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竞 《新闻战线》2012,(1):105-106
近年来,文娱新闻的公信力急剧下降,对文娱新闻的混乱和庸俗的抵制、反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在这种状态下,党报的文娱新闻如何既坚持导向正确,又做到通俗好看,是必须及时做出回答的问题。文娱新闻既包括文化新闻也包括娱乐新  相似文献   

2.
王熙之 《新闻前哨》2010,(12):18-19
拓展与运用文娱新闻资源,成为地方党报每一位文娱新闻记者、编辑面临的现实问题。地方党报的最大优势是具有地方贴近性,即让本地读者从中看到某些与之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新闻信息,从而获得阅读亲近感,而这种亲近感是其他媒体所不可替代的。那么,地方报纸如何运用文娱新闻资源呢?笔者以为,无论是转载新华社通稿或域外媒体的有关报道,还是采编发生在本地的文娱新闻,应遵循三个原则,即第一时间原则、实用原则和贴近原则。  相似文献   

3.
巫海英 《青年记者》2012,(24):42-43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媒体竞争,"都市化"已成为地方党报改革发展、突出重围的一个策略。在此情况下,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文娱新闻越来越受到地方党报的重视,许多地方党报一改过去的严肃面孔,纷纷设置文娱新闻版面。厦门日报作为厦门市委机关报,在党报"都市化"改革中积极创新。在2007年改版中,厦门日报推出了立足于  相似文献   

4.
这已成为党报的共识:面对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和读者需求变化,党报在坚持新闻党性原则的前提下,在报道内容上不断突出软新闻(源于西方新闻学的一个名词,指那些人情味浓,写得轻松活泼,易于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的新闻──见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的地位和作用,以达到活跃版面,丰富内容,吸引读者之目的。 这也已成为党报不争的事实:有的党报美其名曰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服务读者,刻意追求所谓软新闻,结果只迎合了少数品位不高的读者需要,降低了党报的格调,既影响了党报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文娱新闻中不乏批评稿件,但多是所谓的曝光,某某和女明星开房了,某某明星又离婚了。看这类稿件多了,业内都以为文娱新闻没有批评报道,只有捕风捉影的猜测。在这种氛围中,文娱新闻需要有建树的严肃批评,获得齐鲁新闻奖的《山东曲艺有三大遗憾》,就是这样一篇严肃的文娱批评新闻。  相似文献   

6.
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的新闻舆论宣传主阵地。民生新闻是党报参与新闻竞争,保持和强化主流媒体地位的重要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报道好民生新闻,是党报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党报热线则成为媒体沟通读者,实现党和政府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心声有效对接的最好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7.
徐梦 《新闻窗》2009,(3):53-53
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的新闻舆论宣传主阵地。民生新闻是党报参与新闻竞争,保持和强化主流媒体地位的重要内容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报道好民生新闻,是党报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党报热线则成为媒体沟通读者,实现党和政府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心声有效对接的最好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8.
当前,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党报,要想生存,要想发展,要想完成好党交给的宣传任务,就要坚持走创新之路,在新闻内容上创新,在表现形式上创新,以“新”来吸引读者。新闻创新不容易,对党报来说难度更大。要做好党报的新闻创新工作,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增强创新意识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说,要发扬“勇于创新的作风,新闻事业是常于常新的事业。是有着广阔的驰骋空间的事业,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新闻工作者应当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不断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形式的兴起,传统的以电视、报纸、广播为主体的新闻传播格局受到挑战.党报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迫切需要寻找到一条转型突围之路,重建新格局下的传媒竞争优势,其中构建读者导向的党报新闻策略是重中之重,是党报新闻工作者亟待树立的新闻自觉.  相似文献   

10.
话题新闻.是编者设置特定话题.广泛吸引读者各抒己见的新型新闻形式。它改编者的“一言堂”为编读之间和读者之间平等对话的“群言堂”,适用现代读者既看新闻又评新闻的心理需求,在增强党报的贴近性、可读性.加强党报的舆论引导工作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谈谈党报新闻业务改革的定位(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的改革已经是一个老话题了。从办副刊、扩版、办周末版,到主办党报旗下的各种经济信息类和社会新闻类报刊,我们已尝试了许多改革的思路,并且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现在面临着一个较艰巨的改革话题,即党报本身的新闻业务改革如何着手。近年来尽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委办公厅下文件要求订阅党报,但是多数党报发行量仍然呈连年下滑的趋势。曾经有过许多改革的做法和建议,例如扩大报道范围,吸引更多的读者;增加社会新闻,软化硬新闻等等。但由于党报原来的编辑业务,从内容到形式变化缓慢,编辑思路老化,…  相似文献   

12.
张颖 《记者摇篮》2010,(8):19-20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意识的日益提高,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党报、都市报,电视台、电台、网络各显神通,上演着争夺读者、观众的媒体大战。为读者服务是党报的办报宗旨,党报如何在这场无硝烟的新闻大战中稳固自己的地位,办好服务性新闻无疑是很重要的。本文从理论上论述了党报办好服务性新闻的必要性,结合编辑工作的实践提出了党报办好服务性新闻的具体尝试与办法,论证了服务性新闻也许无法满足读者震撼性视觉冲击的需要,但它是提升党报竞争力和影响力、建立公信力和权威性、增强亲和力和实用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机制发生重大转变,党报民生新闻报道也受到很大影响,这就要求地方党报需与时俱进,创新形式和内容,做出更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民生新闻报道,拉近党报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在融媒体环境下,地方党报需要借助新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不断推陈出新,使民生新闻发挥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社会新闻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的一种新闻题裁,报道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贴近、利益相关、情趣相连,因而博得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正因为社会新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这种优势,搞好社会新闻报道也就成为各新闻媒体提高自身竞争力,吸引受众的一个重要手段。 面对报业大市场的竞争,作为党报如何去争取更多的读者,从而更加体现出自己的权威性,发挥好自己的指导性。党报惟一的出路就是改革新闻宣传,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实践证明,让社会新闻成为党报宣传的一个亮点,以其特有的魅力赢得读者的喜爱和赞赏,是党报…  相似文献   

15.
李思姗 《今传媒》2013,(2):39-41
《新民晚报》的文娱版是一个传统和历史比较悠久的版面。早在解放初期就有相关文化新闻报道,1982年复刊后文化新闻版面成为常态,90年代后增加了娱乐版面。可以说,《新民晚报》文娱新闻的诞生和发展是整个中国文娱新闻变迁的缩影。另一方面,相较于娱乐新闻实践的蓬勃发展,其新闻理论的研究是相对滞后的。研究《新民晚报》文娱新闻的融合和平衡,对于研究中国文娱新闻的历史沿革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渊 《新闻实践》2009,(11):33-35
这是一个有越来越多的大众渴望言说的时代。在这种大背景下,党报的评论版面如何生存与发展,需要新的思考。近年来与都市报等市场类报纸相比,党报的新闻评论让很多读者觉得“不解渴”、“不过瘾”,致使党报评论的权威性削弱,社会影响力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7.
要闻版是党报的脸面,在吸引读者眼球时具有先发优势。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应该是当日众多新闻版面、众多新闻中的要闻版上的新闻。因此各级党报面对竞争都在拼全力经营要闻版,力求先声夺人、先发制人。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的另一方面则是,党报要闻版由于会议、领导活动过多,可读性强、贴近读者的新闻过少,导致要闻版在广大读者中的阅读率下降,精兵强将精心编采的稿件成为“匆匆过客”,读者没能向其投入更多的“注目礼”。这向党报同仁提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如何办好要闻版,使其成为更读者光顾驻足、流连忘返的新闻殿堂,以充分发挥党报…  相似文献   

18.
地方党报作为当地党委政府的主要宣传工具担负着重要的宣传使命,如何让严肃的党报受到普通群众的喜爱,它的社会新闻版块毫无疑问将重任在肩。社会新闻作为一种新闻类别和新闻样式,除了是晚报和都市报的主角,也应该在党报的版面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关注民生热点、关注基层民情、关注百姓心声,有意识地去发现、表现富有人情味的新闻事件,在社会新闻报道中多突出"人情味",可以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拉近党报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增强党报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和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吴斌 《新闻爱好者》2007,(11):45-46
近年来,社会新闻成为媒体竞争的利器,为增强报纸的可读性,满足读者的需求,不少党报对社会新闻也开始给予高度重视并着力开掘。这是党报读者意识增强的具体体现,对改变党报新闻"冷面孔"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新闻走向繁荣的同时,一些媒体单纯追求  相似文献   

20.
当下,随着报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民生新闻在党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民生新闻成了党报参与新闻竞争,保持和强化主流媒体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报道好民生新闻,是党报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党和政府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心声有效对接的最好平台之一。民生新闻也成了报纸占领市场,争取读者,提升报纸竞争力的最重砝码,党报如何才能做好民生新闻,这就要求我们须把握好民生新闻的“大”与“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