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书明 《江苏教育》2022,(18):77-78
本真教育注重学校改革发展的整体科学规划,以理论为引领,致力于对学校教育本真的追寻,并在整体架构中逐步完善实践路径。本真教育凸显了文化特色,着力于师生发展,以适切的教育评价提升成效。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学校教育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式,通过各种途径,主动联系社会和家庭,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和家庭中的积极因素,构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育人的立体网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为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学校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八一中学结合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一条龙的特点,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顶层设计育人框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规律,确立在学校文化育人目标等理念体系统一指导下的分层课程目标,并在分层课程目标的指引下构建了彰显八一育人特色的课程体系。为确保课程体系的实施,构建形成以课程体系为支柱的配套的行为体系,使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及管理水平得了到很大提高,丰富的校本课程及多彩的校园生活使学生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育策划者、组织者、管理者的教师,只有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时时处处都给学生以榜样示范,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实际上就是学校其他教育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教育方式──榜样育人。   榜样育人,就是指教师通过本身的形象、内在气质以及职业道德行为所表现出的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的良好的榜样示范教育。这种教育对年轻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它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起着…  相似文献   

5.
如何担当文化育人使命,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是当今校长应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问题。时下,在学校教育更加关注知识育人的今天,学校教育靠文化育人更显重要,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之际,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6.
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紧扣求真文化,努力构建本真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变革教学管理、强化课程建设、改进课堂教学、深化教学研究等一系列措施,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学校的生态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精心规划,扎实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一)强化优美的校园环境文化1.搞好校园的建筑布局。2010年上半年计划进行校舍房顶盖、师生食堂改造工程,精心规划、合理布局。如,对于换房顶盖选择喜庆热烈的红色调与学校墙面的黄色调相配就更能体现学校特色。2.加强学校自然景观建设。自然景观主要是指校园内部的设计和绿化、美化。学校要以创建“园林化校园”为工作目标,切实搞好校内园林设计规划和建设工  相似文献   

8.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劳动课程的发展与特殊教育发展相一致,在特殊教育学校出现的同时劳动课程就出现在特殊教育中。在劳动思想史中,劳动观念经历了伦理、经济与政治等知识论范畴的变化,并直接影响劳动教育的实践方式。特殊教育学校的劳动课程对特殊儿童的精神自由和自我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对包括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在内的劳动教育都可提供改革启示,即劳动教育亟待回归劳动的本真,让儿童在劳动过程中实现"自我意识",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姜绍强 《辽宁教育》2012,(14):59-6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打造学校教育品牌逐渐成为当今学校的发展战略。事实证明,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只有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才能形成特色品牌。因此,学校特色文化是一面旗帜,它用现代教育理  相似文献   

10.
11.
鲁江 《江苏教育》2024,(10):12-15
在当前智能社会语境下,学校治理也应顺势而变,推进学校治理的现代化和数字化转型。透视教育的历时性变迁,可以从开发“无边界课程”、构建“无时限课堂”、开展“无制式教学”、探索“无痕迹教育”等方面探寻有益、可行的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2.
曾志伟 《中国教师》2014,(18):84-86
<正>文化是学校的育人土壤,它滋润着每一个成长其中的生命体;文化是学校的发展之魂,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育人的根本。广州市南沙小学传承优秀教育文化,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积淀,提出了"山海文化"特色办学理念,随后,我校紧跟时代发展浪潮,立足本校,凝聚智慧,经过多年努力铸就了"山海文化"特色办学灵魂,从小学校发展成了大学校,从不达标学校跨越发展成了省一级学校。回顾探索之路,我们挥洒汗水,敢于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相似文献   

13.
百年大计,育人为本。吉林省长春市东光学校针对学生在小学向初中、初中向高中过渡中出现的心理、学习行为衔接不连贯等问题,充分发挥学校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办学体制的优势,在“十一五”课题规划期间学校确立了“中小学衔接教育的研究”校本课题,进行了中小学、初高中过渡期衔接教育研究的有益尝试,探索出一条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具有东光特色的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14.
15.
孙西义 《教育》2012,(2):54-55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句话体现了学校的所有工作都在育人上,育人是教育的基本目的和归宿。  相似文献   

16.
张全喜 《考试周刊》2014,(62):158-159
<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思想道德领域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学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主阵地,教育者务必走在社会前列、时代前列。一、学校教育应回归教育的本真何谓"教"?何谓"育"?何谓"教育"?这是教育者必须认真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内涵也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是每个职业学校所追求的目标."职业教育"难以办出特色,是由于办学过程中的操作问题,还是其自身内涵界定存在着问题,这是我们必须要搞清楚的,否则,"职业教育"就无法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18.
刘广妹 《天津教育》2014,(23):50-51
学校办学特色是在学校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学校特色构建与学校历史积淀密不可分。同时校史又有很强的育人功能,“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校史铸就了“百年南开两总理”的灿烂辉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史承载着水木清华的无尚荣光。这种历史的激励,胜过了学校规模、办学条件乃至教学成绩对学生的影响。校史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悠长深远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校史的这一功能。  相似文献   

19.
《宁夏教育》2006年第10期以"学校文化建构的认识与实践"为主题,编发了一组文章,集中探讨了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认识、思考及实践,从不同侧面为中小学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阅读这组文章,深受启发,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诸  相似文献   

20.
学校文化是学校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是潜在课程的-个重要教育因素,对师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廉江市第二中学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为宗旨,着力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设计,努力创设教书育人的理想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