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stract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of teacher behavior regarding students' gender roles were investigated. A questionnaire was administered to 221 Israeli teachers and responses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gender and education setting. Results indicate no extreme egalitarian or chauvinistic responses. In general, elementary school and female teachers gave more gender egalitarian responses to questionnaire items in comparison with male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Only 15% of teachers in this sample had attended courses on gender equality. Over 50% of teachers did not respond to 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heir school's gender policy. Those findings may reflect a relative lack of teacher awareness concerning the in-depth nature of gender stereotypes and their overall influences. Results may indicate compulsory courses and seminars on gender self-awareness during teacher training.  相似文献   

2.
对性别角色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并通过对影响性别角色形成的因素进行总结。强调个体应根据情景,有弹性的表现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打破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束缚,从而使得个体能够最大自由的发挥所长。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一般两性交往质量与性别角色的关系,从Bem提出的性别角色模式出发,利用钱铭怡主持编制的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和自编的大学生一般两性交往质量量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自编的一般两性交往质量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各性别角色类型在一般两性交往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化被试在一般两性交往各维度上都显著高于女性化和未分化;男性化、女性化、未分化均与一般两性交往存在显著的相关;其中,男性化和双性化化对一般两性交往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福建省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性别角色导致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中,男性化和双性化的社会适应能力比女性化和未分化更高,而社会适应能力最好的性别角色是男性化,其次为双性化,未分化的社会适应能力一般,而女性化的社会适应能力最差。这一结果和前期大部分研究支持双性化是理想型性别角色的观点稍有不同。福建省三所民办高校大学生中普遍表现出社会适应性一般。  相似文献   

5.
性别角色是幼儿不断社会化的产物,会对其成长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性别角色教育,可以弥补男女幼儿性别角色中各自的缺失,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文章基于幼儿园幼儿展开研究,概括了这一阶段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一般现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等方面提出了一些促进幼儿性别角色健康发展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生殖崇拜和原始墓葬的视角考察男女两性之别,可以较为清晰地梳理出中国古代女性社会性别角色衍生的基本脉络。对于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的最初定位,由于其原生性和本源性,成为数千年间人们对女性"德美"内涵界定的基石以及人们对女性文化品格的审美期待。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女史:从研究走向学科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20中国妇女史发展的历程,面对新世纪女女学蓬勃发展的全球景观,如何在本土化与学科化的双重努力中实现自己的目标?本文认为,20世纪初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兴起是在现代化的社会和学术语境下展开的,80年代中期开始了妇女学背景下的史学关注;90年代初期引入了社会性别(gender)重要的分析范畴,同时,妇女学的全球视野更要求研究者从普遍认为有效的理念框架,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中主动选择并运用于本土研究,面对这一趋势和史学遗产,妇女史学者在继承,借鉴,创新以建立本土妇女史学科中,应尽快突破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多重困惑和挑战,开展妇女-社会性别史的研究和教学活动,以进入主流史学并纳入教育主流。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妇女权利问题的实际状况值得关注,此种状况与多元性别文化有一定的关联性,因而,在妇女权利问题上,有必要进一步突出以文化心理为视域的先进社会性别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拐卖妇女的现象屡禁不止,不但使受害者遭受极大的痛苦和不幸,而且给社会治安的良性运行带来了威胁。本文在介绍拐卖妇女问题现状的基础上,尝试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分析拐卖妇女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够给拐卖妇女问题的研究带来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0.
关于性别角色认同研究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性别角色认同研究中存在不同的研究模式,研究模式的差异导致研究结果之间的分歧。因此,有必要从概念界定、研究工具和对象的选择及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明确性别角色认同研究的理论机制,以对该领域研究进行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11.
对劳伦斯小说《恋爱中的女人》中男女主人公的四段典型跨性别话语做实例“语篇描写”,即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下,对语料(跨性别话语)进行及物性系统分析,能够揭露隐藏在跨性别话语中的男女主人公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同时能为揭示作者劳伦斯的菲勒斯意识和菲勒斯中心主义,即其意识形态和性别观,提供语言学的论证.  相似文献   

12.
“女扮男装”形象身上兼具了“阴柔美”和“文人化”两种气质,符合女性“文人化”和男性“女性化”的审美需要。当两种倾向发展到明清时被普遍接受,也有其深层的原因。随着两种倾向的发展,“女扮男装”故事到清时也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但传统的性别意识,性别角色又影响了不同性别作家笔下的故事演绎和形象描摹。  相似文献   

13.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发展亲密关系的关键时期。文章探讨大学生的爱情与性别角色的概念、相关理论以及关系,有利于大学生建立亲密合理的爱情关系,同时为专业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者在为大学生的情感问题提供咨询与辅导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主要为女儿、妻子、媳妇、母亲等,而由女性这一家庭角色所衍生出的女性特质则是“女儿性”“妻性”“母性”等。作为综合属性,三者始终蕴含在女性的成长过程中,而何种特质占主导地位,这与女性的角色阶段、责任意识、价值定位等密切相关。在情感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女性唯有正确理解自身在亲情关系中的角色定位及价值体现,才能处理好各种家庭情感问题,从而在立足社会时少一些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性别理论与中国妇女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别理论在西方第二次女性运动浪潮中被提出来并成为西方女性主义的中心理论,这一理论的引入和运用带来了中国妇女史研究的新发展,但两者互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妇女史研究在适当引进外来理论的过程中要结合中国历史上妇女的具体经历和两性关系的实际特点。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饮食中社会性别意识明显,这种意识的形成受传统性别观念、劳动分工及宗教的影响。从饮食制作、女性角色及饮食中的性别观等方面,分析饮食习俗中的女性意识,提出改变蒙古族饮食习俗中性别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对性别角色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对性别角色特点、性别角色与人格、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梳理发现:性别角色特点表现在类型方面、研究的特殊群体方面、跨文化方面,性别角色与人格、心理健康各因素相关显著,性别角色的类型对人格、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人的社会角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以一定的角色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关系,人的多重的、变动的社会角色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也是人的权利和义务及其变化的基础.文章在讨论作为个人先在规定性的社会性的基础上,着重讨论现代人的社会角色的结构及其复杂性、社会角色的价值意蕴,强调承当一定的社会角色对于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是必要和重要的,而且一般地说,承当的社会角色越多,越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越有助于人的幸福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The study examined differences in job search intensity, attitudes toward unemployment, and related responses among four age groups of jobless women in Israel, all of whom were married: Post-adolescence (up to age 21); young adulthood (age 22–35), mid-life (age 36–49); and late adulthood (50–62). The findings revealed differences in job search intensity for the four age groups. The youngest group spent more time seeking employment per week than did the other groups. At the same time, women in the late adulthood group were least likely to reject job offers owing to financial considerations, whereas those in the young adult and mid-life groups tended to reject job offers either due to conflict with family obligations or to work conditions. Moreover, the older respondents reported a sharper decline in health following unemployment than did their younger counterparts. In the same vein, members of the late adulthood group reported less financial strain as a result of unemployment than did the rest of the groups.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性别主流化:中国妇女就业立法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性别”在主流理论中的认同,社会性别主流化在操作层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妇女平等就业权是实现男女平等,提高妇女地位的先决条件。用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中国妇女就业立法现状,对深入了解社会性别主流化进程以及国家对男女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