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二次阳极氧化方法制备了高度有序的多孔氧化铝(AAO)模板,利用这些模板,并通过溶胶-凝胶过程和高温后处理制备了氮化碳纳米管。分别用SEM、XRD和XPS表征了AAO模板以及氮化碳纳米管的形貌、物相结构和表面元素组成,发现所制备的氮化碳纳米管彼此平行、表面光洁,而且氮化碳纳米管的直径与所用AAO模板的孔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一种简便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点薄膜的合成方法.首先制备了具有有序纳米凹坑阵列的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然后在模板表面真空蒸镀金属薄膜,对所制备的金属薄膜进行氧化处理,得到了具有有序纳米点阵列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点薄膜.纳米点的直径约为100 nm,高度约为45 nm,以六边形有序排列,密度约为2×1013个/m2.  相似文献   

3.
模板技术是制备介观尺度下具有多重结构材料的简单有效方法。本工作围绕纳米微球及其组装结构,一维纳米纤维及其组装结构而开展。其中重点关于核—壳结构凝胶微球的制备,并以此为模板制备包覆复合微球和中空微球,实现复合微球的形貌和特征尺寸的控制。通过化学改性对单分散聚苯乙烯胶体微粒进行处理,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单分散凝胶粒子。以核—壳结构凝胶粒子为模板,制备了二氧化钛包覆聚苯乙烯核壳结构的复合粒子及其中空的二氧化钛粒子。发现在无机前体的溶胶凝胶过程中,电场能诱导复合粒子表面形成贯穿的多孔结构。同样思路,制备了二氧化硅、导电聚苯胺及其复合的核—壳结构和相应的中空微球。对聚苯乙烯胶体晶进行化学改性,制备了核—壳结构的胶体晶凝胶。以此为模板,与第二种具有响应特性凝胶进行复合,得到了敏感特性的胶体晶凝胶。并研究了此复合凝胶的形态及外场响应特性。以多孔氧化铝膜为模板,制备一维结构及其阵列体系。通过调节孔的润湿性,调节一维结构的形态(纤维或中空结构)并可调节双组分核—壳结构纤维的内外相相反转。  相似文献   

4.
【补充3—1】 氧化铝做脱水剂制备乙烯 实验步骤:(1)制备氧化铝:在坩埚中,加热氢氧化铝(500℃~800℃)自制氧化铝。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组装在氧化铝模板中的银纳米线有序阵列光偏振的数值计算结果.进一步分析了阵列在可见-红外波段上显示光偏振的原因.通过适当选择纳米线的直径与间距,可以获得较大的消光比和较小的插入损耗,从而为设计纳米线栅偏振器提供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6.
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模板(阳极氧化铝模板(AAO),制备出多孔粗糙金纳米管,壳聚糖将(AAO制备所得)其固定在玻碳电极上,然后将模板溶解,制得金纳米管修饰的传感器,并将其用于抗坏血酸(AA)和尿酸(UA)的直接电化学测定。利用电子扫描电镜(SEM)分析了金纳米管的微观形貌,通过微分差示脉冲伏安(DPV)和循环伏安法考察了抗坏血酸和尿酸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传感器检测抗坏血酸和尿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2×10-7~5.23×10-4mol·L-1和1.43×10-7~4.64×10-4mol·L-1,检测下限分别为1.12×10-8mol·L-1和2.24×10-8mol·L-1。该传感器具有稳定性好,制作简单,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为实际样品中抗坏血酸和尿酸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新的简便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C60与ICl反应合成C60Cl6,经红外吸收光谱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表征证实;利用AAO模板(氧化铝模板)法成功合成出C60Cl6纳米管,经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表征。该法合成出形貌和尺寸可控一维纳米管。将为C60Cl6纳米管的器件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制备并研究了几种超疏水性纳米界面材料,具体包括 :(1)以多孔氧化铝为模板,通过一种新的模板挤压法制备了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该纤维表面在没有任何低表面能物质修饰时即具有超疏水性,与水的接触角可高达 1 73 8°。(2)利用亲水性聚合物聚乙烯醇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的表面,打破了传统上只有利用疏水材料才能得到超疏水性表面的局限性,扩大了制备材料的应用范围。研究表明,这种特殊的现象是由于聚乙烯醇分子在纳米结构表面发生重排,使得疏水基团向外,分子间氢键向内,从而导致整个体系的表面能降低引起的。(3)将聚丙烯腈纳米纤维通过典型的热解过程,得到了具有类石墨结构的纳米结构碳膜,该膜表面在广泛pH值范围内都具有超疏水的特征,在基因传输、无损失液体输送、微流体等方面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4)利用喷涂 干燥技术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同时具有超疏水及超亲油性的油水分离网膜。研究表明,网膜表面特殊的微米与纳米尺寸相结合的粗糙结构导致这种特殊的性质,该网膜具有很高的油水分离效率,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ZAO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为获得性能优异的ZAO导电暖材抖和粉体材料,各种各样的制备方法不断涌现.综述了ZAO导电膜材料和粉体材料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喷雾热分解法、超声-模板法,化学共沉淀法等几种常用的制备方法,并就这些方法进行了比较评价,同时综述了ZAO导电材料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以方便易得的鸡蛋壳内膜为模板,利用其仿生矿化机制和对反应离子的控制传输作用,制备出具方解石晶型、直径在43-97nm之间CaCO3纳米球,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及红外光谱仪(FTIR)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初步探讨了有关合成机理.  相似文献   

11.
利用简单的手性有机配体L-酒石酸成功地合成出了一系列类似DNA螺旋构型的左、右旋的一维链状聚合物:{A[Mo2VIO4LnIII(H2O)6(C4H2O6)2]·4H2O}n (Ln = Sm, Eu, Gd, Ho, Yb, Y; C4H2O6 = L- 或 D-酒石酸; A = NH4 或 H3O)。通过水热法,巧妙地把传统的钼氧单核{MoO4}、双核{Mo2O7}以及{Mo8O26}等结构单元,通过有机配体配位的过渡金属单元交错地连接成零、一、二、三维的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大多数具有可以容纳客体小分子的隧道或空穴,如 [Cu(4,4’-bpy)]2MoO4·2H2O,[Cu(4,4’-bpy)]2Mo2O7,[Cu(4,4’-bpy)(Hnic)(H2O)]2Mo8O26等。首次利用水热法合成出了含稀土的杂多酸类化合物,[Gd(H2O)3]3[GdMo12O42]·3H2O。该化合物是由Silverton-型的 [GdMo12O42]9- 阴离子和配位的Gd3+ 阳离子组成的。在[GdMo12O42]9- 离子中首次把顺磁性的钆(III)离子引入到该构型的中心,并且通过九配位的钆(III)离子把它们连接成具有介孔结构的三维网状化合物。该化合物的获得为今后合成类似化合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在水热法合成出的化合物,[Cu2(C8H6N2)2(C7H6N2)]2[Mo8O26] 中,首次捕捉到喹喔啉的氧化产物苯并咪唑,证明了在水热条件下含氮的芳香杂环类的有机配体可以被二价铜氧化,其氧化产物进而作为配体直接与铜原子配位,最终形成新颖的上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研究偶氮苯单元修饰在核酸上控制引物延伸的行为。系统地筛选5、6、7和8个碱基的保护链通过4,4'-二羟甲基偶氮苯连接的25 mer DNA模板,并研究其在紫外光照前后调控的引物延伸效率。结果表明,具有7个保护碱基的C3对Pri.15和6个碱基短链的C2对Pri.17都具有较好的光调控延伸效果。其中C3,在Vent酶作用下紫外光照后引物延伸效率增加1倍以上。而C2,尽管紫外光照前增加了引物延伸的背景,在Vent酶催化下紫外光照射后的延伸产率达到91.4%,比紫外光照前增加84%。本工作为分子水平上研究基因功能、基因表达网络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和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具体的业务模型向应用程序代码的转换是软件开发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此,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SSI(Struts,Spring,Ibatis)J2EE轻量级框架的代码生成工具。设计过程中,以层接口规范为根据,采用层次化软件设计方法,并使用了Freemarker模板技术。该代码生成工具通过读取数据库信息以及加载模板,完成代码的自动生成,能够显著提高软件开发效率与质量,同时还能降低开发风险与成本。  相似文献   

14.
以雄性3月龄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WK-R),运动前即刻宰杀组(WK-B),运动后即刻宰杀组(WK-A)和运动后3小时宰杀组(WK-3H),采用恒定负荷跑台运动方式,运动时间分为一次性运动和4周有氧耐力运动。结果:(1)一次急性运动后即刻组大鼠与安静对照组相比,WK-B组血清IL-1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WK-3H组IL-1的水平虽有下降(P<0.05),但仍然高于WK-R组(P<0.05)。(2)4周恒定负荷有氧耐力运动,除第三周运动3小时宰杀组外,IL-1的水平在其他4周各组都呈现出"升-升-降"的趋势,在第三周有明显上升,第四周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15.
由2-(2-羧基苯基)-苯并咪唑和二正丁基氧化锡反应,制得新化合物{[(n-C4H9)2Sn(0.5·O2CC13H9N2)(0.5CH3O)]2O}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0815(4)nm,b=1.2481(4)nm,c=1.3292(4)nm,α=83.502(5)°,β=86.049(5)°,γ=78.631(5)°,V=1.7457(10)nm3.测试结果表明,它是以Sn2O2四元环为中心,中心对称的二聚体结构,内、外环锡原子均为五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TRIM72在游泳运动改善高脂饮食大鼠IR中的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4 组:普通饮食对照组(C组)、普通饮食运动组(CE组)、高脂饮食IR模型组(H组)、高脂饮食运动组(HE组)。通过8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IR大鼠动物模型,同时对大鼠实施无负重游泳运动干预。用正糖钳技术结合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评价动物模型的建立;通过观察运动对高脂饮食IR大鼠脂质沉积、骨骼肌氧化应激水平、TRIM72和Akt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运动干预IR的机制。结果:1)8周高脂饮食喂养后,H组大鼠葡萄糖输注速率(GIR)显著下降(P<0.01),ISI水平显著下降(P<0.01),HOMA-IR水平显著增加(P<0.01),提示胰岛素抵抗大鼠建模成功。2)8周游泳干预后,与H组相比,HE组大鼠GIR显著增加(P<0.01),血清INS含量和HOMA-I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ISI水平显著增加(P<0.05或P<0.01);HE组大鼠骨骼肌脂质沉积减少,骨骼肌SOD和GSH-Px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P<0.01),MDA和8-OH-dG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P<0.01),骨骼肌TRIM72 mRNA和TRIM7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P<0.01),骨骼肌pAktSer473磷酸化水平和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P<0.01),pIRS-1Ser307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8周游泳运动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减轻骨骼肌细胞受损伤程度,从而降低大鼠骨骼肌TRIM72表达水平,增强骨骼肌PI3-K/Akt信号转导,改善高脂饮食大鼠IR。  相似文献   

17.
在400K温度下,通过溶剂热合成方法,以Mn(CH3COO)2·4H2O,Ge粉,S粉为原料,按化学反应计量比混合,乙二胺和水为溶剂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硫属化合物[Mn(en)3][Ge2S6]·H2O.通过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此化合物结构进行表征,化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该化合物包含四面体结构的[Ge2S6]4-阴离子和过渡金属配合物阳离子[Mn(en)3]2+和一分子H2O.这三种结构单元通过氢键相连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以陕西无烟煤为原料,在氢氧化钾碱性溶液及氧气中碱氧氧化得到水溶酸,再将水溶酸在硫酸氢钾和浓硫酸混合介质中进行选择性脱羧,进而采用溶剂重结晶法制取均苯四甲酸。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水溶酸脱羧产品粗均苯四甲酸产率的影响,得到最佳脱羧条件是:反应温度330℃,水溶酸:浓硫酸:硫酸氢钾=1:2:5,反应时间1.5h。在用溶剂重结晶法制取纯均苯四甲酸的步骤中,最佳溶剂是2-戊酮。  相似文献   

19.
以尿素与氯化胆碱的低共熔点液体同时兼做溶剂和模板传递剂,在离子热体系下合成了InF2 2(NH4)3.采用同样的低共熔点液体在水热条件下不能得到相同的产物.产物晶体参数如下:C2/c(No.15)空间群,a=13.799(3) ,b=5.091(2) ,c=16.094(3) , β=112.942(16)°,V=1041.2(5) 3 and Z=4; R1=0.0582,wR2=0.1589. 在产物结构中,In八面体与P四面体形成四员环,顶角相连形成链状结构.客体铵分子填充于链与链间的空穴中,通过氢键与骨架中的F原子,P—OH和 P O 基团作用,链与链间靠范德华力吸引进而形成层状结构.产物进一步通过粉末XR, EDX, IR, XPS和TG/DTA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索适用于宽带光纤放大器和蓝绿光激光器用稀土掺杂基质玻璃材料。通过对掺Er3+重金属氧氟玻璃的光谱性质和析晶稳定性研究以及稀土离子掺杂重金属氧卤玻璃的上转换发光研究,为其在宽带掺Er3+光纤放大器和蓝绿光波段激光器中的潜在应用提供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PbF2的加入提高了掺Er3+硅酸盐玻璃和锗酸盐玻璃的带宽特性和增益性能;首次在Er3+/Yb3+共掺和Er3+单掺硅酸盐玻璃发现上转换蓝光;重金属氟化铅的加入提高了Er3+单掺锗酸盐和碲酸盐玻璃的上转换发光;在室温下同时观察到Er3+的上转换蓝光、绿光和红光,分别是由于Er3+离子2H9/2→4I15/2, 2H11/2→4I15/2, 4S3/2→4I15/2, 和4F9/2→4I15/2跃迁;混合卤化铅效应调整Tm3+/Yb3+共掺碲酸盐有利于基质玻璃析晶性能的改善和上转换发光性能的提高;在室温下同时观察到Tm3+的上转换蓝光和红光,分别是由于Tm3+离子的1G4→3H6和1G4→3H4跃迁;首次在碲酸盐基质玻璃中发现OH-吸收对Er3+和Tm3+的上转换发光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