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易受不良思潮影响的原因在于缺乏历史知识,政治理论学习不深入,同时受西方思想文化的长期影响。所以要正确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政治理论,系统全面了解社会发展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网络、影视、报刊等媒体要有一个正确的导向,给大学生成长营造出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2.
防治大学生网瘾问题是当代高等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知识资源,可以抗拒和替代网络的吸引力,促进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成熟,教育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为学习服务。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网瘾的防治作用,积极开展传统文化知识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有效解决大学生网瘾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红色音乐的创作依赖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与民族兴衰密切相关。将红色音乐融入到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里,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服务育人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其成才为国的价值思想。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作为网络行为的主体之一,已经成为网络文化的主要创造者、传播者、参与者和接受者。但由于网络文化精髓与糟粕并存,给大学生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冲击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因此,深入研究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校校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与一般社会媒体相比,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宣传引导更直接、准确。本文就高校校报如何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心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由于自身特点和非主流文化思潮的逆向影响,要求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来规范和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和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理论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大学生奉献社会、实现自我的动力支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大学生立足祖国、放眼世界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义利统一和谐人格形成的价值依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来加强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信息传播具有无限极性,QQ、人人网、微博、微信等成为了大学生接受信息、传播信息、思想交流的新平台。如何利用新的网络媒体对大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成为新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的难题。教育者应该坚定主导地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建立健康的网络交流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在理论教育和实践结合中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使网络发展也异常迅猛,网络舆情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角落,更是高校大学生思想的表现。如何正确的让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人生观进行引导,这是高校教育者一个热议话题。在网络与时俱进的同时,网络舆情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有利也有弊,所以本文分析了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人生观产生的影响及原因等,从各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分析,及时做出合理的引导,使大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9.
在校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现成熟的关键时期.在社会价值日益多元化的情况下,如何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成共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任务和教学内容决定了它是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主课堂和主渠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引导大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的重要职责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年学生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导致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现了急功近利、道德缺失的现象。如何正确规范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已成为高校德育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教育功能,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必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工作的持续深入与发展,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元而复杂,多元文化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红色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入与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也可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以及针对性。本文着重对红色教育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和功能定位以及教育路径几大方面着手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文化的核心体系在不同的区域内存在着不同的具有稳定的、客观的、外在的、强制的文化传统,而生活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之内,就可能造就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基于这种认识,运用社会学方法对东西部大学生最基本的文化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现状对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最富有创造精神和超越意识的高智力群体,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高等院校以及整个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更是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从一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工作面临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5.
对历史、文化、社会、民族和人生的深刻反思,导致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重新认识和审视.在探索与建构新的人生价值体系时,多种并存而又矛盾的价值观相互冲突,加剧了当代大学生探索人生的勇气和决心.中国社会的大变革,进一步激发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情和爱国心.大学生的个人利益与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正确把握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轨迹,指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大学生犯罪逐渐成为了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杀害室友的马加爵、对熊泼硫酸的刘海洋以及近日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被室友谋杀,培养大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已不容小觑。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多途径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高校就业工作不仅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还要积极、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就业部门一方面要为全面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则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将自身特点和社会的需求相结合,选择能充分发挥自身价值的职业,尽可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品德的传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坚持用雷锋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而又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年学生的成人成材关乎国家的未来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高校是引导青年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战场,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和政治心理产生了复杂且深刻的影响,对高校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校要应对新的挑战,有必要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在宣传、组织、平台等方面与时代结合,抢占网络思政教育的高地,引领青年学生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在移动互联时代下,研究网络文化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是德育理论中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系统阐释了价值、价值观及高职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概念,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网络对高职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提出了在移动互联时代加强高职大学生群体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对策,从而达到引导高职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