在课堂上学生应该如何听课效果才高呢?觉得自己的课不错,为什么专家却说还有问题?而教育管理者和教育专家往往会有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努力去研究了,为什么教师不满意?学生也不满意?本文就这些问题谈谈几点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1.
俗语说”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开头是基础,没有扎实的基础,就不会有宏伟的大厦。那么,肩负初一起始年级英语”启蒙“教育的教师,如何开好这个头呢?1.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从学生入门开始,教师就要不断灌输这样一个观念:只要有兴趣,英语不难学,你一定能学好,老师相信你。这种观念对初一的学生尤为重要。因为在最初接触英语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一大凡受外力凿琢太重,万物就会失去其本真的韧性和灵性。我们的传统教育很大程度地停留在刀削斧砍、打磨雕饰上。全国众多的教师、教参编写者,都统统按照统一的“模板”阐释课文。此统一“阐释模式”就如钱理群教授所说的“兴无、灭资、息封”,很少有人能跳出这个框框。学生早就学会了我们读解文章的“套路”。不信你随便走进全国城乡任意一间课堂,问一句:“某某人的悲剧是个人造成的吗?”百分之百回答:“不是。是社会造成的。”再问:“说明什么呢?”异口同声:“推翻旧社会,建设新中国!”这样的教育,也许能培养出应试能手,却…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关涉人的生活,构成为人的生活,并培养生活中的人。当回归到教育最本真的生命意义,将学生视为一个生命体时,就会生成出这样的提问:"学生,你幸福吗?你感到幸福了吗?如何提高你的幸福感?"事实上,在如此提问之前,就需要自我提问:"我感到幸福了吗?"每个人都可以如此自问,也大致能够回答"如何提高我的幸福感"这类问题。但遗憾的是,当我们真的这样去问学生,是否真的就能够发现"规律"、"道理"?是否真的能够得到回答?我表示怀疑。但是,我并不怀疑:教育实践工作者和研究者,应该如此提问,应该有此意识——因为我们是"教师",我们在从事着"教育",  相似文献   

14.
如果你去问一问身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你快乐吗?我想,绝大多数的回答是否定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任何一位一线的教师可能都能说出很多的理由。下面就分析一下我所了解到的影响教师快乐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15.
教师们经常用这样的话教育学生:“你今天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没工作。”“今天不努力,明天会后悔。”等等。  相似文献   

16.
“找细节”     
到上海万航渡路小学采访,听张雪龙校长讲了一个做法:让老师们定期“找细节”。找什么细节呢?张校长说,找最不起眼的细节,找过去从来没有注意过的细节,找特别容易忽略的细节……譬如,“教师的微笑”,你会对着学生真诚地微笑吗?你的哪一次微笑让学生感动?再譬如,“教师的服饰”,教师应该怎样穿着打扮?现在的孩子喜欢教师怎样打扮?教师的服饰打扮和教育效果有直接的关系吗?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课堂中经常会见到这样一些现象:面对教师的提问。当一位学生不会回答时,教师会说“你再坐下想想”:当一位学生回答不全时,教师会说“谁来帮帮他”:当学生的回答不在教师的课前预设中或者一下子不知道对还是错时,教师会说“他的想法对不对呢?有没有道理呢?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去研究研究”;  相似文献   

18.
马卡连柯的教育著作《教育诗》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爱偷东西的孩子,在痛心地承认错误并表示悔过自新时,马卡连柯却连连摇头说:“你呀,改不了啦,还会偷第二次、第三次。”后来那个学生果然旧病复发,马卡连柯说:“怎么样?我说得没错吧,还会有第三次,等着呢。”但是,在马卡连柯的激将下,那个学生再没有发生过第三次。爱偷东西的习惯从此便远离他而去了。读了这个案例,感觉上与我平时教育这类学生时“屡教屡犯,你是无药可救了”、“打个赌,你如果改好了,我的名字倒着写!”、“保证有什么用呀?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就是将学校学过的东西全都忘记后,剩下的才是教育。”每读这句话,我就反躬自问:我对孩子进行的教育,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后会剩下什么呢?如果什么都没有剩下,那我岂不成了罪人?  相似文献   

20.
1.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思考是智慧的生长点,数学创新教育的落实,需要教师每一堂课交给学生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让他们在思考中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带分数加法的例题时,教师应避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可先让学生思考“你打算怎样计算这道题”的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得出了这样“你认为哪种计算方法最好?为什么?”学生就会对以上三种方法进行比较,找到各种方法的优越性与局限性。这样,整个例题的学习,教师只提了两个思考性很强的问题,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中,掌握了带分数的加法,发展了思维能力。2.尽量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