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简论高校隐性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隐性德育是相对于显性德育而言的,它隐蔽其德育目的、德育内容,注重对教育对象以熏陶、引导,它是高校整体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隐性的德育内容主要潜藏在教育者的人格、素质之中;潜藏于优美的校园环境里;潜藏于健康、质朴的校园文化之中,还潜藏于人本化的制度及规范之中,高校隐性德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与作用,对提高德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课程与哲学、心理学的关系为立足点,从孔德"实证主义"、波兰尼"默会知识"的理论来源与发展;"实证主义"、"默会知识"哲学观及在其影响下形成的行为主义、内隐学习等心理学流派与课程的关系;德育的特殊性等角度入手,探析了高校德育隐性课程的源头。从不同方位、不同纬度对高校德育隐性课程作了梳理,以期通过本文的梳理,加深对隐性课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从而对德育工作的实践起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德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施隐性课程是高校德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当代大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高校德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粗放型”水平制约着隐性课程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体现。深刻认识隐性课程资源,反思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现状,进而构建起开发高校德育隐性课程资源的基本原则,有利于高校德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水平的提高,从而形成更具德性教化价值的高校德育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4.
高校德育课程是由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两部分构成的。实施高校隐性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必须从隐性德育课程开发与利用的主要领域出发,把握“四个原则”,在“五个坚持”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德育隐性课程通过引导道德认识,熏陶道德情感,磨砺道德意志,规范道德行为发挥其德育功能。优化存在于高校学校课程和校园文化的德育隐性课程有助于发挥德育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解决高校德育面临的问题,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德育内容决定德育方向,体现德育性质,是高校德育目标和任务的具体体现。对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内容体系构建价值进行重新审视和充分论证,对推进高校德育内容体系构建的研究,推动高校德育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意义。高校德育内容体系构建价值具体体现在反映时代发展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探索高校德育规律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高校德育工作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传统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方法各自具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因此,根据二者的各自优势进行整合,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隐性德育课程的一个重要载体,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隐性德育课程的视角出发,阐述了隐性德育课程的特点,分析了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途径,即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中隐性德育课程的内容结构可分为三类 ,即 :物质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 ;制度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 ;精神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体育教学中隐性德育课程的作用机制可以从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相似文献   

10.
学生话语权是高校德育中话语权的重要一极,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话语权力,将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虚化、利益受损及其与教师和学校的对立等诸多问题.提升学生的话语权力,保障学生的切身利益,构建学生话语权力、教师话语权力和行政话语权力三位一体的和谐的话语权力结构体系,是提高高校德育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摆脱高校德育低效的困境,以生活德育超越科学主义德育已成为德育改革的新趋势。实践高校生活德育的基本原则有幸福性原则、超越性原则、主体际原则、人文思维原则及体验性原则;其策略主要有德育内容生活化、德育形式多样化、德育空间社会化、德育评价特色化;其基本途径有课堂生活途径、生活指导途径、实践活动途径、环境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隐性德育资源是一座巨大的德育资源宝库,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隐性德育资源的重要作用,努力开发、整合和优化隐性德育资源,构建完整的隐性德育体系,创新德育活动形式,将隐性德育资源转化为生动的德育实践,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具有特殊性,在教育教学中更注重知识技能的实用性。但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目标同样不容忽视。与显性德育课程相比,隐性德育课程具有隐蔽性、导向性、情感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它通过与显性课程、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学校制度相结合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郑引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9):64+68-64,68
目前高校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存在诸多不足,如何搞好主题班会活动并以此作为高校德育的有效载体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本文通过分析高校主题班会现状、主题班会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提出重视主题班会建设、打造高校德育工作新阵地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德育改革应着重体现时代感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21世纪的学校德育必须更好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教育本质,走以科研促改革、以改革求发展的路子,显示明确的指向性和更深远的意蕴.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与高校主体性德育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建设与反映高校德育改革基本走向的高校主体性德育的构建,是牵动当今社会的两个重大历史性课题。全面系统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诸如和谐、冲突与相互作用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德育机制创新,主要包括育人机制、领导管理机制、激励机制、运作机制、教育机制、制约机制、评价机制、督导机制等机制的创新。在实际工作中要处理好创新与坚持和继承的关系,联系实际,大胆开拓,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做好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学生品德形成具有内隐学习的特点,内隐的、下意识的学习对道德教育有重要意义.学生每天置身于校园中,校园文化作为隐性课程,对学生品德形成产生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试图探讨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并提出创建对学生品德形成有积极影响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生态世界观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把握科学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提供一种考察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以生态世界观观照高校德育,可以凸显高校德育发展的指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20.
德育隐性课程是显性课程的有效补充,是符合高校学生心理特点的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应高度重视德育隐性课程建设,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