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篇小说《围城》里面的精言妙语可以说是这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读《围城》不能只注重情节而忽视语言。笔者发现《围城》的创作语言是具有陌生化的艺术特征的。整篇小说的创作和语言处理方面无不闪现着陌生化的光芒。本文就试从比喻,夸张和对话设置三个方面来展示《围城》语言中的陌生化体现。  相似文献   

2.
比喻能使说理浅显易懂,能化抽象为具体,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围城》中比喻修辞的具体运用和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3.
《围城》是钱锺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一九一四年在上海初版,这部长篇小说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它的内容和语言特色上,更体现在作者在探索小说叙事技巧的形式上。《围城》的叙事策略,主要从叙述视角(第三人称有限的全知视角),叙事时间(叙事节奏),叙事结构(单线缀段式结构)和叙事语言(反讽的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来营造。  相似文献   

4.
《围城》中,好多重要人物都是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上场的:还有许多穿插在叙事中间的议论。这些议论画龙点睛,有助于加深对人物、事件的认识,悟出许多人生的道理,同时获得无限的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冲击着人们的生活,这使得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不断的发生改变,这一时期出现了大批的作家,他们开始关注现实中的人和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刘震云的写实小说《一地鸡毛》,它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并揭示了知识分子在这种经济发展状况下的价值取向失控,这本小说着重展示了知识分子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6.
《围城》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大多数学者主要从文学角度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而本文则试图从认知角度阐释《围城》中的爱情隐喻,结合隐喻的特点从概念隐喻理论及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作品中的爱情隐喻的意义建构和推理机制,探讨爱情隐喻的文化差异,为跨文化交际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讽刺是《围城》的主要艺术特点。本文试图从讽刺的范围、力度、手法、艺术效果等方面来探讨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体现。从讽刺的范围看,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讽刺的力度看,既有表层意义又有深层意义;从讽刺的手法看,灵活多样,主要运用了比喻、心理刻画、漫画法、戏谑法等;从讽刺的艺术效果看,入木三分、切中肯綮,达到近乎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有限全知视角的特征之一是叙述者自限眼光聚焦于人物进行叙述,从而导致叙述声音和叙事眼光分离,又因二者分属于文本时间中的叙述者和故事时间中的人物而造成两种时间关系并置交错。这种从时序、时距、频率等形态中体现出来的时间的拼贴并置成为有限全知视角的又一重要特征,对文本的叙述和阅读都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和影响。本文想通过对《围城》的分析来略加说明。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先生在文学创作方面,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分量很重,为读者提供了开阔精深的智慧世界。作为他的代表作《围城》,内涵充盈,机趣溢出,充分展示了作者过人的创作才华和广博的知识底蕴。小说自问世以来,好评如潮,成为中国现代文学"说不尽"的经典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0.
195 4年到 195 5年 ,毛泽东同志直接介入并强力干预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纵观这场远远超出学术讨论和批评范围的政治批判运动 ,不难看出 :他对建国以来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所取得的成果估计不足 ,对知识分子尤其是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的《废都》发表之初,评论者多是着眼于其“形而下”的外在表层“生态”,或认为它是一部低级趣味的流氓小说,或认为它是一次“躲避崇高”的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或认为它是“没有灵魂”的“生活流”。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更多的评论者透视出了作品“形而上”的内在深层“灵魂”,认为它是一部表现社会转型时期城市文化中人文知识分子沦落的典型文本。  相似文献   

12.
"媒介知识分子"是传媒现代化的产物。在传媒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面对以电视媒体为代表的大众传媒的高速发展与其间整体的社会性变革,中国知识分子亟需新的角色定位和角色演变。"媒介人"的身份伴随着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转型而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作为央视名牌节目的《百家讲坛》,拥有电视媒介的传播方式和文化大众化路线的核心理念,可以作为我们解读当今时代中国知识分子角色演变的突破点,衍生出一系列的文化价值、媒介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修辞的接受效果角度研究钱钟书《围城》的语言比喻修辞的接受效果。力图从语用、言语交际、语言的实用角度方面,摆脱以前习惯于只从写作人单方面研究修辞,研究文学作品的价值,而从交际中说写一方即钱先生的表达效果与听读一方即《围城》读者的接受效果的双向互动中,体会修辞的妙处,进而展示《围城》的语言修辞的真正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提高教学实效性,教材体系必须向教学体系转化。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途径对策也是多种多样的,而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构建教学的用逻辑框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与时俱进拓展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实现教学着力点转化,都是《概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不容忽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蝇王》是英国杰出作家威廉·戈尔丁的经典代表作,虽然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以孩子为主要人物,但是小说中应用了较为独特的艺术手法,尤其是意象象征、人物象征以及境遇象征等具有深远、复杂的意味,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这部小说一直以来备受学术界的争议.本文主要分析了《蝇王》中象征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为特重德性德行亦即内圣外王之道的曾子学派的作品,其文本完成于战国中前期至西汉初期二三百年间.<大学>秉承了二王三代圣贤一以贯之的实践和学思传统,由此具备了上升为儒家经典的思想基础.经过董仲舒、韩愈,特别是朱熹、王守仁的阐扬,<大学>在中国历史社会中发生了愈益重大的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历次修订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语境下进行的,及时地反映和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要求。本文认为《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体系的演化紧密结合党和国家颁布的大政方针、紧扣大学生的人才培育标准,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及时转化为教材内容传授给大学生,为《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铺垫了良好基础,同时,教材体系的变化也对教学产生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吕梁英雄传》是历经岁月积淀和时光筛选,蕴含着红色精神基因的作品,是红色经典中的经典,是吕梁革命史的真实写照,是吕梁儿女血和火的战斗史诗。它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是伟大的吕梁精神的不朽丰碑,是大中小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是新时代吕梁形象的鲜亮底色。  相似文献   

19.
陈家桥是七十年代人作家群中尤其以语言构建自己文学世界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化妆时代》就是一个用语言来装饰意义的典型文本案例,他用语言来代表意义本身,也以其对语言的精湛把握做到了对作品意义的阐释。但是,语言毕竟不同于意义。尤其在小说的叙述当中,陈家桥采用了不同于其他七十年代人作家中以语言为工具来描写经验的做法,而是以语言来代表经验本身,这对于语言本身在文学中的地位带来很大挑战。他虽然实现了创新,的确也很成功,但是逃离不了语言处于突出地位而不仅仅是全部地位的文学规律事实。  相似文献   

20.
对于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体系,学界主要存在一元论、二元论、三元论和四元论四种观点。四种观点主要争议焦点在于过错推定责任和公平责任原则是否属于独立的归责原则。通过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结合对"过错推定"一词的内涵的分析,以及对公平责任与德国法中危险责任的相似性和其本身特殊性的思考,过错推定责任和公平责任不属于独立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